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其源于政治,与道德相结合,功能在于"齐民化俗",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治理。传统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教育机制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传统礼仪形态丰富完整,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遺产。在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荡中,如何传承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如何保持中华礼仪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与吸收西方礼仪文化元素,传承与弘扬我们的礼仪文化,是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礼仪与当代青少年的个性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在青少年礼仪教育上有着许多可贵经验。本文认为,湮没个性与表里不一绝非礼仪之真谛,而背离了道德理性与情感的所谓“个性”,只会流于浮躁与虚华。在借鉴古代礼仪训练的合理观念基础上,传统礼仪应该也可以在塑造当代青少年的个性精神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前沿》2010,(10):149-15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文化教化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分析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突出其历史价值,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对保持国家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礼仪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了解礼仪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人际关系,规范行为举止,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综观古今礼仪,其特征有三:即民族性、时代性以及多样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重新审视礼仪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礼仪的伦理价值的梳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了善的和谐,这种和谐对陶治、熔铸人的性情,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是其它方式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7,(2)
目前,中国礼仪文化的缺失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对立及各种"天灾"的客观存在,人与人的对立及各种"人祸"的客观存在,人与自我的对立及各种烦恼的客观存在。礼仪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礼仪文化竞争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人民的精神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建设应注重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髓以及培育现代礼仪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继承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传统,同时又积极结合美国的现实与实践,创新发展而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实用主义社交礼仪文化,体现着平等宽容、诚信率真和简捷实用,在促进美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汲取美国社交礼仪文化的合理性元素,努力探索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的现代文明社交方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提升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能有效地规范公民的行为举止、提高公民的道德理性、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公共秩序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力量。然而,当今社会公共秩序构建面临人民群众礼仪文明理念弱化、法礼相协功能日趋消解和礼仪文化教化存在偏差等困窘。必须深入挖掘礼仪文化的价值、思想和意蕴,通过提高民众德性素质、加快法礼统合、建设礼仪教化新体系,以实现弘扬礼仪文化与建构公共秩序的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稳定、良性运转的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9.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组织和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集中体现着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与礼仪文化的价值精髓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转型。在这种频繁的文化分化与整合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激烈的文化价值冲突。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理性与情感的碰撞,使人们在文化实践中进行着一系列艰难的抉择。概括起来,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着四种基本的价值冲突,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和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1.
"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礼仪与道德关系密切,礼仪是道德的外显,道德是礼仪的内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生活中,云南少数民族对礼仪和道德的关系有深刻的感知,各民族通过不同的礼仪来展现其道德内涵,并通过礼节形式来实施民族道德思想的教化和传承。虽然云南诸民族的道德水平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各民族人生礼仪、待客礼仪、家庭礼仪等不同礼节礼仪的归纳分析可知,云南少数民族的礼节礼仪维层在公共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修身自律的品德教育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了基本健全的礼仪道德体系,是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先后经历了萌芽奠基阶段、完善发展阶段、鼎盛成熟阶段以及转型革新阶段,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传统家风强调孝悌亲情与礼仪规范,追求齐家治国,依托家规家训家书等载体,采取潜移默化与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是古代家庭教育生动而深刻的体现。传统家风在连接个人、社会与国家中起到重要的纽结作用,呈现出独特的实践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其对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当代家庭文明的建设、社会风气的优化乃至于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有直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道德文化是古代道德文化的承续,现代道德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开发与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具有开发与转化的必要与可能.现代社会道德必须体现传统道德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德育必须体现传统道德伦理,在全球化条件下转变现念方式,从区域观念走向全球通则的文化全球形态,创造一个诚信、开放、公平的和谐社会环境.为此,还需对现代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现代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及预防体系,以优良的道德育人环境,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确保经济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及其现实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典兵 《前沿》2006,(11):139-142
强调仁爱精神,推己及人;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内省修养,主体自觉;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实现其现实转换,对于建立中国现代先进的道德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调节不同阶级、等级、阶层、集团以及个人之间间的利益关系而作出的道德价值选择,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反映。它通过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习俗、礼仪等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道德价值观进行规范和调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各级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然而目前,对于中华传统道德在学校德育中的融入,仍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时代价值认识  相似文献   

17.
魏志耕 《青年论坛》2005,3(6):64-66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发散性,它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许多精华,仍可为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提供智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道德典型异常富有的国家。在丰厚的典型文化的驱使下,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典型型式引导着人们。反思和批判典型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努力开创一个道德典型的新时代,确立新时期的引领社会的道德典型,对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和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都是大有借鉴意义和启迪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0.
节日习俗是社会中一种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文化产物,前者是几千年的民间传统,后者是基督教的传统礼仪。两种节日文化既有所差异,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