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福强  李丹 《港澳研究》2020,(1):79-87,M0005
要素自由流通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口岸通关车流的特点、现状和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通的状态和水平。综合分析当前粤港、粤澳车辆往来现状及特点,大湾区车辆跨境往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通行配额审批条件严格,程序繁琐;通行关口负载严重,港澳交通承载力薄弱;配额资源配置不合理,供求关系不平衡。为便捷大湾区车辆往来,应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大湾区车辆往来管理新模式,创新粤港澳三地车辆往来便利化政策,最终建立单边放开、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
陈朋亲  毛艳华 《港澳研究》2023,(1):80-92+95-96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条件,梳理其互联互通的发展演化,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要素流动、区域协调、社会资源优化、“一国两制”理念新发展等层面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底层逻辑,并梳理了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历程,即经历了的守望相助、分散协同、整体联动到共同治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征,发现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能源安全保障体系逐步构筑、防洪与水资源配置体系逐步加强,“数字湾区”进入快车道,但跨区域政策、市场、管理、信息等协调和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某些基础设施协调合作效应低、通行成本高。基于此,文章从规划治理、协调机制、数字新基建、广深双城引领等方面阐述了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唐嘉仪  王静君 《港澳研究》2023,(3):68-80+95-96
法治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加强法治国际传播,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键环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枢纽,应将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大湾区是全球治理背景下国家法治国际传播矩阵的组成部分,加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是对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回应,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有助于“一国两制”方针理念在海外社会的宣传推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或可从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借力。大湾区通过完善涉外法律工作制度、构建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引进及培养方案、创新涉外争端解决机制等方式不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在推进区域涉外司法合作、解决涉外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大湾区方案”。未来,可尝试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机制、优化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策略、提升涉外法治工作宣传内容质量等渠道,全面提升大湾区在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大湾区国际传播实践。为提高大湾区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将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放置到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这一地区。然而,配套的健康保障制度却十分落后,针对跨境地区“人能跨境工作”而“健康保障体系却不能跨境发挥作用”的矛盾,本文以中国、老挝跨境地区为例,指出该地区对健康保障制度的需求及建立跨境健康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从健康保障制度的提供方、需求方及服务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建立健康保障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讨该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跨境电子商务在中韩两国呈快速发展态势,但两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国家、进出口产品结构、支付方式、物流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多不同。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的增大,如何在满足境内外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效地监管出入境物品是中韩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两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相关政策法规都处在探索中。中韩FTA对中韩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应积极利用中韩FTA给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加强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促进对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平衡中韩两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领域的贸易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跨国/境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贸易往来的必然选择,但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活动往往深受政治政策的影响。不过,在世界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政治经济手段已不再像过去一样作用显著,利用"软实力"来扩大一国影响力,从而获得跨境经济效应更为符合世界新形势的要求。本文从公共外交的角度,对跨国经济合作进行分析,阐释公共外交对跨国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韩国在越南采取的公共外交政策主要以文化外交、企业外交以及援助外交三种外交形式来提高韩国的国家形象;韩国在越南开展的公共外交有利于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跨境投资、跨境劳动、跨境贸易等。在分析韩国依托对越南的公共外交推进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视角下中国公共外交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梁鹤  艾德洲 《港澳研究》2023,(4):84-92+95-96
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突破口,是实现民心相通和港澳人心回归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对珠三角五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调研,发现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依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粤港澳“姊妹学校”制度的深入实施,内地基础教育“走出去”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内地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步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探索教育“走出去”专项扶持体系,设立基础教育跨境交流与合作的专项经费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搭建粤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和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校际合作、共同开发“国家认同”课程体系四方面对策建议,以推进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交流合作和中国基础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微区域是区域合作新的实践重点。以"跨合区"和"经济走廊"为代表的跨境合作在全球方兴未艾,我们将此类跨境合作界定为微区域合作。文章以微区域安全及其治理的逻辑为研究中心建构微区域概念,建构包含微区域与"宏—次区域"的"大区域",以此为基础将微区域安全分为内部安全与微区域间安全,并通过对安全"内渗"与"外溢"效应的分析,探究微区域安全治理的逻辑。文章将"一带一路"视为一种"大区域",将"大湄公河次区域"视为一种微区域,在上述概念与分析框架基础上探究"大湄公河微区域"安全及其治理的逻辑。文章认为,安全既是"大湄公河微区域"产生中的固有要素,也是其当前发展的瓶颈,在"内渗"与"外溢"效应下,"大湄公河微区域"安全治理的关键在于要以中国—东南亚间的规范协调为基础,以在"大湄公河微区域"与"澜湄合作"对接中建构微区域安全规范为重点,最终获取中国参与微区域安全治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跨境群体而言,迁出国与迁入国的政策影响十分深刻。跨境行为发生前,迁出国的政策影响大于迁入国;跨境行为发生后,迁入国的政策影响大于迁出国。迁入国良好的政策拉力,有助于跨境群体跨境行为的实现。迁入国政策拉力越大,跨境群体跨境迁入行为动力越强。迁入国以跨境群体迁入行为能为本国创造国家红利为基本前提。随着少子老龄化的持续加剧,日本迫于人口压力,不断促使跨境群体迁入政策宽松化。跨境群体的迁入,为日本带来国家红利的同时,也造成潜在的社会问题危机。日本政府通过多语政策,缓解跨境群体的负面冲击,稳定整合、层级递进,减少跨境群体与本国群体间的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九市2000—2019年的数据,在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认为:(1)广东省碳排放高值地区集中分布在大湾区九市,尽管碳排放总量保持上升态势,但增速已出现下降趋势;(2)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当前二者的关系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支,即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碳排放总量的增量呈边际递减的特征;(3)到2024年,大湾区电力消费量和碳排放规模将明显增加,但增速均放缓,均已接近“拐点”;(4)根据结论,本文提出构建碳排放联防联控体系、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污染减排科学管理体系以及构建多方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苏炜杰 《港澳研究》2021,(1):56-73,96
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层次融合,保障老年人养老权益的实现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且三地政府也注重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合作。但当前的合作中存在着发展水平较低、制度间协调不足和专门合作机制缺位等问题。在协同发展理论指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业合作的重点是打破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此建议制定协同发展规划、创新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法治化水平和加强新兴养老服务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2.
陈欣新 《港澳研究》2020,(1):88-92,M0005
以澳门和内地的客观现实差异,实现完全的法律统一,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一国两制”精神。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和广东之间特别是澳门与珠海之间通过协同立法的方式实现立法协调和法律衔接创造了条件。澳门和珠海之间协同立法旨在充分利用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权和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针对“一国两制”条件下澳门和内地互涉事务纷繁复杂、缺乏经验和范例、不确定的因素在所难免的实际情况,先就互涉领域或需要法律规则衔接的领域的立法事宜取得共识,再通过各自的立法程序制定、修改法律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冲突及其不利后果,因此,协同立法本质上是新型“法制协调立法”。  相似文献   

13.
黄煜  郭策策 《港澳研究》2021,(1):47-55,95
报告从宏观层面对2020年香港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2021年香港经济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对香港经济中期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进行了研判,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分析表明,香港经济在2020年陷入深度衰退,在2021年将迎来复苏,复苏程度取决于疫情防控状况。香港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中美竞争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政府财政赤字持续等是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将帮助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Our mental map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our perceptions of where regions begin and end, can have profound consequences on strategic behavior. For decades there has been a sharp division between what we understand to be the regions of South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line between them effectively cuts the Bay of Bengal in two. These perceptions have inhibited a proper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dynamics of the area.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Bay of Bengal increasingly matters as a strategic space. Like, the South China Sea, security issues in the Bay of Bengal and its littoral states need to be understood and addressed in a coherent manner.  相似文献   

15.
香港要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必须加快建设国际研发之都。香港有条件成为国际研发之都,但要解决好资金、人才、合作等三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央支持、香港与内地加强合作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后,印度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积极融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得以从构想走向现实.作为主权国家,印度在推动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过程中有其深刻的内在利益和战略考量.当然,作为主权国家之间的一种战略博弈,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设的进程绝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7.
Myrna S. Austria 《East Asia》2012,29(2):141-156
Why are the ASEAN economie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xious about regional integration? To stay competitive is an obvious answer. Greater cohesion is also imperative for ASEAN to sustain its credibility of being able to provide the platform for interactions in East Asi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Yet what is offered by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Services, and the ASEAN Investment Area may not be adequate or comprehensive enough for the Association to amass the economic clout commensurate with its position as a pivotal player in East Asia.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is thus the logical, but not automatic, extension of these regional efforts. Can it come to fru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ASEAN economies may address key issues that have hampered deeper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本文在比较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欧盟税收协调的经验,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并重点分析了税收协调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Recent experience has made clear the importance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in particular, in generating support for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tensions created by exchange-rate and financial volatility are clearly evident in the recent history of Mercosur and may also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 This essay argues that ambitious schemes for a single regional currency are not a practical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Nor would a system of currency pegs or bands be sufficiently durable to provide a lasting solution. Instead, countries must solve this problem at home. In practice, this means adopting sound and stable monetary policies backed by a clear and coherent operating strategy, such as inflation targeting. With such policies in plac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can be reduced to levels compatible with region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