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伦理是建设生态文明必不可少的道德支撑。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性消费伦理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超越现代性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消费伦理,将会引导人类走向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2.
消费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苏  ;苗润田 《求索》2008,(2):47-49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人们消费欲望的解放,出现了因过度消费而形成的消费主义,致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为此,人类必须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以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为指导,重新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活动,从而实现由消费主义向适度消费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桂海论丛》2006,22(3):64-66
消费主义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伦理。这种新的消费伦理从人的合理需要、从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角度出发,力求使人们的消费方式由奢侈性消费转向生态型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由贫富悬殊的不公平消费转向均衡性消费。  相似文献   

4.
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社会呼吁消费伦理。但现实中消费伦理的实现面临着巨大困境,经济发展优先的个人与国家的选择严重冲击着消费伦理,狭隘幸福观对消费伦理产生强烈排斥,消费活动私人化特征使人们对消费伦理漠然甚至反感。只有克服消费伦理的这些困境,消费伦理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5.
国内消费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伦理文化现象。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方式、消费质量、消费标准和消费发展方向等无不渗透着伦理道德问题。现将我国目前消费伦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消费伦理原则及其道德规范在消费伦理原则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主张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伦理观。概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从人与社会关系角度来规定,消费伦理原则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两个文明发展。首先,消费的目的在于促动社会进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而言,消费伦…  相似文献   

6.
伦理和科学技术是人类为寻求幸福而创造的两种主要文化手段.伦理给人类提供意义世界,科技给人类提供物质基础;伦理规定人类的生活目标,科技实现着这一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伦理价值,但并不必然地使人的道德高尚.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日益渗透,人类在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军事伦理等方面面临着急需而又难以解决的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梳理中国低碳消费伦理演进历程,厘清低碳消费伦理形成障碍的基础上,明确了低碳消费伦理影响下低碳消费政策设计的"四大原则"和"三重目标"。指出要把形成低碳消费伦理作为出台低碳消费政策的落脚点,实现低碳消费伦理与低碳消费政策间的良性互动,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教育引导模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市场与政府双重调节以及强化低碳消费保障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体在消费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人类的消费虚拟了一套符号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依靠广告来昭示天下。不良广告有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因此有必要借助社会伦理教育、杜绝权力寻租、改变赢利模式等手段加强媒体对广告的正面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意识和伦理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意识或人类的整体意识是人类意识的进步和升华。对人类整体意识的研究和探索是建立新的人类文明的需要,正在兴起的普遍伦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伦理都是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发展或持续发展出发,来研究、探索和阐述人类的整体意识的,或者说它们的研究都体现了人类的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徐建 《长江论坛》2006,(2):33-35
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影响广泛的意识形态,正在向全球蔓延,其实际上是挥霍性的过度消费,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目前,消费主义也对我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可持续消费提出的必要性以及可持续消费的伦理内涵及其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环境文化包含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观念、理念等,是建设可持续社会的文化基因。环境文化旨在使人类树立牢固的环保理念,并通过文化的内在力量规范人们的生产、建设、消费等行为,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环境文化通过建立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环境伦理,对现存的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方式、资源稀缺等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定位,从观念上破解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引导人类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和谐 幸福 公正 疏解:低碳生活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松仁 《前沿》2010,(9):160-162
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生活,它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幸福境界的伦理观念,担当了代内代际公正消费的伦理责任,疏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活品质降低的伦理矛盾。  相似文献   

13.
郭卫华 《前沿》2007,(10):198-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伦理困境。其实,这种伦理困境最为本质的道德根源就在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的缺失。因此,在网络社会中凸显和强调伦理责任的道德价值是我们走出伦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是防范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重要前提,而对人机关系伦理本质的认识存在着人本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分野。从人本主义的伦理立场出发,尽管出现了超人工智能,但人类的伦理世界是不可能被颠覆的,因为人伦关系、伦理法则及伦理秩序是人类所“独有”的。机器人也许会“参与”到社会伦理生活中来,这种“参与”源于机器人内部被预先设定的程序,机器人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伦理主体。从责任的基本规定看,机器人也承担不了伦理责任,因为它天然不具有行动的自知性和可解释性,人类对人工智能负有完全责任,而不仅仅是责任的分担者之一。当我们说要强化机器人伦理的时候,绝非意指关于机器的伦理,而是人类对智能机器人进行设计、开发、应用与运营的伦理。坚持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念,是讨论人工智能伦理的前提,可以避免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与混乱。  相似文献   

16.
蒲建彬 《青年论坛》2007,1(6):43-46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念是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反映,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成长成材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消费文化构成.因此,如何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消费伦理存在的新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思路和对策,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则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普世伦理只能奠基在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上,只有预设并相信人类本性的共同性,谋划和建构普世伦理才有可能;而作为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一部分的移情能够为普世伦理的建构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移情不仅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基础,而且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资源,还能够为人类道德共识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作为它的价值论和伦理的基础,因而面对着如何从"是"推导出"应当"的理论困境.发展伦理学的价值论基础是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发展伦理学确立了个人与人类、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提供了伦理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齐冬莲 《求索》2008,(7):62-63
消费伦理思想是魏源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源消费伦理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俭奢有度。魏源俭奢有度的消费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对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伦理困境是人们面对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人类生活何以平衡的谨慎思考。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也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伦理危机之源,科技伦理困境背后隐藏着科技伦理本身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急需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和解。反思西方道德哲学基础是我们探索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与科技伦理实践方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树立当代科技伦理观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