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认识,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对建设“农民城”的思考俞芳林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消灭三大差别,是几代人憧憬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小城镇,建设新的小城镇”,“允许农民进入...  相似文献   

2.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吴济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宜春地区把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抓住不放,引导和组织农民开展"造城运动",使全区小城镇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全区现有农村集镇235个,建制镇46个,一批规...  相似文献   

3.
研究当代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其意义不仅是为了给小城镇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便按照21世纪新的要求,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较为直接的目的是为解决眼前“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寻找一条比较合理、比较现实的途径。鉴于这种认识,谈论小城镇的任何一个问题,不仅要以当前“三农”的现实状况为背景;而且在评价小城镇的成就与作用时,也应该以对解决“三农”问题贡献之大小,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小城镇是“村头城尾”,既是农村连接城市的桥梁,也是城市向农村辐射的增波器…  相似文献   

4.
地处江汉平原中部的汉川市围绕“造城兴业、活城强市”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路子,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选准连接点,推出“造城”新举措 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的经济主体作支撑,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又急需小城镇作依托。汉川市把造城兴业作为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连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 大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小城镇在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城镇在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城镇是周围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周围农村地区的“大脑”和“心脏”,起着辐射作用;(2)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既是城乡结合的桥梁,又是联系农民与市场的纽带,它不仅具有城市的一般功能,更兼有接近农产品生产地且与农村保持人缘相联、地缘相近及文化相同的独特优势,它在城乡商品交换中起着中转作用,在城乡生产要素交流中起着合成作用。本文拟对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及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探析,并对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我国农村实行集体农业体制,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在这种体制中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未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  相似文献   

7.
张怀军 《前进》2000,(10):34-3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中共中央前不久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拉动我国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城镇化对我国经济推动力到底有多大?可以算以下两笔,第一笔是农民变市民的消费收入账。农民进入城镇,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按1998年计算,一个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高于农民3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全国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一个百…  相似文献   

8.
略论城镇化对农村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来临,广大农民最渴望步入富裕者行列,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奔小康。如何引导农民尽快致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显然,党中央把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引导农民致富的方略。那么,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的牵引和拉动作用?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 城镇化对农村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1.优化农村就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城镇化即意味着农村人口。农业人口减少,城镇人口、非农产业人口增多──…  相似文献   

9.
肖应连 《湖湘论坛》2002,15(3):79-80
改革开放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小城镇空前发展,成绩喜人。从1979年到1998年底,全国建制镇由2851个迅速增加到19216个,年均增长861个,预计到2010年,建制镇将超过20000个。小城镇的功能日渐显现,已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大中城市人口压力、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消费方式、扩大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业集约经营、促进乡镇企业集中和产业升级、推进农村经济更快增长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等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欣喜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冷静地看到目前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农村小城镇建设还远远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对农村小城镇规划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真研究和正确思路;农村小城镇规划布局混乱,用地失控,建筑呆板,工程质量较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薄弱,道路、给排水、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欠帐过多;缺乏引导富裕农民和乡镇企业进人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甚至一些乡镇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确立小城镇建设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涛 《创造》2004,(4):25-26
一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的相对集中,改善生活质量.小城镇减少了农民,富裕了农民,实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目前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要达到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实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政策,并深化小城镇建设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陈甫 《前沿》1994,(Z1)
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呼盟试验区经济社会的总体进步陈甫一、小城镇在呼盟试验区建设中的作用小城镇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介于城乡之间,属村之首,城之尾,包括全部建制镇和经济实力较强的非建制镇。截止1993年,呼盟约有近百个小城镇,其...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小城镇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社区,成为城乡繁荣、农村兴旺、农民富裕、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有一个永续利用和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和人们的强烈愿望。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有害污水、废气,有的污染废气在居民区的上风向,这是城镇的主要污染源。2、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 ,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最近专门研究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认为要把发展小城镇的工作抓好 ,加速推进我省农村的现代化。一、加快小城镇建设面临着良好的机遇第一 ,经过20年的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主要标志 :一是农产品多了 ,二是农民相对富了。所谓农产品多了 ,就是已彻底扭转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状况 ,不仅实现了供求平衡 ,而且还出现了相对剩余。所谓农民相对…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必须正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小城镇,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民的生存和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5差别,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这在二十一世纪发展史上都将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宣传必须从农村发展、农村繁荣、农村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对小城镇宣传的重要性,认识面向小城镇的宣传在对农村宣传中的份量。这是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成效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发展小城镇并不单纯是个农村里的建设问题,而是牵动全局的一个重要决策。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我国的十五计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力争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全国城镇化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可以预料,随着农村…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我国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化水平不高,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的出路只有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转移,从而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因此,加强小城镇建设,以较快的城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 2 0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 ,应当看到 ,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从湘潭市看 ,当前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1、从认识上分析 ,小城镇建设还没有普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对小城镇大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从建设水平上分析 ,突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二是相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小城镇的发展明显滞后。三是相对于硬件建设 ,小城镇软环境建设更加滞后 ,特别是农民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20.
<正>让八、九亿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调动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开发小城镇,走大学带城、企业造城、市场兴城的路子是中国推进城镇化三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大学带城古今中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大学对小城镇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创建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和创建于1168年的牛津大学都坐落于乡间城镇,其所在地的城镇在大学带动下,人口都在10万以上。美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