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战争政治化影响和制约了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所有学论争。其特点是一次数频繁,从抗战开始到新中国建立,几乎从严没有间歇。二是对抗激烈,学论争往往寓含着不同的政治色彩,内在实质是不同政治思想、观念和势力的冲突和交锋,政治和战争取代学本身,构成这些论争的核心并决定着论争的进程和方向。此外,战争政治局势的严峻也直接影响了40年代学论争的方式,政治化和情绪化是其最突出的形式特点。这些学论争对40年代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政治化惩贪例析——以唐前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星 《北方法学》2013,(6):124-134
传统中国政治斗争无处不在,在政治斗争的需要下,政治化惩贪应运而生。政治化惩贪是以惩贪为名,行打击政敌之实。专制政体下政治权力制衡的缺失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根本原因,官员多贪贿的事实及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直接原因。政治化惩贪对传统中国惩贪实践整体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表现出选择性办案、选择性不办案、用刑畸轻畸重等特点,惩贪的效果由此大打折扣,而传统中国的政治斗争也因此更趋激烈复杂。  相似文献   

3.
张建文 《河北法学》2004,22(6):27-30
通过对我国民法典编纂中的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的现象入手,分析了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化与通常的民法典编纂的政治性的区别,揭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所独有的民法典编纂的政治化与反政治化现象,从而提出民法典编纂在中国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内在必要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国华 《河北法学》2011,29(12):30-38
司法之政治性与其技术性一样,都是司法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秉性。其中,技术性体现着司法的职业理性,它构成了司法过程的客观方面;政治性折射出司法的价值关怀,它构成了司法过程的主观方面。任何司法过程都包含主客观两个方面,因而也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统一。基于此,中国司法改革既要避免"泛政治化"倾向,又要反对"去政治化"主张。  相似文献   

5.
宽容思想发源于宗教,《圣经》、《古兰经》、儒教和佛教的学说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宽容思想。宗教宽容的政治化和法律化主要开始于17世纪洛克和培尔等学者的倡导,最终在美国的宪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这一进程在伊斯兰国家和中国却长期未能得以顺利实现,宽容的实践仍然主要停留在宗教的层面。这是导致我国、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在政治、法律等领域出现本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宗教宽容在我国和伊斯兰国家仍然需要世俗化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时代化是使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成为以特定时代的社会状况为依据同时指导特定时代社会状况建设的观念和认识及英过程。我国改革开放前初步形成了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则逐步形成了依法治国、以人为本撒为民、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人权、监督制约、党领导法治建设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注入到社会中去,用以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现统治的目标。政治教育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政治教育是教育根据统治阶级和受教育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传递政治化以形式和发展受教育的政治素质进而促进社会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应避免政治教育的失位,也要防止政治教育的泛化。科学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正确认识和区分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政治化、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人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以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根本体现,同时又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其一系列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等,集中全面地反映了特定国家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此外,一个特定国家的所有法律的制定及其法律体系的形成也均是以宪法作为基础的。因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是特定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相似文献   

9.
论实事求是原则与刑事诉讼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实事求是原则与刑事诉讼原则邓建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也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本哲学基础。刑事诉讼的诉讼原则,是指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它是人类刑事诉讼这一特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构成了特殊的学氛围,由此形成了学发展在总体上的政治化趋向。无论是学群体还是作家个人,不管其主观上打出怎样的超脱政治的旗员,提出学远离政治的主张,但在事实上这种旗员的主张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一种政治的表态,即使是向来被人们称之为“远离政治”的京派”等作家群体也未能成粉列外。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斌 《行政与法》2007,(12):49-50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国家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下的政府管理改革的必然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公共行政改革的发展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缓解经济和政治危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的某些理论来推动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2.
Law and literature, an exemplary product of the textual turn in the study of culture, has found itself challenged by the more recent visual turn in critical thought. However, debate hitherto has been largely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he visual. By going beyond the metaphor of the ‘legal screen’ in favour of a theory of the ‘statuesque’, this essay adds a new dimension to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force of law in culture. Drawing on eighteenth-century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 theory, and twentieth- and twenty-first-century public art,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account of the political aesthetics of law in which a place for the possibility of justice may be made.  相似文献   

13.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itiated by the 1974 April revolution and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litical context and issues registered in documentary films in the period 1974–76. In their own way, documentary films carried a certain cultural praxis and social memory through the variety of symbols, beliefs, values, attitudes, and discourses that lay within these documentaries, allowing us to evaluate the dynamics of both power and legitimacy implicit in political cultur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documentary films on political theory in regards to the Portuguese democratic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国家治理意义重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类法治理论的有益元素,对法治理论做了七项创新发展,即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三个核心要义"、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与实现依规治党、着力实现制度现代化、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还对法治理论做了十五项拓展深化,即关于依法治国方针、坚持党的领导、法治为民、法治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权力监督、德法并重、改革和法治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政法机关职能、法治环境建设的拓展深化。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成果,传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了世界法治理论精华,且勇于探索当代中国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的制定、修改与社会法治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启疆 《现代法学》2005,27(4):35-41
中国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是通过社会内部自身变革的方式在政府主导之下得以实现的。转型的轨迹可以描述为:思想解放运动使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在彻底否定和不断排除影响中国发展的“左倾”、“右倾”思想和观念的同时,人们的现代文明思想与理念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不断加深修养;在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同时,开始了改革开放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探索道路。民主法制的重建和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实现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社会向法治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韩亚光 《河北法学》2008,26(7):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借鉴其他国家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需要,正式形成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继续发展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利益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到以主客观分离与对立为出发点的二元思维模式的影响 ,在社会结构方面形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立的二元理论 ,在法学领域中也形成了以规制政治国家权力为主的公法部门和以调整市民社会关系为主的私法部门的二元划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关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截然分开的理论受到挑战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日渐融合 ,经济法的出现是这种趋势在法律上的体现之一。经济法作为贯穿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领域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其利益观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融合了运行于市民社会中的私法与运行于政治国家中的公法的双重特征。经济法虽然以社会利益作为其首要的保护目标 ,但其对社会利益保护的实质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constitutional imagination refers to the way we have been able to conce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ought, text and action in the constitution of modern political authority. The lecture seeks to demonstrate how modern constitutional texts come to be invested with a ‘world‐making’ capacity. The argument is advanced first by explaining how social contract thinkers have been able to set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stitutional imagination (thought), then by showing that constitutions are agonistic documents and their interpretative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a dialectic of ideology and utopia (text), and finally by examining the degree to which constitutions have been able to colonise the political domain, thereby converting constitutional aspiration into political reality (action).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although we seem to be entering a constitutional age, this is an ambiguous achievement and whether the power of the constitutional imagination can still be sustained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相似文献   

19.
20.
李昌庚 《行政与法》2006,3(7):56-59
人大监督功能弱化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一是人大监督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构建;二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为人大监督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文化土壤;三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改革选举制度;四是改革和完善人大自身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