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社会政治论是刘德厚教授研究社会的政治进程原理的一个重要论断。社会政治即指无阶级、无国家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类型,它存在于前阶级社会形态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走向社会政治就其现实形态而言,则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客观进程及其本质特征,它是实现人类未来社会政治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政治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探讨了国家与社会从二元化到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社会政治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对指导当代中国建设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灌输"思想是人类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初,"灌输"思想就被确立为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长期以来在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伴随着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在当代受到一系列质疑和挑战。必须认识到西方道德灌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本质区别,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的实质,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灌输原则,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正鹂 《前沿》2013,(9):40-41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的成熟提供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成立。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历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通常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并且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性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的特性.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发展路径,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进一步分析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和本质,探求其本质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的相关研究形成了受教育者的超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超越发展等丰富的意涵。实践生存论视域下,受教育者的超越发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的内涵与本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理想目标",完善"社会之我",趋近"自由自觉",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的本体维度。  相似文献   

6.
“政治”,这是政治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最古老的范畴。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有了政治,那就是残酷的阶级斗争。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政治斗争的内容明显地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类社会的政治舞台日益扩大。当然,不同的阶级对政治都有自己的解释,因此,政治这个范畴的内涵也就显示出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历史发展中,对政治的本质进行了科学地界定。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动员和引导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晶 ,能为不同阶级不同党派所享用。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具有政治导向、思想保证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基本问题上的先天不足在于缺乏面向自身的反思意识,包括自身定位的反思意识、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前反思性接受"及学科方法论层面的自觉意识.历史上政治与教育的变易表明,由于社会分化程度的加深及去道德化,两者都发生了"下坠",并导致两者的和谐关系发生了疏离.这种疏离并不表明两者不能重新结盟.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求解,要求在现代人性基础上揭示政治与教育的矛盾张力.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是对"政治的教育"和"教育的政治"的审思.  相似文献   

9.
李月玲 《理论月刊》2012,(1):166-168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种价值形态已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两种价值何者为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社会价值却忽略了个人价值,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却重点强调个人价值而轻视社会价值。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弗莱雷曾经说过:教育永远不是中立的,因为它要么不是用来驯服百姓,就是用来解放人民。从这种观点来窥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确实可以窥知一二。"政治传声筒"、"政治口舌"以及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基本理论、方法论等基础理论层面欠缺较为深入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共识,这也成为影响现代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认同危机的重要因素。而作为社会脉络影响中巨大因素之一的、较为强势且范围广阔的社会控制力,政治力量更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达其政治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却由此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目的与内在价值。然而政治归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归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否是一种美好的希冀?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为何?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定位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丁玉霞 《前沿》2013,(6):46-4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借助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资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介与受教育者发生互动,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品德产生矛盾运动,使教育对象养成符合社会与人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把它看作一个系统,该系统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物资、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六个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本质是在人与文化之间进行双向建构的一种文化活动,高校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协同的文化育人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中,是其发展的应有之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就要遵循这一规律,紧扣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新业态,探寻与文化发展的契合点,把握文化张力的功用,彰显文化底蕴和政治内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信仰构建的有效性,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公民政治权利的概念,并指出了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以此为基点,在理论上界定二者的内涵可以得出"公民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结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公民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许晨祎 《传承》2015,(3):78-79
学校是教育人才的圣地,更是培育人才的摇篮。育人先育本,所谓"本"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观念。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如果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考虑人的文化存在问题。人们知识和意识的不断进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所以对"人的文化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但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从而导致一部分人的思想觉悟下降,道德衰落。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走向在于有效地开展公民教育,这种教育有利于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性和精神生活的复杂性正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生命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基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性及其基本内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从"人本化发展"、"加强实效性"和"个人精神成长"这三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点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元问题,它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念、范畴等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广义政治”视角看,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氏族制度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起点.从这一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点,有利于我们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其本真.  相似文献   

18.
战争是对生态系统最严重的破坏——老子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哲理之五陈明绍自从人类社会由无阶级的原始共产社会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阶级矛盾、阶级冲突、阶级对抗就不断发生、发展、甚至激化。在政治生态系统中,最深刻、最尖锐、最激烈的阶级对抗就是战争。老子所处的春...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们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性的"去社会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人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自上而下展开的抽象理论说教,试图以统一化、高大全的模式统摄分异性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缺失应有的社会历史纬度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以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用抽象化、统一化的方式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内涵。加之,现代性的行动逻辑让思想政治教育退隐至社会"后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同步性,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去社会化"现象。与"去社会化"现象相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复归社会,展现其应有的社会本性,它需要人们从社会实践本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具体、现实的维度敞开社会的内涵,立足不同社会境遇下人们的生存方式,以社会成员的思想关切为进入不同社会群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以人为本"深层次的时代内容和深刻的理论蕴意。同样,构建和谐社会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依赖于高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基础作用的发挥。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维系在培养人才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和方式方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