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欢他的名字刘思我认识和认识我的警察不多,我把他当朋友和他把我当朋友的警察更少,在这不多与更多中有一位,我总想告诉地:我喜欢他的名字。认识他,是八年前的事了。那一年春天,不知是市公安局领导首倡,还是市文联领导主动,反正是两家都情愿,组织作家深入公安战...  相似文献   

2.
我看警察     
从小我就认识一个好警察,他叫余邦金,曾经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几十年过去了,前几天忽然在江西宾馆的一个会议上见到他。我们当然记得“余叔叔”,奇怪的是他居然认得出当年坐在台下的我们,甚至还叫得出和我一道来开会的黄南南的名字。坐在一起谈活时,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张三的事业发达了;李四现在是某个单位的头头;王五不争气,吃酒赌博,和老婆离了婚。看得出来,他心里相当惦记着自己这些“出息”了和没有“出息”的老学生。在我的少年时代,我心目中的警察形象就是余邦金,余邦金就是整个警察队伍的代表。“余叔叔”自己不会知道,他曾经为南昌市警察形象的CI策划立下过多大的汗马功劳啊。  相似文献   

3.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3):30-35
作为"杏子林助学"公益事业的发起人之一,在中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那2000多个孩子,是民警老W这5年来最难以割舍的牵挂。助学资助者中,普通工薪阶层最多,还有像老W一样的警察,来自全国各地多个警种。"这是我的警官证。"对面的老警察欲向记者亮明身份。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他有些尴尬地笑了:"上个月刚办完提前退休手续,还不习惯呢。"这原本是一个秘密:再坚持大半年,已"退二线"的他,退休金就能再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公安机关工作的缘故,朋友们都把我当成了警察。其实我并不是真正的警察,只不过当公安刊物的编辑。又因为做文字工作,文心不死,交的朋友大多都是文人。这么一来,我成了警察与文人之间的中介。有真正是警察的朋友想认识文人,就通过我慢慢去结交。  相似文献   

5.
山之子     
一孙勇9岁的儿子孙昊见了生人腼腆得像个小姑娘,写作业有问题都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孙勇倒像个客人似的,他感慨地说:“我这儿子跟我不染(方言:不亲热)。”孙勇的妻子武玉霞说:“他老不在家,这孩子从小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警察爸爸像个收不回来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6.
老编逸事     
老编那天正在改稿子,门突然被推开,进来一高一矮两个警察。高个子说,你就是老编?老编抬头一怔,说,我就是。高个子说,跟我们走一趟。老编腿有点软,他心想,我又没干坏事,警察找我干啥呢?老编的心就像一只小鹿嗵嗵跳。老编就在同事的注视下踏进警车,警车像箭一般“呜呜”跑了起来。老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坐警车,他怯怯地问,你们带我去哪里?矮个子说,当然去公安局。老编头上冒出一些汗,他开始回忆,一生中从没做过坏事,要说坏事就是他前段时间闹离婚,跟一位年轻的姑娘好上了,该不是老婆告我重婚罪吧?他开始坐立不安。高个子望着老编嘿嘿一笑说,…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和一句话○王保伦那年秋天,我陪一名电视台记者为我们单位拍摄电视专题片《警察的风采》。拍摄外景时,单位给拍摄小组派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开车的是车队队长老刘。老刘年龄不老,三十五六岁,由于是第一批警校毕业生,加上面色微黑,大家伙都亲切地称他老刘,老刘...  相似文献   

8.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9.
休闲长廊     
t恭祝读者新年快乐 江苏盐城/张友华作手 雷 两名警察在大街上发现了三枚手雷,准备将它送到警察局。路上,稍年轻的警察有些害怕,便问老警察:“如果路上有一枚手雷爆炸怎么办?” 老警察:“那我们就说只捡到两枚。”t超前美容江西萍乡/侯玉良作见 过 一位警察在一个居民区做过好几次犯罪案的调查。最近一次当他向一个老太太调查情况时,按照惯例,他作了自我介绍,并且把警官证出示给老太太看。“对』对!”不料老太太一看到警官证上的照片便激动起来,“这个男人我在什么地方见过好几次,但我想不起来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了l”蚂 蚁 詹姆斯在狱中花了1…  相似文献   

10.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6,(12):64-65
别看我离开农村几十年了,每到初夏麦收时节,我似乎都能从徐徐吹来的南风里闻到麦子成熟的气息.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在北京城里还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季节性的鸣叫,没有口音上的差别,与我们老家被称为"麦秸垛垛"的布谷鸟的叫声是一样的.我想这些布谷鸟或许正是从我们老家河南日夜兼程飞过来的,它们仿佛在提醒我:麦子熟了,快下地收麦去吧,老坐在屋里发呆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骑自行车,车的前后都要有反光灯。我的自行车前头的反光灯是白色的,后头的是红色的。刚开始我不戴头盔,后来进出学校,学校里的保安说应该戴头盔,我才弄了个头盔戴上。这个头盔是塑料做的,白颜色,外面套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布罩作为装饰。一天,我在街上骑自行车,被一老美拦住了。他说他是警察,现在不在岗上,所以没有穿警服,但他说他仍然可以给我开罚单……我很纳闷:我的车有反光灯,我也戴了头盔,还有什么问题?他说,你这个头盔不合格。自行车头盔外面应该有硬塑料罩。这样即使摔倒了,头盔在地面上的摩擦力小,骑车人如果头先着地可以随着惯…  相似文献   

12.
参警动机     
我长到十多岁也没见到过警察。我们那湾子里近两百户人家一千多人也没有谁当过警察。后来听说陈姓人家的第二个儿子当兵复员到江西萍乡当了警察,但他很少回家乡,我自然难睹警察的风采。不过,我从此知道警察是专抓坏人的,很神气、很威风。   有一天,陈姓人家的第三个儿子即那位警察的弟弟到我家玩,我终于看到了一点警察的影子,至今也难以忘怀。那天他特别地神气,不像平时一到我家就找个地方坐下,而是走来走去,脚下咚咚直响。我们全家人向他的脚上望去:天啊,他穿的竟是一双皮鞋 !皮鞋黑色,圆头,系带,虽然鞋底磨去不少,鞋面…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一名警察。穿上警服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在我心目中,警察是神圣的又是神秘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个他,我们互相倾慕、爱恋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悄然过去了十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无误地对我说,他爱我。但他不能接受警察这个职业,希望我能调换工作。这让我很伤心,我无法与一个不能接受警察的人共同生活。 一个在心里预习了十年的故事刚刚开始,就突然结束了,就因为我是警察。从这天起,我想,我未来的丈夫必须是一个喜欢警察这个职业的人。  相似文献   

14.
搭档     
老赵曾经是一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俗话说:军警一家人,我没有当过兵,但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于是我和老赵很快就聊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老赵也希望有位“老警察”能够多带带他,让自己很快熟悉公安业务,在工作中我俩自然就成了搭档。时近年关,上级安排“反扒”,于是我和老赵就整天泡在街面上。说实话,老赵由于刚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还是缺乏经验。这不,在老赵的眼睛里,一会儿社会治安良好,没有一个扒手;一会儿又感觉只要是形象不佳之人都可能是扒手,说到底,他对扒手的嗅觉和敏感要差一些,侦查与跟踪的技巧还需我…  相似文献   

15.
沈雪 《人民公安》2007,(17):37-37
我发信息告诉他说,我很崇敬他,十分欣赏他的作品,但我是一个警察,而且是一个业务素质过硬的警察,我不喜欢别人说警察的坏话。  相似文献   

16.
叫警察     
美国人有一件“法宝”,就是不论出了什么事儿都可以叫警察。譬如家里来了不速之客,要是赖着不走,主人就会说:“请你出去,否则我叫警察啦!”那人赶快就得溜走,因为一个电话警察就到,他可就犯了“侵犯民宅”的罪,要受法律制裁的。这是很平常的事情。那么不平常的呢?有位居民的宠物猫爬到电线杆子上面,怎么叫它也不下来,主人便打电话叫警察,而警察也立即赶到,动用消防车的升降梯,把小猫抱下来,且不收费。这种事,在咱们看来实在是小题大作。而那位美国居民则认为,“警察是由我们纳税人(交纳税金)雇用  相似文献   

17.
正视警察     
不要希望警察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位警察都像圣人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完全舍己为人因为他们也是凡人。警察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负责。所以,他们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慷慨赴死,义无反顾;所以,全国每年牺牲公安民警上千人。而那些离我们而去的,大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还有什么比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更无私、更崇高的呢?所以,我理解警察。比如,我开车违章,警察向我敬礼时不那么温柔。我会想到,他从早晨7点就站在十字路口,一天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向违章者敬礼,他们也是人,也…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悔     
他也曾经是警察!我的同事! 1977年我们同时分配到一个派出所工作,我是公安学校毕业分配来的,他是那一年社招来的,我们都各自分管着一个管片儿,每天共同骑自行车下管片儿,半路分手,中午聚到一个食堂吃饭。他生活很简朴,吃饭时总是买一角八分钱一个的海带丝。他的脖子又细又长,大家都说那是吃海带丝吃的。他是军人子弟,从小就穿军装,当警察后无论工作休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务     
一天下午,刚刚上班,妻子打电话说,她午休的时候,被一名查户口的警察的敲门声惊醒了。妻子的单位离家很远,中午就在单位分给的公寓里休息。午休的时候当然不希望别人打扰。她之所以对我抱怨,是因为我也是警察。她说你们警察太粗暴了 !从她的声音里,我马上想到了那个警察查户口的情景。但我劝她替警察想想,你中午都休息了,人家大热天的还得查户口,也挺不容易的。妻子说,你不知道他是怎么敲门的,不是敲,而是用力地擂,弄得全楼都听到了。进了门,也不说句客气话,就像对犯人似的要看身份证。看了身份证,我是合法公民,总应该说声…  相似文献   

20.
生死情愫     
相信每一名警察都在心底保留着一份专属于警服的记忆。   我和丈夫抱着崭新的九九式警服回家时,不约而同地想到,把橄榄色的警服洗干净收藏好。在做这一切时,我问他,在穿过的警服里你最喜欢哪个颜色。他说,橄榄绿。我说,我也是。 1977年年底,我们两个人一起由北京市公安学校毕业,分配到同一个公安分局。当穿上藏蓝色的七二式警服后,我们开始了恋爱,五年后结婚。算起来,我们一道经历了警服的四次变迁。在建国后 50年的中国公安史中,橄榄色比米黄、草绿、藏青、藏蓝色警服追随警察的时间都要长,它和新中国警察荣辱与共了 16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