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立与集体安全体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立足国际法上调整交战国与非交战国关系的历史悠久的制度。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以来,产生了中立制度行将过时的观点。但这种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从本质上讲,集体安全体制是限制甚至否定中立的,但是,由于现代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体制还远未完善,因而给中立留下了广泛的余地。根据现行国际法,在集体安全体制之外,应当维持绝对中立,而在集体安全体制之内,应当维持有条件中立。这种有条件中立具有有限性、优先性、免资性三项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反思、兼容与超越——对合作安全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集体安全的"没落",合作安全得以提出并被广泛应用。合作安全是应对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的一种新的安全模式,它是对集体安全的反思和超越,同时又兼容了集体安全中一些有价值的原则。实践证明,合作安全更能有效地实现国际社会成员相互间的安全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集体安全体系与国际联盟的有关规定相比,有着意义深远的进步。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宪章的设想暴露出了这样那样的缺陷,从而使得执行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职能面临一系列问题: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的政治基础不稳,使得集体安全体系赖以存在的“大国一致”原则难以得到实现;对行使集体强制行动的法律前提缺乏权威性的统一解释;联合国集体强制军事行动所需军队无法建立,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国际社会进一步完善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使之对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实现和平发展进程中,要切实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需要选择正确的安全理念。相对于集体安全等传统安全理念,合作安全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安全理念。中国选择合作安全理念,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必然性,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安全合作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 《外交评论》2007,47(5):37-42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ОДКБ)是独联体地区最重要的安全合作组织,目前学术界对该组织是否为"集体安全"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基本法律文献及其运行机制与内部结构的剖析,认为该组织实质上并非是"集体安全",而是"集体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构建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中的重要工具,《联合国宪章》中有关集体安全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集体安全体制的成功。根据《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集体安全法即在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第2条第4款)的基础上,对和平的威胁、违反或侵略行为采取行动的强制规范(第7章措施)。在充分吸取国联集体安全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联合国宪章》不仅使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政治基础法律化,同时又给予集体安全体制以更多的法律特征。体现各国政治意愿的国家利益与法并非完全矛盾,《联合国宪章》对于武力使用的严格限制正是法维护国际社会每一个成员国家利益的重要反映,集体安全体制中既有法律规则、也体现了政治现实。尽管现存集体安全体制还存在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但实践的发展明确要求法律作用的强化,以推动联合国改革朝着更加规则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志俊 《工会论坛》2004,10(1):103-105
集体安全是联合国追求的安全目标和手段。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在暴露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漏洞和缺陷的同时 ,也对该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 ,其功效大小取决于少数大国、主要是美国的意志和愿望。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的维护 ,一方面需要根除某些大国的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 ,加强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另一方面需要推动国际社会的多极化趋势 ,加强大国间的制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王媚 《外交评论》2014,(5):104-121
在安全地区化的背景下,一些非洲区域组织试图建立本区域内的集体安全机制,其代表性举措包括西非经济共同体"1999年协议"、《非洲联盟宪章》第四条第h项、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防御协议》第二条等。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两个角度分析和考察非洲区域组织集体安全机制,在未来的国际安全体系中,不仅要切实加强对区域组织的扶助,还要在保证安理会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相关区域组织的武力使用规则和实施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国际组织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9.
安理会是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核心机关 ,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起着独特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从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影响的角度审视恐怖主义 ,并以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对抗恐怖主义。它对恐怖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影响的认识经历了逐渐深入的过程。目前 ,这一认识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集体安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追求的安全目标和手段是集体安全。本文从集体安全机制的发展入手 ,指出现在的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并分析人所担忧的集体安全机制处在无法律秩序的边缘的问题 ,给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是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一次重要的检验。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在形式上羁束了武力使用,有限地抑制了作战行为,并部分地凝聚了和平因素,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用也十分有限,在这场战争中,其既未能阻却武力滥用,也未能履行好对联合国军的指挥之责,还没能保持客观中立和彻底解决争端。这折射出其制度上固有缺陷:情势断定的依据不够明确,安理会决策程序不够合理,安理会决议执行缺乏保障,战后法律规制的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12.
矿山工会通过集体讨价还价与企业订立硅康安全方面的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是工会为集团成员提供的非排他性集体物品。不完全性健康安全专项合同的剩余控制权不是处于公共领域,而是由矿方控制,因而保证不完全合同的实施是矿山工会的核心任务。专项集体合同有效履行,能内化矿方应投人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成本,以改变矿方与矿工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矿方会竭力阻碍减损其收益的制度变迁,市场失灵时依法组织罢工是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最后手段。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3.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对于企业既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安全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要发挥理念的先导作用,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并发挥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14.
政治安全是一国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维持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的基本稳定,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从而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良好状态。政治安全是动态性与静态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从综合安全观的角度出发,我国政治安全的体系构建应包括:确保国家主权安全一——实现政治安全之源,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塑造政治安全之魂,优化政治制度一一影显政治安全之本,保障执政安全——打造政治安全之盾,稳定政治秩序——构建政治安全之核。将内部生长机制与外部防范机制紧密结合,并在各种复杂的政治变量中日益突出内在成长机制的政治安全系统研究将成为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建构主义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包括国家利益论(国家身份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转换理论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与此相对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也包括四个部分,即区域安全合作中的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区域安全合作发生于其中的国际体系结构、区域安全集体认同的形成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对区域安全合作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凌胜利  王秋怡 《外交评论》2023,(2):1-21+165-166
当前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全球安全治理失衡,全球安全架构松动,全球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发挥大国担当,不断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变革与完善,提出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体现了中国与时俱进的安全理念。同时,全球安全倡议也极富理论创新,也即以共同安全取代零和安全、以综合安全超越传统安全、以差异安全取代同质安全和以合作安全超越联盟安全。在全球安全治理中,中国是安全观念的引领者、热点问题的斡旋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一是维护联合国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二是劝和促谈,探索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之道;三是多措并举,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四是对话协商,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可持续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也面临安全理念分歧、热点问题不易解决、大国协调困难、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要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束,非洲大陆面临的历史主题已由“求独立”发展到“求和平”、“求发展”。维护非洲大陆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成为非盟继经济发展之后的又一主要历史任务。相比非统而言,非盟在安全机制的设计、自主维和原则的创新、区域意识的塑造等方面有许多重大历史突破。但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理想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还有巨大差距,政治热忱与现实困境之间也存在巨大反差,这是非洲集体安全机制发展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当前非洲政治发展必须设法解决的头等大事。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正视几个重大问题,诸如怎样处理冲突控制中的干预政策(“非漠视”原则)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如何协调自主维和原则与争取外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孙萌 《外交评论》2008,35(2):79-84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是对国际法缺乏强制执行力的突破,该机制在对禁止武力原则的实施中发挥了规范与解释、监督与和平解决争端以及执行与制裁等作用.但是冷战结束后,由于集体安全机制日益受到新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因此,对其决议机制等问题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王学玉 《外交评论》2007,39(3):64-71
探讨摆脱安全困境的途径,是进步性的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议程。本文认为,在一个有限的地理区域和有限的国家群体内,通过共识与集体合作的努力,无政府可以逐渐得到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较为成熟的发展,国际体系结构的改善和整合能够消弭安全困境赖以存在的条件与环境。地区安全意味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它具有地区体系结构是稳定的、可预期的属性。只有首先实现了地区安全,国家安全才是可能的。地区一体化蕴藏着清晰的地区安全逻辑以及极大的地区安全价值,欧洲的发展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制与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奖罚分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