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和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律和政策的特征什么是法律?法律是阶级统治的产物.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阶级分化以后,统治阶级为着保护自己的利益,压制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便组织了国家,定出了法律,作为他们的统治武器.苏联法学家维辛斯基院士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经典著作,给法律确定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适用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其目的是在于保护、巩固并发展有利和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解释法律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和国家一样,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自己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并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法院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的。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就其性质来说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正如它们各自的名称所形象表述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并不是消极地被决定,它一经产生,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法(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观点)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能动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对法的这种能动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作为阶级社会中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律,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又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观点等等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要通过教育活动,将本阶级的思想灌输给人们或下一代。  相似文献   

6.
一、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法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的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析资产阶级的观念形态时指出:“……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列宁在回答法律是什么时说:“法律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  相似文献   

7.
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最基础要素,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及其它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的宪法也必定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在各个政治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的利益关系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宪法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宪法本质却都是一样,即调整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的根本的利益关系。由此宪法规定人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国家政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或称共同性)问题,近年来法学界有些同志已经开始探讨,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并引起了争论。这是很好的现象,不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彻底纠正“左”的错误思想,更好地贯彻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也是大有好处的。关于法的阶级性,这是大家一致公认,从来没有任何疑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国家和法都属于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和法实质上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  相似文献   

9.
(一)法律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在本质上、作用上是一致的,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为同一经济基础服务。但二者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方式及对经济基础的依存关系等方面,又各有不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用法律形式规定人们必须做的和禁止做的,从而形成调整人与人之间各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人民司法制度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理论是指导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理论之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以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竖立起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性质的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并  相似文献   

11.
后马克思主义宣称他们的理论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学之中,但是,不遗余力地撕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叙事方式,使得他们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三个层面(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等理论其实无关,无可撼摇的法律理论根基与正当性基础荡然无存。由于后马克思主义撕裂并消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联,赋予法律"政治"本体论属性、把"话语"看成是"法律"生成的主要元素,同时认为"法律"是伴随人类永恒存在的社会事实等认知,严重腐蚀了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根基,后马克思主义对"法"的主张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及其法理脉络相去甚远,偏离多于继承。  相似文献   

12.
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文字形式,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用以巩固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阶级压迫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正> 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是,有些法学理论著作这样描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里自发地形成”,“社会主义法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当社会主义法出现后,首要的任务即摧毁旧经济,建立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为自己创立坚实的经济基础。”(见《法学基础理论》67页、183页)这样说来,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不是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先有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法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马克思曾经教诲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诚然,上层建筑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基础,法律法规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无一例外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为了发展经济,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我国申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配合这种变化,在更早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机关加紧了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 在上述事例里,我们不难看出,上层建筑伴随着经济基础的调整而变化,然而,您知道当年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吗?本期,国家专利局的第二任局长黄坤益将结合他本人的工作经历,和我们谈谈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法制史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法制史是一门兼跨历史学和法学两个领域的学科。在历史学中,它是一门研究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专史。我们知道,法制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并且同其他上层建筑交互影响,因此法制史是整个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前者以其不成文法和判例法为主.后者以成文法著称。这两大法系各有渊远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备科学的体系,影响着众多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都不断地发生微妙复杂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法也适时地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本世纪以来,世界法律模式朝着混合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英美法系的国家里,制定法的比例不断增大;同时,大陆法系国家也更显著地受到判例法的影响。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传统的法理不承认判例可以作为法的渊源。近些…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6,(7)
为了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搞“四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搞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保障,就会受到干扰、破坏,甚至走到邪路上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并非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它不仅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起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中的法律更是这样。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相比,法律更能影响经济基础。这是社会的客观规律。当人们认识和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制订出反映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就能够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的改革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正在被新体制所代替。这种新旧体制的交替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思想和旧传统、旧习惯的矛盾和斗争,因而它不是一个早上、一纸命令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渐变的过程,要经过我们艰苦工作去完成的。经济、法制协调发展,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经道路、必要步骤。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仅要采取行政手段,而且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改革中的种种矛盾,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再从我国所有制结构上看,虽然仍然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学一点社会发展史毛主席教导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为了搞清楚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当然必须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著作,但也要了解一点社会发展史。“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史,是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揭示了社会的变化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发展,在阶级社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检察院要加强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检察工作。”这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检察机关在新形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法?人们对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从不同方面下过不少定义.试图揭示法的本质的,有“法是经济的反映”、“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是上层建筑”、“法是社会行为的必备规律”,“法是国家制订、认可并强制遵守的社会行为规则的总和”等等;从法的功能方面下定义的,有“法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法是阶级镇压的工具”、“法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是组织与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