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不同,它是一种以法律为依托的经济。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和内在保障,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尤其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虽然初具规模,但还不成熟和完善。因此,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执法环境,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并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局的问题。一、市场经济需要法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和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以法律为基石的,没有法制,市场经济便无法…  相似文献   

2.
一、依法对多种经济成分及其经济利益平等保护的原则(或称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一视同仁,平等保护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经济又是法制经济。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依法对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及其经济利益,一视同仁,平等保护,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尽快建立与完善,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现。首先,要依法保护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基本特征。对“长期”的时间性,应理解为与“一国两制”的构想相协调,也应与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的提法相适应。明确这一界定,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 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而提出来的,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保护各方面的切身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世界各国都将社会保障看作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定了社会保障是基本框架的五大支柱之一。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由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五大支柱。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既是社会保…  相似文献   

5.
张文霞  张彤 《政府法制》2009,(17):46-47
收入分配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要素按贡献价值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产物。党的十六大报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要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要素按贡献价值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产物.党的十六大报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要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行政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的新型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运用经济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调整市场主体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和发展,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还处于初步建立阶  相似文献   

8.
民商法律制度的制定是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和实现利益而行使的权利,从而指导、发展、规范民商事活动,设立公平竞争轨道,鼓励进步向上的一种法律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由民商法、经济法和社会法构成,其中民商法直接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其法律规范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发展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1848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声明:"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则向世界宣告,中国现实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些错误认识,因此,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近来,法理学和部门法学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法律应当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大量精辟的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个命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法学界最流行的口号。从目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著述文献来看,法学家们在考虑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时,主要表现为从一种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模式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应然"关系,即根据作为目标模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强调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同样,阐释法律在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行政垄断"纳入我国《反垄断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孝红 《河北法学》2007,25(2):83-89
行政垄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垄断形式,行政垄断严重地影响了市场主体的自由竞争,破坏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我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应依法制止行政垄断,在我国将来的反垄断法中规制行政垄断行为本身就是我国进行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2.
张祥宇 《法学论坛》2020,(2):153-16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全面而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后,相应的法律制度并未随之修正,立法与司法对非公有制经济仍存在歧视性对待。司法实践中对非公经济财产处置乱象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严重威胁非公经济主体的持续经营。从产权保护理论来讲,平等保护各经济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消除"制度壁垒"的有效方式,应建立平等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合理的刑罚结构,明确界定涉案财物的范围,提升对非公有制财产权利的保护力度。规范司法工作人员的办案程序,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处置涉案财物并建立相应的权利人申诉与救济措施,将平等保护原则贯穿于法律制定、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切实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产权,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转型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空间上的全方位,时间上的加速度,程度上的深层次。在众多影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因素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发展是具有根本性作用的;国家政府是又一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学习外国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则构成了一种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论商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万一  赵吟 《现代法学》2012,34(4):60-7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法是前置性法律,经济法是保障性法律,而商法则是市场运行法,特殊的功能成就其不可替代的独立地位。商法产生于市场经济并且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两者具有深刻的依存关系,以效益为契合点,通过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技术性规范,保障市场主体营利自由,进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实践的品格使其具有高度灵活性。现代市场经济立法主要表现为商事立法,没有健全的商法制度,就没有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在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当今世界,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理性面对法律部门功能纯化、法律移植合理化和商事习惯法律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关注、最重要的问题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立论基础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主体多元化和整体优化。最合理最有效率的所有制结构是多种所有制相互关联、相互推进、共同发展所组成的有序统一的所有制结构系统。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取决于这个所有制系统功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纪念日。现行宪法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制定的最好的宪法,其全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我国宪法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和劳动制度,其当代意涵需要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加以阐发。经济改革为宪法按劳分配规范设定了演进主义的解释立场,改革的实践与需求构成解释宪法按劳分配规范的主要依据。经济改革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重构了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也改变了按劳分配的制度环境。在与制度环境适配的过程中,按劳分配的规范意涵不断丰富。按劳分配亦服务于重要的宪法目标和宪法价值。新发展理念入宪意味着创新和共享成为新的宪法价值目标。对于按劳分配规范的解释,应与效率、创新、共享三大目标实现衔接互构。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管理与物权法的适用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华  贺雪峰 《法学研究》2014,36(4):26-46
对土地管理制度的既有讨论,通常是从宪法第10条出发,没有考虑宪法第6条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定,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片面理解为民法所有权而忽视其所有制内涵。物权制度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反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超越新中国历部宪法和其它具体法律的基本宪法原则,运用物权规则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需以公有制为大前提。忽视公有制前提的物权化改革建议,陷入"私法‘宪法中立",的认识误区,加上对宅基地经济社会属性的误会,所提出的改革方案缺乏法理与现实依据。现有制度在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公共资源有效管理和农民权利保护等方面基本有效,下一步改革只需做局部调整而无需全盘重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日益明显,高校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重新定位,转换自己的管理模式,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历时60余载,期间几经起落沉浮,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的“标本”。随着民法典的定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进入国家治理的法典化时代。与此同时,与民事立法齐头并进的经济法也面临着对既有单行法体系化整合的任务,以解决“经济法是个筐,什么法都能装”的窘境。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法与经济法立法的演进轨迹看,民法的法典化之所以相对容易,是因为民法具有明显的法律移植属性,并存在可资借鉴的大陆法系成文民法典,而经济法的法典化纯粹是首创,其难度可想而知。民法典之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法律部门的法典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由之路。对经济法而言,如果短时间内难以成典,则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首要任务是从理论上完善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增强经济法体系结构的科学化、体系化和逻辑自洽性,使经济法立法与民事立法等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