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认识、增强信心,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监察法是反腐败国家立法,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监察法的通过,是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为法律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房山区深入学习领会监察法精神实质,坚持以监察法为遵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推动监察法实施、强化国家监察  相似文献   

3.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意。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理论一脉相承,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时代性、原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是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再动员、再部署,为改革在全国推开指明了方向。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的现实需要。腐败问题区别于一般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反腐败是政治性很  相似文献   

5.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自全面推进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让我们从一个个讲述人身上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今年3月"监察法"的通过和国家监委的成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公开报道中,改革推进有很多"第一次",它们记录着改革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7.
正新修改的宪法,正式确立了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宪法地位。新实施的国家监察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反腐败国家立法,将监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固化为法律制度,是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宪法的修改和监察法的实施,实现了监察工作有法可依,必将促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更有力地推动反腐败斗争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深入发展,直至取得压倒性胜利。作为监察机关,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将监察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持续推进监察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创新,对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性和纯洁性,同时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监察法出台,并不意味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结束,而是意味着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要把学习宣传监察法与抓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厘清改革还需要细化的事项、还需要完善的制度、还需要突破的瓶颈,一项一项把这些工作抓深抓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地位,赋予其法定职责和权限。根据宪法修正案的相关精神,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制  相似文献   

10.
正监察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涉及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将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  相似文献   

11.
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相似文献   

12.
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举行新任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宪法宣誓仪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命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分析司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揭示司法体制改革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北京、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2017年10月,在总结实行监察体制改革的北京、山西、浙江三省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制定国家监察法","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这就是说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两规"等人们熟知的词汇,即将结束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叫做"留置"的新措施和一个叫做"监察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国家权力结构的视角来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创制国家监察权以优化国家政治权力配置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把政治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将我国政体从原先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格局转变为立法、监察、行政、司法"四位一体"的政体模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政体模式。这一政体模式的创新突破了传统政体理论的窠臼,可以为国际社会政体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资讯纵览     
《清风》2018,(4)
正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监察法新华社讯: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从2016年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到2018年2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全部组建完成,中国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中央纪委有关单位紧盯"四风"问题开展督导检查调研中国纪检监察报讯:日前,按照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部署,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近日会同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社、  相似文献   

17.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有一条清晰的逻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财政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开放经济体制,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新定位市场与政府关系及其作用,并得到现代产权制度的约束,现代市场体系得以完善,统筹好政府与市场两种作用,以治理的方式解决好内外平衡、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为传媒体制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与途径。大众传媒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本文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将媒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界定为塑造党政形象、监督权力运作、搭建协商平台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传媒体制机制的创新要以防止大众传媒的功能异化,实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功能的准确定位为目标有序推进,实现对大众传媒的依法治理,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2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正在进行中,有必要在借鉴香港廉政公署成熟经验的做法上,保持监察委员会法律地位的独立性、完善制度设计和机构设置、进行适当的制约与监督,继续深入推进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