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主持人:薛宁兰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我国的反家暴法治化建设已进行多年,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传统的社会观念、不完备的法律体系、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仍困扰着反家暴工作实践。现状:逾二成家庭存在不同程度家暴这是一组沉重的数字——据最高法去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妇联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南京市某街道社区公众家庭暴力干预态度实证调查发现,有32.4%的人认为丈夫殴打妻子不是违法行为,对家庭暴力现象的违法性认识不足;50.2%的人认识到家庭暴力主因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机制;45.9%的人认为反家暴法实施后基层反家暴效果显著。基层社会治理家庭暴力现代化内在逻辑在于社会公众关系由"传统私人关系"向"现代陌生人关系"架构转化,基层社会公众协同治理关注家庭暴力法治化要求提高,社会公众主动积极学习健康家庭关系建设技能倾向突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家庭暴力的共建共享体系、以法治为保障规范治理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治理路径为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2月27日上午,江苏市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蠡园派出所会议室内正在进行一场讨论:蠡园小区有居民报警称"儿子打母亲、打老婆"。区妇联、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律师、民警等聚集在一起,协商处理昨天深夜的这起家暴案件。蠡园派出所作为无锡市公安局的试点单位,积极关注家庭暴力警情。2012年,无锡市首个反家暴联盟在这里成立,公安、妇联、民政、社会组织一同研究反家暴对策,创建"平安家庭"。无锡"反家暴联盟"讲求情法兼顾,充分运用行政指导手段,用心维护家庭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3月1日,反家暴法正式实施。随后召开的"两会"上,曾连续8年提交反家暴法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尚绍华又带来了关于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细则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和实施,是反家暴法制进程的里程碑事件,有诸多亮点与先进理念,但其中部分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使之缺乏可操作性。"尚绍华说,"比如说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较为简略,家庭暴力处置中,庇护、告诫书的规定较为笼统,不利于实际的司法和执法操作。"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一、湖南反家暴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反家暴工作实现八个率先。1996年,长沙"高楼抛妻案"催生了中国第一个反家暴政府文件。为防止类似悲剧重演,我省又先后出台全国第一个反家暴地方法规、第一个省级法院家暴案件审理指导文件,第一个省级公安机关办理家庭暴力案件工作规定、第一个市级"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多部门合作文件。同时,我省率先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率先将反家暴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在全省警察职  相似文献   

12.
夫妻间人身暴力是最典型的家庭暴力,由此引发的离婚诉讼蕴含着受害人要求维护人身安全、解除身份关系等多重诉求,涉及《婚姻法》与《反家庭暴力法》的衔接适用。对于此类案件所特有的争点如家暴事实的证明、因家暴解除婚姻关系、家暴损害赔偿等,审判实践应充分吸纳反家暴理念,准确把握家暴事实的证据形式、证明主体和证明标准,力破沿袭已久的"二次诉讼裁判离婚"隐规则,探索更加多元而公允的家暴损害赔偿机制,以更好地回应家暴受害人的诉求,实现反家暴的制度功能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为“家事”立“国法”,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法可依. 反家暴法实施一年多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预防和制止家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举证难、处置难、认定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整合力量 推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研究与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合力量,推进反家暴的研究与行动是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①的重要工作.2001年11月9-10日,该项目在北京召开"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研讨会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纪念会".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项目参加人员、反对家庭暴力京内外网络组织成员、家庭暴力受害者等约150人,围绕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工作经验、反家暴项目调查与干预、反家暴理论研究、中国反家暴实践和理论等4个专题进行研讨,反映了近年来在反家暴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而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妇联2015年接到的家庭婚姻类求助中,近半涉及家暴。据了解,为制止家庭暴力,南京自2013年推行家庭暴力法律告诫书制度,至今已经开出了900多份家暴告诫书。数据:南京家庭暴力警情,年均约3000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反对家庭暴力的工作已经进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已经列入立法程序。然而,在如何看待家庭暴力以及反家暴立法方面,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笔者认为,妨碍反家暴工作的思想障碍应当加以克服,否则,对中国反家暴工作的开展,尤其反家暴立法,都有不利之处。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目前反家暴立法工作主要存在着两个思想障碍,一是所谓的“不应当干涉说”,认为家庭暴力属于个人家庭内部的私事,国家不应当进行干涉;二是所谓的“不需要规定说”,认为反家庭暴力涉及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中已经有了规定,不需要再另行立法加以规定。我认为,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不应当干涉说”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家庭暴力早已不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家庭暴力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多个话题持续发酵。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家暴治理面临调查取证难、惩治震慑难、预防矫治难三大难题。公众普遍期盼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尤其是加大治理家暴问题的力度,健全反家暴的社会干预模式,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侵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睦、危害社会稳定,为社会所不容。本文将从李阳家庭暴力事件入手,分析我国家暴立法和执法中的不足,简要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处理家暴问题上存在的差距,就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简单的探讨,呼吁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协助,共同来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后,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俊萍,她长期关注妇女权益保护与婚姻家庭关系,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法、社会性别与法律,著有《中国古代妇女与法律研究》《婚姻家庭法教程》等。问:相比于之前分散在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反家暴的条款,反家暴法有哪些亮点?您觉得它的意义又在哪里?答:我觉得反家暴法的出台意义重大,它是—部专门的维护家庭成员基本人权的法律,维护和保障自然人在家庭  相似文献   

20.
王启梁 《思想战线》2015,(3):100-111
2014年,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大陆反家暴法制进入重要阶段,然而,这一草案尚有若干大的缺陷。就如何运用法治促进社会建设,结合反家暴的现实难点和需求,台湾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制构建的思路和范式,无疑值得学习。台湾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庭暴力防治网络,提供了一个将社会科学观点转化为法制构建、法制构建与社会建设双向互动的范例。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是一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立法,综合了民事、行政、刑事、社会各法律部门,围绕着家暴防治法,形成了庞大的、融社会政策于其中的法规体系。其显著特点是,围绕家暴防治的社会学规律和受害人、加害人、法律工作者的需求,集合了几个方面的要求:(1)对被害人及未成年人的保护性、扶助性、救济性;(2)对加害人的强制性、惩罚性、治疗性;(3)对法律工作者的辅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