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持续偏高,已对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失衡深受我国传统生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实现人口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直实行严格控制人口的战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20年来全国少出生人口3亿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失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愈加严重。造成人口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3.
赖祖胜 《人民政坛》2008,(10):44-44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人口健康发展的“生态基础”,其正常值为103~107(活产男婴与女婴之比值)。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目前全国处于婚期的男性已多于女性1800万,预计到2020年,20岁到45岁的男性将多出3000万人。我省属于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前10个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4.
数字系     
《民主与法制》2013,(19):6-6
13.54亿 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总人口达13.54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自然增长率4.95‰。  相似文献   

5.
数字     
《人民公安》2013,(9):5-5
中国是世界上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男婴出生数/同期女婴出生数X100)从1990年的111.36增长到了2012年的117.7,  相似文献   

6.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94年以后有迅速攀升之势,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省际间很不平衡。由于传统生育观的驱动,农业生产对男性劳动力需求的偏向,监管乏力,《刑法》立法缺位和性别选择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等原因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十分重要,必须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刑法》立法、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等举措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杨有旺 《世纪行》2008,(2):29-29
“十五”以来.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五”期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水平上升1.7个单位值的情况下.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28.86下降到2007年的120左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每年出生一个中等县市的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运行.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应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05,(4):38-4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省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河北”的目标。“和谐河北”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实现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和谐河北”建设的不和谐音符,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就是一个迫切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一、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基本现状国际上一般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生育史说明,在不进行人为控制的情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应保持在102~107之…  相似文献   

9.
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旺 《政策》2006,(3):45-4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全省2001-2004 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28、131、129.8、126.9; 2005年省人口计生委对29个县市区进行的半年考核,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4。面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严峻局面,省委、省政府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10.
苏梅花 《岭南学刊》2008,(4):119-121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且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违背了生理规律和自然平衡法则,给未来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形成性别偏好并导致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必须通过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努力提高妇女地位,加强管理监督、严格生育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法律保障,完善利益导向、形成长效机制等措施统筹应对,方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11,(2):66-F0004
2010年,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和扩大了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我区诚信计生获全国人口计生绩效考核评估创新奖并在全国推广,关爱女孩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获全国人口计生绩效考核评估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武汉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上升,1994年达到120以上后,一直在高位运行。传统的生育观念、利用B超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流动育龄女随访服务难落实等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严重影响到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平抑出生人口性别比,要从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入手,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女孩、女性的合法权利,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区域协作、防范为主、堵疏并举的方针,切实在社会形成综合治理的氛围和声势,着力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方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3.
梁鑫华  林文菊 《公安研究》2014,(3):31-35,76
户口登记是户籍管理的基础,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户口登记意识不强、非婚生育手续不全、事实收养不合规定等因素造成当前存在出生未落户现象,影响人权保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国计民生。应着力改进和完善人口出生落户政策,分类解决历年出生未落户问题,畅通户口申报渠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军 《当代广西》2009,(3):62-62
2009年1月13日,全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区少生1049万人。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全区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完成了年度人口控制任务。出生人口72.4万人,比控制计划少生3.6万。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07,(9):63-63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人口计生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等重点工作,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138”,即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三大体系,抓好八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调研数据     
《中国青年研究》2012,(2):117-119
▲中国人口面临五大问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大陆总人口1 3.4亿。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 4.5亿左右。中国人口发展主要有5个问题: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第二,人口素质总体不高。每年出生时先天畸形和出生后逐渐显现缺陷的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全国各类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6.34%。第三,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出生人口性别比总  相似文献   

17.
数据     
《时事资料手册》2007,(2):117-117,119,121,123
近1亿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年-2020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同时,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后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研究者们看到198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92,出生性别比问题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人口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上世纪90年代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出生与现行生育政策有关;出生性别比升高对未来婚姻市场挤压形成多少所谓的“光棍”等等。因此,如何科学认识出生性别比问题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分离各种要素的影响和各种要素作用的大小,成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必不可少的环节。60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1期总第25期对出生性别比问题性质与特点的再认识我国出生性…  相似文献   

19.
代表语录     
《中国人大》2008,(23):5-5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郭丽虹:国家应该高度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多角度全方位地采取措施进行调控,防止  相似文献   

20.
吴丽丽 《人民论坛》2013,(7):130-131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户籍人口出生数和自然增长率迅速增加,形成人口出生高峰。文章围绕这一特殊的人口现象,分析朝阳区户籍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长的原因,探索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十二五”期间朝阳区户籍人口出生和自然增长的趋势以及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