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张仲瀚:他与天山同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上,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张仲瀚。有人称他是“镇边将军”.有人说他是“天山的守护者”,而兵团人则亲切地视他为“兵团的名片”。  相似文献   

2.
面对诱惑     
赵亚兴 《奋斗》2005,(9):55-55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一个讲道德有操守的正人君子。“好善”,应“好”到什么程度?他不拿别的作比喻,而是说,应如喜好娇好的女色那样“好善”。这或许也有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曾国藩的日记,就记着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看到朋友家眷的美貌,怦然心动,但立即“觉得殊为可耻,严加反省”。心动,而不行动,而知反省,而不越雷池半步,这似乎并不妨碍曾国藩的道德形象。  相似文献   

3.
李敬泽 《党课》2012,(10):123-124
《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是个君子,德才兼备,人五人六,这时候他绝不能松懈,必须“朝乾夕惕”,从早到晚奋发向上而战战兢兢,如服了“伟哥”之人,如横过马路之鼠,总之需保持肾上腺素的充分分泌,永远兴奋和紧张。  相似文献   

4.
不动声色也能雷倒人 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金庸号称“从未醉过”。很多人以为他酒量过人,而实际情形是他很少喝酒或喝得很少,那就当然不会醉。  相似文献   

5.
在靖边县,人们都说:“他是个好人!”“好人”的名字叫詹立军。他说话直截了当,做事干脆利落,质朴的如同一把泥土。詹立军做官而不爱钱,有权而不谋私,他胸怀坦荡、清正廉洁。1985年,詹立军被任命为红墩界乡乡长,在一般人看来,他既有了钱也有了权。但他说:“...  相似文献   

6.
了解原国政的人,都说他为人厚道,没架子。熟知原国政的人,都说他作风严谨,不虚伪。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原国政却是有“权”又能捞到“钱”的人。要说权,作为晋城市公安局长的他,也确实有些。工作28年,走上领导岗位已经有12个年头了。先是任局治安处副处长、处长...  相似文献   

7.
他是民营企业家,曾创业受挫、两手空空,但不惧困难、敢想敢干,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企业颇具规模,他收获“金杯”、“银杯”。 他是一个村的“党委书记”,管致富门路,也管家长里短;给村里贴钱,也送乡亲“温暖”,一年年乐此不疲。如今,人人“点赞”,他赢得群众“口碑”。  相似文献   

8.
邱祥吉 《廉政瞭望》2008,(10):56-57
欺骗一个人容易,欺骗一群人很难,而欺骗民众那就难上加难,但是陈水扁做到了,至少在过去几年内他做得很“成功”。不过臧克家早就写诗道:“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套用此话就是:向公众吹牛皮的,公众戳破他的牛皮。  相似文献   

9.
连宗 《廉政瞭望》2014,(8):54-55
金溥聪垄断了马英九对外的管道,马英九的用人与决策常受到他的影响而破坏政府体制,因此不少国民党要员对他气到用“那个人”称呼,隐喻他是“佛地魔”。  相似文献   

10.
从“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谈起张晓林现实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事实。同样的道理,有些党员干部讲,就能取信于人,令人心悦诚服;而有些人讲则令人不以为然,当作唱高调,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人们描绘的“台上他说,台下说他”的尴尬场面,就是对后一种人的写...  相似文献   

11.
西尧 《奋斗》2003,(8):56-56
鲁迅先生是文章高手,不论什么题材,他信手拈来,下笔成文。1925年,他对人们最不经意的、已当了口头禅的脏话:“他妈的”,来一番“论”,幽默而富于深意。他说:“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相似文献   

12.
三木 《廉政瞭望》2011,(23):56-57
公益广告牵动“富二代”的心 初次见到“富二代”王靖的人会发现:他,1.85米的个子,浓眉大眼,说话时常面带微笑,让人感觉到他的帅气与千练,其中还有一份与其年龄不相仿的成熟与稳重。而这些恰恰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不少的人认为“中国再无国学大师”。但季老生前却不承认自己是“大师”,而称赞饶宗颐为“大师”。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是饶宗颐。”季老与饶宗颐相识数十年,两人在语言学、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颇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饶”成为学界佳话。  相似文献   

14.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飞鹰 《党课》2010,(8):77-77
2010年“两会”召开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有句话:“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最终目标和方向,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邓平寿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多少人因为他的事迹潸然泪下,多少人因为老百姓失去这样的“脊梁”而扼腕叹息,更有多少人决心以他为榜样,重新掂量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秦皇岛市卢龙县农工委副书记司春国就是这样的人。以他42岁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把百姓当亲人、把工作当使命、把事业当生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8.
凡是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为他的博学多智、能言善辩、富有幽默感的语言魅力所折服。尤其是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周恩来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以精辟、准确、诙谐而又富有思辨性和战斗力的语言,在谈笑间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深受人们钦佩。他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赢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许。正如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评价周恩来时说:“没有什么比外交谈判更能真正考验他的本领。”而美国杜鲁门时代的国务卿艾奇逊更赞扬周恩来“是当今世界上最能干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9.
山公  章立 《党风建设》2001,(7):10-11,32
提起年逾花甲并有着36年党龄的回族企业家丁吉文,不熟悉他的人,定会被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而熟悉他的人则定会由衷地感叹道:“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他不辞辛苦,历尽艰辛,行程数万里,跨十儿个省、市解救被拐妇女、儿童73人,打击处理人贩子86人、他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荣记“省厅二等功”、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省政法战线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他就是金堂县公安局打拐专职刑警谢正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