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人类在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受到生态危机严重威胁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根本价值观。本文拟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伟大意义等展开探讨 ,旨在提供一种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提升执法能力,一直是公安部党委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国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的提出,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等概念应运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对我国系统性开展国际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辩证关系,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立足点都是对人类面临困境的理性反思,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展观了经历经济发展观、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发展观的变迁阶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观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超越了西方发展观不足和缺陷,表现出极强的现实性、实践性和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杨春瑰 《求索》2011,(12):23-25
由于人类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充分认知,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制度得以建立和实施。由于国家利益与全球共同利益的冲突,气候合作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围绕构建合作制度谈判的轨道也因为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演化。在制度演化过程中,不同国家建立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不断推进可再生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同时国际及国内市场碳交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些恰恰是国际谈判的正效应。未来国际气候合作制度将在动态中寻求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国际外交场合以及国内重要会议上,反复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进行了深刻论证。它是建构在共同国际权益观、共同利益观、共同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基础之上,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来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以历代党的领导人的思想为基础,面对当前世界性发展难题提出的中国国际秩序观。此外,它的价值实现了外延,为世界走向和平、走向共同发展、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百家论萃     
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1.可持续发展观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即为了实现未来发展的持续功能而协调现实的有序发展结构,难免带有以未来指导现实而非以现实指导未来的病态逻辑。2.发展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发展能够对生存起完善和促进作用,但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发展则会构成对生存的威胁。因此,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将不是物质的持续进步,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创新。3.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真正摆脱人类的自我中心化。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说到底仍是为了人类本身,即为了持久地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保护和加强地球自然资源基地,而…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表现为由渐进地融入国际体系发展为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由"和平发展"战略的确立深化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以传统的发展观演进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现.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和发展。首先,以人为本,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在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后,开始反思环境观念。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能的。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囚徒困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非合作博弈是困扰国际气候谈判进展缓慢的关键障碍,其原因就在于各国(国家集团)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个体利益诉求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利益诉求之间存在冲突。如果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协调上失败,极有可能导致集体理性的失控,最终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崩溃。因此,探讨非合作博弈困境的内部机理并寻求其破解途径,就成为解决国际气候谈判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绿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绿色理论是对绿色文明和文化的研究和总结,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基础。可持续发展观自1980年被联合国使用后,得到了各国政府、学者与公众的普遍认可,并从各自的角度、领域对其概念、意义与应用进行了大量论证和研究。目前的研究认为,可持续理论从发展的历程看,有一维、二维、三维发展观。三维发展观主张建立经济——社会——自然三维结构复合系统,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与之对应,绿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早的绿色理论从科技的角度认识可持续,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是废物排放量的减少或不排放,绿色意味着…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l、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谋发展。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冲破旧的传统发展观和小农思想的束缚,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单一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可持续发展观的两个维度郭晓晖雷冬梅1人类是自然界长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与其他种类的动物一样,人类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要素。如果以人类为中心,把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所有要素统称为环境的话,那么人类与环境的非线性嵌合就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贡献杨思娅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锐减以及全球性人口激增、贫困加剧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观。它兴起于80年代末期,由于主张人、自然、社会的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肯定了可持续发展观在批判和超越工业文明发展观基础上蕴含着的科学合理内核;指出可持续发展观在立论依据、适用范围条件和发展模式的基础方面存在的一些需要商榷之处;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从环境伦理学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是在人们对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行反思之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之下,衍生出相应的自然生态道德观和行为原则及规范。本文试图对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视野下的自然生态道德进行基本的探讨,并做一大致的概括总结。(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在远古时代,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表现出中国为全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大国担当。这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新全球化向前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     
《传承》2006,(Z1)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观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大川 《岭南学刊》2005,2(1):43-45
以经济上量的增长为追求目标的发展观;现代化的发展观;社会全面发展观;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佩鲁的新发展观;马克思的以“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共产主义哲学理想发展观,是近现代以来有代表性的社会发展观。本文对此逐一作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