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旱与防洪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把A乡和B乡分开。A乡乡长姓王,B乡乡长姓李,王乡长和李乡长同学、同岁,又是同一天走马上任。那一年,天大旱。王乡长和李乡长从市里开完抗旱工作会议回来,两人站在桥头察看旱情。河已干得见底,河边的鹅卵石被热烘烘的太阳晒得灼眼。A乡王乡长问:“老同学,你说该怎么办?”B乡李乡长吐了一口烟雾:“怎么办?抗旱呗。”其实,两人都想借这次大旱干出点名堂。经验告诉人们,越是大旱之年,越容易显出自已的精明和能干,也就越容易“上去”。回到乡里,两个乡长都动员千军万马奔赴抗旱一线,但各自心里还不踏实…  相似文献   

2.
1996年《行政处罚法》第24条确立了“一事一罚”的行政罚款适用规则,但如何适用却是争议不断。2021年修改的《行政处罚法》第29条增加了“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一句,确立了“择一重罚”的行政罚款适用规则。“一事一罚”中的“一事”是同一个违法行为,应以构成要件为认定标准,“一罚”是“罚款”,分别有基本模式、法条竞合和想像竞合三种适用情形;“择一重罚”中“择一”是在多个法律规范中选择其中一个适用,“重罚”是最高额罚款。“择一重罚”仅适用于想像竞合情形。  相似文献   

3.
绝症     
某乡乡长晚上洗脚时,发现脚上竟长了一些网眼状斑点,问妻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非同小可,护理专业出身、现在又在乡卫生院坐门诊的妻竟不得而知。最后妻说,明天我带你到市医院找老同学帮你看看。到了市医院,妻的同学戴上眼镜,认真仔细全面谨慎地检查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什么。本想说没什么病,又怕万一确实有病,自己没查出来向老同学不好交待,只得两手一摊说:“对不起二位了,到目前为止,我尚未发现过此病例。”乡长妻当场晕倒,乡长也险些晕倒。于是去省里医院看病.夫妻俩焦急地等待着专家的诊断结果。专家说一切正常,老婆不信,“…  相似文献   

4.
李乡长管家颇有清誉。 一天,余书记的秘书来乡,临走时办公室小黄将两壶菜油提上车,刚好被李乡长看见。李乡长厉声道:“谁叫你拿的?把油给我拿回来!”小黄愣住了。李乡长的声音引得许多乡干部转过头来,面面相觑。这时,有人小声对李乡长说,是办公室叶主任让送给余书记的。 “送给谁的也不行!”李乡长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道:“还不快拿下来!”小黄这才无可奈何地把油提了下来。 围观的人慢慢走开,有赞扬的,有疑惑的,议论纷纷。 李乡长回到办公室,叶主任就来了:“乡长,这 “这种油也能送给领导?让小黄到前面店里提两壶精炼…  相似文献   

5.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6.
"歪门斜道"     
某乡特困,成了全县达小康的累赘,县官们既急又恼,苦于治穷无方。一日,县长亲临该乡找“穷根”,乡长率众笑脸相陪。只见县长围着乡政府大门转悠一圈,而后眯缝双眼,盯着大门沉默良久不语。乡里一班人诚惶诚恐,不知县长心想何事。忽然,县长眼睛一亮,金口大开∶哦!原来“穷根”在此,你们乡政府大门七歪八扭,进门的路中间还栽了这么大一棵松树,进去就必须绕道,这是典型的“歪门斜道”呀!你们乡政府都“歪门斜道”了,还怎么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众人点头哈腰连连称是,皆赞此乃金玉良言。隔日,正当大伙儿拆墙刨树拔“穷根”之际,县委书记大驾…  相似文献   

7.
时间:1994年6月7日上午。地点:河南省固始县徐集乡乡长办公室。人物:乡长王文启和一位副科级乡干部。乡干部:“王乡长,这是我上个月到县开会的出差单,请你签字。”王文启认真审查了一遍;“你的车票超标准两元啊。”乡干部扑哧一笑:“区区两块钱,穷不了共产党!”王文启脸色骤然一沉,但很快又由阴转晴:“唉,可不能这样认为呀!两元钱虽然是个小数目,但许多问题不是由小到大的吗!你说是不?”说着,他轻轻地撕下了那两元车票。奇怪的是,面对此景那位“副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双手接过车票,微笑着点了点头。原来,他听说本月…  相似文献   

8.
陈敏 《政府法制》2011,(31):29-29
在民国官场上,发生过一次“愚人节”笑话式的闹剧。“九一八”事变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有个名叫梁作友的人上书省政府,声称外侮临头、国家危难,自己愿捐资3000万元以作救国赈民之用,但有个前提条件:必须面见蒋介石。  相似文献   

9.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10.
下乡三记     
近日下乡,所见所闻,感触颇深,仅记三则,以飨读者。  “第四条经验”  某乡招待费连续3年每年平均不到2000元,在全县数额最少,受到上级领导机关通报表扬。日近年关,上级又三令五申,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为树立正面典型,领导交待,到该乡总结经验,全县推广。年轻的乡党委书记对我的到来十分欢迎,谈及经验,言称主要有3条:一为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二为对口接待,实行包干;三为自办食堂,压缩开支。每条佐以若干例证,深感言之成理。中午八菜一汤,接待热情,陪客除书记、乡长外,有秘书、委员若干人。书记说:“今天破例,你…  相似文献   

11.
《江淮法治》2007,(8X):59-59
编辑同志: 不久前.我驾车在某城区道路上行驶时被两名城管人员拦住.说我“超裁”要罚款1000元。当时我的车确实超载了,但我认为也不该由他们进行处罚。可域管人员说车辆超载属于损害、侵占城市道路的行为.他们有权按照《城市道路管理奈例》的规定实施处罚。经讨价还价.最终罚了500元。  相似文献   

12.
送米     
连山乡小林乡长在屋里接待客人。侯副乡长推门进来,又出去,出去又推门看了小林乡长一眼。小林乡长就知道他有事情,随后跟着出来,问押“你有事,老侯芽”侯副乡长一手夹支烟,一手斜插在裤兜里,往旁边破旧的自行车棚前一比划,俩人很快凑在开着“天窗”的自行车棚下。侯副乡长说押“园林局的马局长要来。”小林乡长问押“什么事情芽”侯副乡长说押“还不是看我们连山的新米要下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来。还有,县里的好多部门都在这个季节往我们连山跑。”小林乡长眨巴眨巴眼睛,心想,往年都是这样的,那还这样吧。总不能因为俺小林到连山任乡…  相似文献   

13.
“钱──钱乡长!”李老师出了一头汗,心想:差点叫出“钱旺根”这三个字来。十年前,他站在讲台上,常常提这三个字。“李老师,您请坐!”年轻的钱乡长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我来咱们乡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一直想去看看您,可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呀!”秘书小赵一边递给李老师一只烟,一边说:“钱乡长老是惦记着老师们,可他实在是大忙了,总是抽不出时间来。”李老师惶惶然,一边落座一边说:“一个班四十几个人就忙得不可开交,全乡的工作那自然是很忙。”他望着自己当年的爱徒,几位老师的话语响在耳边:“老李啊,…  相似文献   

14.
刘诚龙 《政府法制》2009,(18):51-51
从目前为止的记录来看,和砷是中国第一贪,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和大人曾经主持过制定一则反贪“和一条”,这“和一条”叫做议罪银,也叫罚银,又称自行议罪银。其主要内容是:凡大员触了法律法规,犯了渎职、违例、包庇、侵贪等不法事情,那么,你自己看着办,你的事情有多大,你就出多大价。自己犯了错误,自己认识到位,自己处理到位,自行议罪银,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行政机关实施重复处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子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条规定确立了法理上所称的“一事不再罚”原则。这~原则确立后,人民法院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审查内容,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有无重复处罚问题。一、一事不再罚司法审查的概念和特征这里提出的一事不再罚司法审查.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罚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一事不再罚司法审查最根本的特征是,审查行政…  相似文献   

16.
好酒     
接通知上级主管部门的刘书记要采A乡检查工作,王乡长决心全力抓住这一机遇,以赢得刘书记对自己的信任。刘书记是一个酒痴,这是上下都知道的,乘机让刘书记好好喝上一顿。可刘书记又是大会小会讲刹吃喝风的,况且A乡经济状况也不好,搞不好会弄巧成拙,被刘书记抓了铺张浪费的典型。王乡长思前想后左右为难。“横看成岭侧成峰”,王乡长突然眼睛一亮,麻利地买来两瓶茅台,启盖、灌装,顷刻间两瓶贵州茅台就变成了两瓶本地产的散酒。“滋、滋”刘书记两杯酒下肚,嘴抿了又抿,咂了又咂,连连点头:“好酒、好酒。想不到小地方能酿出这么…  相似文献   

17.
明天,县委将要来我乡宣布班子了。这次调整,老书记进城是明摆的事。按正常情况,我这个乡长顺理成章该升上半格了。好多人劝我,趁早疏通一下关系。我不以为然:一是觉得临时抱佛脚无济于事,二是弄好一个乡的确不易。不管别人如何说,我平静若水。可是,在命运之神降临的前夜,我又有点六神无主了。晚饭后,我照例去散步。前脚刚出大门,后边电话就响了起来。我不耐烦地拿起话筒:“谁呀?”“我是巩献。”县委巩书记!我肃然起敬:“巩书记,你好。”“小邵嘛,常委会刚结束。你们乡的班子有变动。这次我提议你任党委书记。明天史副书记…  相似文献   

18.
一日,与京城几位领导相聚,谈及农村工作,有地方来的同志说:官不扰民民自富。此言极是。内中有分管农业者接道:“我们常说要增加农民收入,试想哪一次农民告状是来问你要高收入的?都是不堪其扰来要安静的。”这使我想起去年电视上公开批评的一件事,某乡强迫农民种烟叶,村头墙上赫然写着大标语:“净化种植”。并组织工作队将农田里已长出的玉米、豆苗等拔掉。采访镜头下,几个农民跪在田垄间,以手捧苗,忿然拍地,潸然泪下。记者问乡干部为什么这么做,答曰:烟叶能卖钱。能不能卖出钱,应让农民自己去算账,再说都种烟叶又吃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笑话,从前有个厨子心很贪,每回帮人家做菜总要偷块肉回家。这天他在自己家里切肉,又偷了一块肉藏在怀里。他的妻子看见了,骂他说:“这是自己家里的肉,你为何也要偷?”他“哦”了一声,笑着说:“我偷惯了。”这则笑话,颇耐人寻味。在厨子的眼里,只有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