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法持有枪支罪以往未得到刑法理论的充分重视。赵春华案之后,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构成要件的研究具有了实际的紧迫性。第一,应当区分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持有”与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持有”,枪支不是一次性消耗品,持枪自娱与持枪犯罪之间不存在互斥关系,不同的用途可以并存。即使能够证明持枪目的是为了摆摊游戏,也不能排除将枪支用于实施未然之罪的可能性。第二,应当区分持枪与开枪,不能把开枪后能否致人重伤或死亡,作为认定“枪支”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客观致伤力相对低微,只要所持枪形物的外部形象足以让公众产生危惧感,就可以认定为“枪支”。第三,应当区分“违反枪支管理法规”与“非法”,后者不是前者的同义反复,而应理解为整个法秩序。作为国民文娱生活传统一部分的射击游戏,即使违反了具体的实定法规定,也应当在整体性的法秩序评价中被正当化。第四,应当区分对枪支的认识错误与对持枪是否违法的认识错误,前者是构成要件错误,可以排除故意;后者是违法性认识错误,可以减免责任。  相似文献   

2.
近距离双手持枪射击的优越性(1)双手持枪的两臂与身体构成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几何特性就是稳定性。双手握枪和通过两臂向后传送后座力,可以大大减小枪的跳动,还能缩短射击过程中每次发射的恢复时间,从而有利于短时间内连续射击。双手持枪还有利于防止近距离内被袭击而使枪支脱手。(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实战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几秒钟内就结束。因此,当事人在心理上临场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心律加快,呼吸急促,肌肉被动收缩。采用双手强力控制枪的握法,有利于减少心律加快、呼吸急促带来的影响,适应紧张条件下肌肉僵硬时的临场状态。另外,双手持枪动作增加了手臂的支撑点,触觉点相应增加,这也会在射击心理上产生踏实感、稳定感,这是单手持枪动作无法比拟的。(3)能够便于射击位置移动,更加合理利用掩护物,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完成射击动作。例如:直角转体射击动作(侧身双手射击的变形)就是典型的范例。当警察在胡同口、窗外或门口射击罪犯时,身体左侧背部贴在墙上,利用砖墙做掩护,抓住瞬间  相似文献   

3.
陈钢  周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2,(29):273+277
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将形成多种射击痕迹,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帮助判明射击距离、射击方向、射击者和被害人所处位置,为侦查提供线索;可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所用枪支、子弹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嫌疑枪支进行同一认定,以认定现场上发现的弹头和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本文将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其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鸿巍 《政府法制》2013,(12):31-31
美国枪支管制问题由来已久。作为世界上私人持枪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现今三成五的家庭持有琳琅满目的枪支。  相似文献   

5.
杨春明 《法制与社会》2013,(22):170+178
射击距离判断是枪击犯罪现场重建关键环节,分析案情、缩小侦查范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射击距离的精准度对于案件的侦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射击距离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枪支射击基本原理、枪弹创形成机理分析,结合痕迹学、法医学、微量物证等几方面来测算枪支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6.
陈和平 《刑事技术》2003,(Z1):19-19
检验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常规方法主要是对枪弹在装弹、发射、抛壳等过程中枪支有关机件与弹壳对应部位在紧压贴合下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在弹壳上形成的痕迹特征的检验。枪支的有关机件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反映了枪支的结构特点,是据此认定发射枪种的种类特征;枪支机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和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轮廓异常及点、线状细小特殊的痕迹特征是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征。但是在实际检验中,经常遇到由于在射击过程中受到枪弹和各种射击因素的影响或者被破坏,使射击弹壳上供认定发射枪支的个别特…  相似文献   

7.
枪支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的诒安基础工作。为加强对枪支的从严控制和管理,正确实施新的《枪支管理法》,本文从枪支管理的范围、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枪支的配置、制造、配售管理及违反枪支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对新旧枪支管理法规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公安机关在适用新《枪支管理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对原合法持枪公民上缴枪支的经济补偿;二是枪支配置、配备的信息传递;三是枪支使用人员的专门培训。  相似文献   

8.
侯福林 《政法学刊》2003,20(2):76-77
在涉枪犯罪现场上,非制式枪支发射的钢珠,通过其表面的射击痕迹可以确定枪支,从而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璐  汪圣 《中国律师》2013,(8):81-82
美国公民的生活一直与枪支密不可分,民众持枪总数达2.83亿支,40%的家庭拥有枪支,每年新枪销量仍高达500万支。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枪支导致的死亡人数接近3万,平均每天有81人死于枪击,甚至超过了车祸和艾滋病的死亡人数。频发的恶性枪击事件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使美国当局不得不思考是否有必要改变当前的枪支管制政策,强化枪支管制以减少枪击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各方呼吁枪支管制政策的情况下,严格的枪支管制  相似文献   

10.
枪支及枪支分类在《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枪弹痕迹检验》一卷中枪支(Amm)是指发射枪弹的器械,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型射击武器。枪支口径通常小于10毫米,重量不超过50公斤。在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枪支是指以火  相似文献   

11.
在枪弹检验鉴定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故障枪支进行检验并分析故障原因。造成枪支故障的因素较多,一方面由于枪支结构复杂,参与射击动作的零件众多,且各动作需由多机构相互配合并逐一完成,  相似文献   

12.
杨成然 《江淮法治》2011,(14):33-33
不久前,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公诉了一起持枪索债案件,一审法院经开庭审理,依法判决侍某犯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判处拘役4个月。  相似文献   

13.
田蕊 《刑事技术》2015,(1):79-81
由制式64式手枪改制的枪支,其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位置、形态也因改制手法和部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给检验增加了难度,利用其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案中,笔者在非制式64式手枪的拉壳钩上使用颜色标记,并对标记枪支发射的带有自制底火的改制弹壳进行检验,从而对拉壳钩在异常位置遗留的痕迹进行了确认,为使用异常位置拉壳钩痕迹进行发射枪支的同一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杀伤力鉴定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刑事技术》2003,(2):50-50
严厉打击持枪犯罪,立法管制枪支,是因为其具备发射并赋予弹丸极大的杀伤力。而需要鉴定杀伤力的枪支,通常是自制枪支。自制枪支之所以要鉴定是否具备杀伤力,就在于其制作标准、制作工艺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手工自制的枪支,十分简陋,是否具备杀伤力是需要鉴定确认的。但是,鉴定这类枪支是否具备杀伤力应采用何种标准,却无统一、明确规定,各地自行其事。在自制枪支中,由于其引爆药、发射药、弹丸的种类、数量、装填方式等,均无一定,其使用非常随意,因此,其杀伤力的大小随时可以改变。对自制枪支是否具备杀伤力的鉴定标准,需要注意两…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因此,美国民众拥有持枪权,该权利一度成为共和国自由的守护神。但是,美国逐渐枪支泛滥成灾,枪害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私人持枪的正当性,美国民众在对待枪支的态度上逐渐分化。美国多数普通民众是介于"护枪派"和"禁枪派"之间的"限枪派",他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加强枪支管理,他们害怕枪支泛滥、痛恨枪害频发,但又不愿意轻易放弃持枪权。美国在枪支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李阳  郑晓琴 《政法学刊》2008,25(2):126-128
警务实战射击是人民警察开展警务技能战术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使民警掌握过硬的实战射击本领,并依法使用枪支,从而合理、合法、安全有效的处置枪案。  相似文献   

17.
枪支性能和杀伤力鉴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1996年1O月1日,我国颁布、施行了新的《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条指出:“本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它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上述定义的枪支,指出了作为枪支应具有的基本构件性能(包括能源、发射物、枪支的基本组成,射击动作的可靠性),和发射物对目标的作用效果,即杀伤力,也是鉴定枪支的法律依据.枪支的检验,鉴定也应从构成枪支的基本要素,性能和杀伤力上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的犯罪活动,是导致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这类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枪支、弹药流失在社会上,成为严重威胁和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祸患。持枪抢劫商店和住宅、持枪射杀民警及其他人员的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制小口径手枪的检验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颁布实施以及近年来公安机关对枪支、管制刀具管理力度的加大,使持枪暴力犯罪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自行制造小口径手枪进行贩卖,牟取暴利,导致非法携带该类枪支、弹药进入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用于商务活动,持枪作案的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仅我地区近年来就在进站上车的旅客中查获此类枪支百余支,对社会治安构成了极大威胁.我国《刑法》第125条,第30条规定对非法制造,携带枪支、弹药进入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应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对自制小口径手枪的击发及杀伤性能进行检验鉴定,就成为法律诉讼活动中的关键依据.笔者就近年来对此类枪支进行检验鉴定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作以下介绍,以求有所裨益.1 自制小口径手枪的构造及特点1.1 送检的自制口径手枪外形多采用仿照国产“五四”、“六四”式手枪制造,亦有少数为仿照国外“转轮”式及“毛瑟枪”外形制造,其形状各异,种类各不相同,外观颜色多为金属材质本色,少数表面涂抹有黑色油漆,其外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五四式手枪偶然射击产生的枪弹痕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枪支机械和枪弹痕迹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