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希特勒的战争,苏联至少丧失一千二百万人口,苏联声称其丧失二千多万人口。在波兰,希特勒夺走了六百万人的生命。希特勒企图灭绝犹太人——在德国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希特勒的屠刀沾满了犹太人的鲜血——但是他的企图,由四百到六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作为代价的残杀,从而使幸存的犹太人感到即是天倒地塌,也要创建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正因为希特勒灭绝人性的屠杀,犹太人第一次创立了自己的国家。可以说,希特勒的暴行杀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苏联曾刻意塑造"苏联人民",并一直大力宣传取得的民族国家建设成就,但在民主化改革和允许民众进行选择时,各加盟共和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了苏联这个联盟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上,国家认同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实践证明,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的做法无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矛盾和危机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矛盾的形成、发展和激化,是在苏联长达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矛盾的发展历史和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苏联为世人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崛起、争霸、危机、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悲喜剧.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苏联的组建、发展及解体与其实行的独特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在十月革命后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苏联能够成功组建并维持近70年,自有其值得关注的经验,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也说明,苏联的民族政策存在致命的缺陷.在苏联解体20年之后,重新思考和总结其民族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于现存多民族国家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 ,民族主义的影响及其所引发的民族问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解体提醒人们要充分重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的国家 ,所以正确对待民族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 ,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事实中吸取教训 ,做好我国的民族工作 ,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1991年圣诞节,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夜里,执政七年的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告辞职。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七十年的镰刀斧头的苏联国旗,缓缓地落下,被原沙皇俄国时代的三色俄国国旗取而代之。这是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航程的时刻:它标志着苏联的解体,一个超级大国在地球上的消失。曾几何时,苏联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雁,是国际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近几年来,苏联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内民族沙文主义与分立主义达到空前程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解体表现为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俄罗斯联邦也是多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初同样面临严峻的民族分裂问题。俄罗斯吸取苏联的教训,努力构建国家民族并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注意在立法上巩固多民族国家,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平等的联邦主体,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国家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塑造新的国家民族,把全体国民视为一个民族,即俄国民族、俄罗斯人,在用语上把国家民族与族裔民族区分开来,通过加强国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治,满足少数民族对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吉赛尔斯是对的:这场危机和他们无关,这场危机和乌克兰这个刚刚起步的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有关。"那么从犹太人的角度看呢?"我问约瑟夫·吉赛尔斯。这位乌克兰老牌持异见者、犹太活动家、乌克兰"卖当"运动的强烈支持者,刚刚向华沙群众传递了运动大获全胜、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的消息。"没有犹太人的角度,"他回答说,"分裂两边都有犹太人。"他说得太对了。比如,乌克兰犹太人基金会主席亚历山大·费尔德曼就是著名的支持亚努科维奇的地区党的国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设计是在斯大林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总体看,这一政策基本坚持了列宁的思想精神,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苏联各民族的平等,促进了落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有效巩固了多民族联盟国家的统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苏联民族理论的内在矛盾逐步显现,民族政策的某些缺陷日益暴露,民族工作中也出现了偏离政策和违背政策的现象,致使苏联民族关系中的负面因素不断积累。加之人口代际更替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普遍强化,国家认同持续弱化。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误主要不在于对某些政策的违背,而在于未能及时修订过时的理论和政策,致使差异性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长期固化。  相似文献   

10.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了一个政治符号,它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寻求民族和国家独立的体现和象征,同时,也是推动苏联体制解体的第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11.
新的国家政权建立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着政权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统一。由于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影响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诸变量中,民族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张祥云著)一书,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的表象是没有处理好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发生了分裂,号称已经彻底解决了民族问题的国家却出人意料地分崩离析了。本文总结了苏联民族理论和民族自治政策方面失误的教训,认为苏共在民族理论上教条主义地奉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承认各民族共和国有分离的自由;在具体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中,苏共又没有尊重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权,对于国内出现的俄罗斯族问题、极端民族主义等,注意不够,也缺少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联卫国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反抗纳粹德国及其同盟者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9日)。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形成了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社会团结为一体的卫国战争精神。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国家依然注重焕发广大国民对卫国战争精神的记忆和热情,力图通过卫国战争精神的宣传教育,达到提高民族自  相似文献   

14.
20 0 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暴政结束 6 0周年。194 5年告终的这场战争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浩劫。战争波及 6 1个国家、2 1亿以上人口以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约 2 2 0 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交战双方共投入总兵力达 1亿 1千万人 ,军队和平民伤亡突破90 0 0万人。在欧洲战场上 ,苏联伤亡最为惨重 ,为 2 0 0 0多万人 ;仅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 ,苏军就有 30万人丧生。另外 ,欧洲的犹太人遭到德国法西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从 1933年开始 ,十二年间就有约 6 0 0万犹太人命赴黄泉 ;194 5年 ,当纳粹设在波兰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后,在连年战争的不利形势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迅速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转变,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得到快速发展,为其后的长期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和积累了独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弘扬犹太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犹太民族历史上多次惨遭流放、驱逐和杀戮,命运多舛。以建国后,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家园。《独立宣言》明确宣告,“这个犹太国家对所有犹太人敞开大门”。在经历了几次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后,以成为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如何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犹太移民融  相似文献   

16.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将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方式解决各民族之间的问题.然而,在对待犹太民族问题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东欧.总体上采取的是对犹太人打压的政策.对犹太民族政策的失误,可以说是苏东社会主义时期民族政策失误的典型.本文以前社会主义国家波兰为切入点,揭示波兰犹太民族政策的背景、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垮台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苏联垮台的原因、经过和后果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这并非偶然。俄罗斯的出版物关注的主要是这一问题的政治经济方面,强调生产组织模式不能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这导致苏联经济失去了以往的发展势头,经济停滞,社会和民族问题尖锐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二○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即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将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的这一思想是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遗产。长期以来,列宁的这一思想并没有为人们所充分认识,特别是没有被人们当作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所全面认识。苏联理论界更是别有用心地篡改列宁关于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  相似文献   

19.
精明犹太人     
通常,做生意的人才会注重数字,但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运用了数字。例如我们常说:“今天天气很热”,而犹太人却是说“今天的温度摄氏32度。”这样习惯性运用数字是犹太人经商法则的基础,也是赚钱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于时语 《南风窗》2010,(5):80-82
单凭犹太人的金钱并不能保证克服西方基督教社会根深蒂固的反犹主义,犹太人今天在欧洲的政治影响依然有限。犹太人在新大陆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对美国上层建筑的征服。而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则是征服上层建筑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