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即将建成,对长江三峡线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改变长江三峡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鲜明地提出和尽快地实施以生态旅游为内涵的三峡旅游,把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围绕生态旅游把长江三峡旅游线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精品。长江三峡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和重点在开发和包装上,三峡生态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发展三峡旅游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意识。因此,发展三峡生态旅游要从“三抓、五新”上入手: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并以此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江三峡地区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中,有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有世界特大型水电工程葛洲坝电站和世界第一工程三峡水电枢纽。三峡工程建成后,还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象这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在世界上亦十分罕见。在  相似文献   

3.
桂慧樵 《小康》2006,(10):38-42
长江三峡旅游公司对三峡大坝和公路进行封锁,三峡库区沿线其他数百家旅行社、游船及景点经营公司因此获利甚少,有的甚至濒临破产,一些靠旅游为业的三峡移民,也因此生活无着……  相似文献   

4.
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始打造体育旅游圈。将体育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筑三峡体育旅游经济圈,应以“三峡山水、民族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发挥长江三峡地区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都市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促进形成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6]21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旅游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发展。到2020年,把长江三峡旅游  相似文献   

6.
位于长江上中游交界的宜昌市,被誉为“三峡明珠”,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宜昌人民,不失时机地抢抓 .葛洲坝工程兴建、长江开放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逐步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以现代工业为主体,以旅游和水电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城市,正在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长江三峡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几年,长江三峡旅游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一些企业盲目竞相建造旅游船舶,三峡涉外旅游运输出现了经营秩序混乱、安全措施不健全、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保证旅游船舶安全航行,提高服务质量,使长江三峡旅游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江新添三艘豪华游轮1993年圣诞节和1994年春节期间,中国皇家公主号游船从上海逆长江而上,分别举行了“平安夜狂欢”和“除夕狂欢夜”的试运行,给长江的冬季旅游平添了几分热闹。从1994年3月起,它将在滔滔万里的长江上投入旅游运营,为海内外人士到三峡...  相似文献   

9.
蒋铁 《文明大观》2003,(5):40-40
1998年底,重庆市提出了创建“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宏伟目标,长廊主要以长江17个县为重点,全线长552公里,覆盖9505个镇村,共有人口1456.27万。这个目标包括八大工程: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育人工程,以宣传文化阵地为依托的宣传服务工程,以革命文化建设为核心的优秀文化工程,以“绿色三峡”为主题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0.
《巫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立足我县富集的旅游资源,突出旅游业在三峡区域旅游一体化中的地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加快资源产业化为主线,满足市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确定了“一心两线三片三地”的总体布局,即以县城为中心,打造沿长江、大宁河两条主要旅游线路,深度开发北部小三峡小小三峡梨子坪、东部巫峡十二峰神女溪、南部大溪文化遗址龙骨坡巫山猿人遗址三大片区,把巫山建设成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品制造基地和库区旅游服务基地。这既是实现特色产业富县的重大举措,又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地把巫山建设成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宣布2016年我国旅游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将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工作。早在2013年,琼海市就已经以建设百姓幸福家园为目标,以打造田园城市为抓手,以5A景区标准大力推进以乡村旅游为主打的全域型旅游。琼海的创新经验被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点赞”,他称琼海探索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重庆江津市为了充分发挥沿江127公里的地域、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打造江津“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品牌,市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设江津市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实施意见》,要求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14个镇实施九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文明长廊”。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和长江三峡工程的开工为标志,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大规模开发利用长江的序幕。经过“八五”的建设,浦东新区已由基础性建设逐步向功能性建设转变,三峡工程今年也将实现大江截流。这两项跨世纪工程不仅对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围绕浦东和三峡工程的建设,沿江省市都在积极调整对策、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应当看到,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分散、割据的格局依然…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旅游市场为基础,把重庆市的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一、重庆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四大景区重庆占三:巫峡景区、瞿塘峡景区和大宁河景区)又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金佛山;既有鬼斧神工的天坑地缝,又有三峡名珠—巫溪灵巫洞、武隆芙蓉洞和红池坝的夏冰洞;既有武陵山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区,又有南方草场红池坝避暑度假旅游区。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江南 《小康》2007,(11):66-69
未来13年,湖北省将投资269.29亿多元,建设40个大型旅游项目,把长江三峡旅游区建成"世界知名"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三峡旅游,无法告别,一切将会更好地开始。  相似文献   

16.
《半月谈》2003,(24):51-51
《半月谈》2003年第20期刊发《别让旅游“顽疾”脏了长江三峡的“脸”》一文后,引起了重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去冬今春以来,位居全国十大旅游热线之首的长江三峡旅游线路宜昌至重庆沿江承运游客的游轮开航率不足一半,涉外豪华游轮基本停驶,游客人数较上年同期锐减一半以上,连续六年爆热的三峡旅游骤然暴冷。“告别三峡游”的误导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确实是三峡旅游大滑坡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但是,仅仅归咎于此也难自圆其说。三峡旅游从高峰跌向低谷,可以说患的是综合病症。三峡旅游线路是西起重庆东到武汉  相似文献   

18.
点军区位于中国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城区长江南岸,是宜昌市5个城区之一。雄伟的葛洲坝、新修的夷陵桥以及宜万(宜昌至万州)铁路长江专用桥使点军与江北城区连为一体。点军历史悠久,早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因三国大将关羽在此点阅兵马而得名。历史上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之要塞,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近几年来,点军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建设“工业大区、旅游新区、和谐点军”  相似文献   

19.
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和宏伟的三峡工程,令世界游人魂牵梦绕。被誉为“国宾船队”的中国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15艘豪华游轮,便是中外游客游览长江三峡美丽风光时暂时的“家”。“船上有警察吗?”千岛湖事件后,境外游客尤其港澳台游客总爱这样探问。他们称有警察就有安全感。于是,长江航运公安局旅游船舶公安处的外事警官们从此便常着警装巡逻。于是,国宾船队外事警官的故事便传颂海内外。“我们是亲戚;1998年大年初二。漂亮的五星级游轮“蓝鲸”号载着来自香港、台湾的七个旅行团160多人从武汉溯江而上。春节带给中国人的欢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0,(9):F0003-F0003
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位于三峡腹地、武陵山区,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世界硒都”等美誉。恩施州抢抓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资源型工业,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和矿产工业基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恩施建设成为全国先进自治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