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正>"山寨明星"的表演,是否涉嫌欺诈,不可一概而论。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如果"山寨明星"刻意模仿明星特有的行为举止,厂家故意辅之以模凌两可的宣传,利用"明星本人"的名气吸引公众眼球,使公众发生错误的认识,达到其谋取不当利益的目的,那么,"山寨明星"的这种行为就涉嫌欺诈。反之,"山寨明星"没有丝毫利用"明星本人"的名气,而是使用自己的肖像和名字,并进行如实宣传,没有对公众进行误导,  相似文献   

2.
<正>毋庸置疑,"山寨明星"假冒"明星本尊"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侵犯了"明星本尊"的民事权利,同时也构成对消费者和一般公众的欺诈,法律应予以规制。笔者认为,"山寨明星"的模仿性表演不乏娱乐价值,且关涉言论、表达自由,并不违法。但其假冒明星、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是对明星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的侵犯。尽管"山寨明星"并没有直接使用明星的具体形象参与商业活动,但  相似文献   

3.
<正>"山寨明星"的"山寨行为",是否构成欺诈侵权应视情而论。表明真实身份的一般娱乐性"模仿秀",不算欺诈,也未必侵权;若故意模糊真实身份,甚至假冒明星之名参与商业化活动的"山寨行为",则涉嫌欺诈和侵权。应该说,"山寨明星"所具有的"明星肖像"是天生的,不存  相似文献   

4.
<正>"山寨明星"因外貌、声音或者行为举止酷似明星而得名,但其在舞台上或者广告中模仿明星表演的行为却不构成欺诈。要构成民法上的欺诈,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欺诈具有不正当性。这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欺诈,缺少任一要件,则不构成欺诈。在"山寨明星"的表演或者广告活动中,其并未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未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也未告知他人  相似文献   

5.
<正>"山寨明星",是基于自己外在体貌形象特征与某个公众人物或明星相似的特点,为了经济利益而模仿明星从事的各种商业表演,存在误导观众的故意,其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商业欺诈。虽然"山寨明星"并没有直接使用明星的具体"形象"参与商业表演活动,但其所模仿的动作、声音等与明星的人格密不可分。大众对明星的认知和评价往往就建立在这些动作或声音  相似文献   

6.
对"山寨文化"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文化"最初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接着又在文化领域内以种种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挑战着主流文化,如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新闻联播等.大规模的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具有了相异于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的睿智判断与乐观估计,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后,在当代语境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凸显.  相似文献   

7.
《小康》2009,(1):25-27
这是一场专属于“山寨”的狂欢。粉丝们在喧嚷中过上了“山寨生活”,有人只是为了娱乐,有人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宣告内心的渴望,同样也有人希望“山寨”可以帮助自己成为“红人”。  相似文献   

8.
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忽如一夜春风来,“山寨”之花遍地开。山寨电脑、山寨汽车、山寨网站,。山寨大学、山寨电影、山寨明星、山寨春晚……从工业产品到文化生活,“山寨”可谓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9.
要说2008年什么词汇最红最火最流行?莫过于“山寨”!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岁末年初的“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形成了当前的“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山寨”一词传遍全国.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议论的焦点.它从经济行为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山寨明星”.再到“山寨春晚”、“山寨诺贝尔奖”等.“山寨”成为最流行的网络高频词.红火的“山寨”现象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也以强劲的态势冲击着军营.影响着官兵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前无法忽视和回避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前,要求"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先向主任会议报告,主任会议通过后再向常委会进行报告。有人认为,此做法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助于提高常委会审议效率、质量;但也有人认为,监督法只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正> 大干世界,追求各有不同。有人贪图享乐,期待从穷乡僻壤迁居繁华都市,能够过上舒适生活。有人追求金钱,整天惦着"百家姓"上第二字,希望一夜暴富。也有人志走仕途,所做一切都为升官晋爵,认为权力比山更重。还有人,寄望成名,热衷各类选秀活动,做梦都想"一唱"走红。但在人们身边,也有众多不图享乐、不为金钱、不要权位、不务虚名的社会杰出精  相似文献   

13.
<正>某县人大常委会评议政府工作时,因部分组成人员对评议意见的文字表述有不同意见,会议主持人提议先表决通过,再按照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审定的评议意见向社会公布。对这一做法,有人认为,常委会不纠结于文字表述,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肯定和提倡。但也有人认为,法律并未赋予县级人大常委会享有"授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府两院"主动邀请人大到本单位来视察、检查,监督其工作。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跟着"亮点"走,很难达到监督的目的,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府两院"主动邀请人大到本单位来视察、检查,监督其工作。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跟着"亮点"走,很难达到监督的目的,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府两院"主动邀请人大到本单位来视察、检查,监督其工作。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跟着"亮点"走,很难达到监督的目的,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府两院"主动邀请人大到本单位来视察、检查,监督其工作。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跟着"亮点"走,很难达到监督的目的,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府两院"主动邀请人大到本单位来视察、检查,监督其工作。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跟着"亮点"走,很难达到监督的目的,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  相似文献   

19.
监督法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但对于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问题,各方却持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监督法没有专门"法律责任"的章节,也没有对违反监督法作出承担责任的规定,这就造成监督法实施后显现出监督困境;但也有人认为,虽然监督法在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但在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确能找到相应的责任条款,因此违反了监督法,必定要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对违反监督法规定究竟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说法不一,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有媒体称:2008年为"山寨元年","山寨"正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甚至被命名为"山寨文化"。君不见,"山寨产品"摧城拔寨,"山寨文化"层出不穷。据媒体调查,有近五层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的未来。"山寨"从哪里来这么多的底气?它真的能够扛着大旗高歌猛进,开创新的文化潮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