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该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尽量减少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益,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立法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在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申请时限、取保候审的期限、司法救济及适用条件等方面规定的不明确,易产生歧义而导致执法的随意性。因此,结合司法实践工作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深入剖析,对改进与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取保候审的规定,构筑起了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框架,特别是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使取保候审的立法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拟就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略陈一管之见。一、取保候审是核准主义还是严格准则主义核准主义,也称许可主义或审批主义,指在申请取保候审时,除了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之外,还须经公安或司法机关审查批准。也就是即使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也不一定就能被批准取保候审,最终的决定权属于公安或司法机关,由审批机关作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完善设想,如变革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理念,保证方式的多元化及完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在解读我国立法对取保候审的具体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现状和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将取保候审制度纯粹作为国家权力行使制度对待,而从被追诉者权利保护的角度而言,取保候审制度是被追诉者应当享有的一项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也体现了这一属性。但是由于我国司法理论和立法规定的缺陷,导致了被追诉者取保候审权利保护的不足。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保释制度的优点,改革《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以第52条为根基,完善取保候审制度;而且,由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成本过低,还应当规定脱保行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完善——以加拿大的保释制度为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法律规定上的不完善,使其承担的降低审前羁押率的预期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鉴此,有必要借鉴加拿大保释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取保候审的性质与程序构造、取保候审的方式、取保候审中的证据运用、取保候审的救济以及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特殊规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取保候审制度的正确运用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由于立法缺陷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当保不保,不当保滥保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完善取保候审的适用制度,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立法和监督两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建议,以期为立法和司法提供参酌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其和拘留、逮捕一样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推行,取保候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执法和宽缓的刑事政策,已成为非羁押办理刑事案件的普遍方式.但取保候审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有必要从法理和法律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严格、公正、准确执法.  相似文献   

9.
取保候审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措施.在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缜密和完善的今天,取保候审作为非羁押性措施,如果得到准确有效地运用,必将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状况的情况下,重新检讨了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他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于司法机关依法办案,保障人权,节约资源,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立法对取保候审的功能定位重在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取保候审制度也包涵着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但从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来看,取保候审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功能定位的偏差。改革取保候审制度,正确地定位取保候审制度的功能应是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一、取保候审制度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及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取保候审适用范围小。《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取保候审的范围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单纯看这一规定,我国适用取保候审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但该条款中“社会危险性”的标准较为含糊,司法人员在“重强制手段、轻权利保障”的观念影响下,对“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往往作扩张性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用7条对取保候审问题进行了规定,同1979年旧刑法相比在内容上充实了很多,也引导了取保候审制度理论研究、配套法规解释及司法实践向前迈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取保候审制度在我国,无论是在立法构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丞待解决,与该制度的完善形态还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一种。该制度保证了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也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公民的人身自由的限制。但是由于我国在取保候审制度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结合现今的司法实践来不断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刑法》关于实行取保候审措施的缺陷 现行法律对于什么样的被告人具有取保候审的条件、哪些机关有权决定取保候审,其规定是明确的,对此没有疑义。然而,对于造成取保候审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后果的行为如何处理,法律上未规定。尽管最高人民法院[89]法研复高4号文件对此作了司法解释。该解释规定保证人与取保候审的被告串通、协助被告人逃匿的,视其情节,已构成犯罪的,按刑法第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一直将限制适用逮捕强制措施作为司法改革的目标,而取保候审作为替代逮捕的强制措施,必将得到扩大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对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完善,通过实务调研,能够发现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土壤.构建以检察机关为审查主体的取保候审司法审查制度,将取保候审设置为权利与权力的结合,加强对违反取保候审义务行为的处罚,建立全社会连动的信息平台,并辅之以科学的考评机制,可以促进取保候审的扩大适用,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取保候审的概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对策三个大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试图探析该制度适用的缺陷,以及如何进行立法完善,从而促进取保候审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保证金主要存在于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及缓刑执行过程中。而取保候审保证金制度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责令其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以保证其在被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或妨碍诉讼程序的进行,并随传随到的一种法律制度。①但因该项制度设计不够科学,配套措施不甚完善,致使其适用实效并不理想。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中第六十四条至第七十一条对取保候审的适用主体、被取保候审人  相似文献   

19.
法律制度 简称“法制”。法制一般是指国家法律制度的总和,包括立法、执法、守法等内容,其核心是依法办事,建立一定的法律秩序。是关于统治者根据需要而制定的法律条款、审判程序和手续方面的规定。法律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民族或阶级建立国家后,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20.
李作明 《天津检察》2010,(1):10-11,15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其意义在于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给予犯罪嫌疑人一定的人身自由,保障其人权,降低刑事诉讼成本,提高刑事诉讼效益。而在刑事案件公诉阶段,取保候审措施往往成为阻碍诉讼进行的不利因素。从公诉实践出发,分析当前取保候审制度的弊端,应当从立法规定、司法实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