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哲学追求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价值,因而是知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哲学把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体现了哲学思维的特殊逻辑,即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又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常欣 《人民论坛》2011,(9):206-207
就文化哲学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4.
就文化哲学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哲学的"原点",这是由哲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尽管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诠释中寻觅出其所共同蕴含着的深层的哲学意味,那就是哲学的本质即"理性",这是一种反思的理性,理性的哲学充分地依赖于语言。所以,没有语言就没有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理性的哲学的"原初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从元哲学中经部门哲学再到问题哲学,是迄今为止哲学发展的一条基本轨迹;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显现和表征,真正的问题哲学是指那些渗透在具体事物之中且与人的精神本质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探讨问题哲学不是通过所谓举例或活用哲学来应证某种先验的原理和观点,而是运用批判的非常规的方式积极关注和深入透析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哲学问题都是令人困惑的,而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古今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而且会永恒地持续不断地探讨下去;然而哲学应该有自己相对确定的研究领域,但凡那些关涉无限性、永恒性和终极性的问题都属于哲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郭晶 《前沿》2012,(3):67-70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是哲学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多个视角,以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为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就体现为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西方哲学总体上呈现为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的发展历程,而这一转向的实现者,就是马克思。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实践哲学,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将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9.
郭婉绯  曹克亮 《传承》2008,(24):82-83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哲学     
关于哲学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研究纯粹概念的学科"."哲学是逻辑","哲学是哲学史","哲学是哲学问题"等命题或者过于宽泛,没有指明哲学的特性;或者过于模糊,引起严重误会,甚至含有错误.马克思主义把哲学看作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哲学的恰当规定.  相似文献   

11.
哲学智慧的一个最本质特点就是其终极向度,一切关涉终极性、无限性和永恒性的问题,都可以纳入到哲学研究的范围之中;我们可以将哲学界定为关于宇宙人生的学问,其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包含了三个维度,即"元哲学"、部门哲学和问题哲学;问题哲学、生活哲学、文化哲学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哲学发展的走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必须在"三个维度"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与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哲学界公认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选择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或视点是多式多样的。从不同的哲学派别、体系、时期出发,人们的选择必定不同。从不同层面上看哲学基本问题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理论范畴,法政治哲学是指对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与追问,是关于法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及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等构成的观念系统;作为学科概念,法政治哲学则指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法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政治哲学、法政治学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邓小平法政治哲学是法政治哲学的子范畴,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产物,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脱离现实、缺乏创新是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围绕立足现实和重在创新两个方面进一步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皮家胜 《理论月刊》2003,1(7):32-33,68
用"马克思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渐成时尚,但却令人深感困惑,问题不在于如何在表述上做文章,而在于如何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20-30年代,胡适与张东荪曾就"哲学之将来"展开过论争。胡适的"哲学破产论"夸大乃至神化了科学的作用。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曾屡次提到"消灭哲学"以及哲学的"丧失",其真实涵义都是指哲学向世界、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哲学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有将来而且有辉煌的将来。  相似文献   

18.
李祯 《传承》2010,(9):80-81
从社会发展理论到发展哲学,发展哲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必须面对一些需要理清的争议与问题。目前,发展哲学的学科定位不明确,发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存在争议,发展哲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统一。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课题,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从科学的角度看发展。因此,研究发展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契合了后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零距离化"的走向,成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实践逻辑上,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的现实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维度,在批判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肯定其历史价值成为马克思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基本共识,而揭示人的异化的历史性和以"历史性"消解超历史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批判深度则使马克思走进后现代哲学道路;在辩证逻辑上,马克思追求"否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自觉,与游戏规则法、解构法等强调知识的断层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预见性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李杰 《人民论坛》2012,(23):202-20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髓中有着"天人合一"的倾向,即主客体不分,继而强调人的思想对身体的驾驭,因而中国历来的哲学范式都是身体哲学;与西方的"意识哲学"相比,处于非常态地位的身体哲学,则呈现着中国哲学传统中不多见的变式。弘扬中国传统哲学,固己更要外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