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政     
《群众》2017,(10)
<正>北京: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加快推进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旨在强化诚信行为激励,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建立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其中特别提出,将加大对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曝光力度,不断提升诚信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今后,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严重失信主体,实施限制出境、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诚信是一种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讲诚信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因此,树立诚信的经济观,有利于全方位促进社会诚信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现代经济学认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实现整个经济最优均衡、使得交易主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增加信息披露和传播,减少失信行为发生的条件;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强化惩戒机制,改变失信的收益和代价比率;深入宣传教育,使诚信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创新金融交易,以经济手段推进诚信建设就成为社会诚信建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陕政发[2016]5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进一步健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体制机制,加快"诚信陕西"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青政办[2021]3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2021年5月19日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诚信建设的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推动“诚信青海”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2,(6):44-45
李英锋2012年5月7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法治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根基》认为,加强法治诚信建设至关重要,有了法治诚信,才会有法律公平,才有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失信问题广为诟病,不夸张地说,对每一个社会失信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法治诚信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答案、症结。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诚外无物”。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诚信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深化,诚信缺失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假冒伪劣频频曝光、面对跌倒老人不敢扶起……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焦虑。“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加强诚信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化,把道德伦理的软性规则与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体系。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更应把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放在突出位置,为全社会提供信用体系这一道德“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招标投标和履行行政协议等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行为不断被曝光,政府诚信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诚信不仅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近年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失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并剖析其诚信缺失的原因,从而结合当下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探索出政府诚信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于诚信的理解,长期以来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局限在公务员个人品质层面上,而把政府机关凌驾于诚信监督与法治约束的框架之外。这是导致诚信建设失效的重要原因。全面建设诚信和谐社会,建设诚信法治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操守问题,更是政府运行机制和社会体制环境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失信导致社会失信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一些公共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而不是长远立信的心理,朝令夕改,投机取巧;二、过度行政干预破坏了市场内在诚信机制。三、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实行以德治国,必须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在诚信缺失成为普遍现象的条件下尤其如此。失信现象成因复杂,决定了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诚信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必须重视并从多方面进行治理和解决.失信原因说千道万,最根本的还在于整个社会制度性环境不良、诚信作用机制和支撑保障条件缺失.制度安排是诚信的基础,应当在产权制度、法律信用制度、政府诚信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才能有效遏止失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陈钰 《前进论坛》2014,(9):33-33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近年来,各地在诚信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舆论宣传"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企业失信现象仍频频发生。加快企业诚信建设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笔者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对数百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存在的问题调查中,87%的企业主认为信用贫困和信用危机已成为现阶段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25-25
10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  相似文献   

13.
诚信和失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青 《理论月刊》2003,(8):117-118,127
单次博弈中交易者的最佳选择是失信;如果对失信有监管发现机制和惩罚,或者存在多次博弈,诚信就是交易者的最好策略。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促使市场交易者在交易中选择诚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16]7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辽宁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12月5日(此件公开发布)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保险是基于最大诚信的制度安排,诚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保险业经营要突出社会责任,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加大对虚假宣传、销售误导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制定明确惩戒措施,增加失信成本,筑牢保险业生存发展的诚信之基。  相似文献   

16.
正民乐县人大常委会检查县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甘肃省民乐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县人民法院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工作汇报,并先后深入县法院执行案件调处现场和部分乡村,就失信惩戒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检查组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一是凝聚合力惩戒失信。政府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应当共同参与,形成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马俊锋  鲁娜娜 《传承》2012,(6):44-4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桂辉 《人民政坛》2014,(10):38-39
<正>近年来,诸如"打造诚信政府"、"构建诚信社会"之类的口号时常可见,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不诚信现象仍时有发生。日前,新华社曝光了一些地方政府知情不报、不当辟"谣"、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拖欠债务、空头支票等七种失信行为。可想而知,这样的政府非但发挥不了引导支撑作用,反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诚信社会建设的进程。诚信,既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支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相似文献   

19.
胡玲莉 《长江论坛》2014,(1):30-32,8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将"诚信"打造成为武汉的靓丽名片,已成为改善和优化武汉发展环境、提高武汉城市文明水平、提升武汉综合竞争实力迫切的选择。本文在探讨武汉诚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诚信失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诚信武汉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0.
10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明确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