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1月号,首推重庆年度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回顾,得到全市各级人大好评并渐成品牌。2012年第1期《公民导刊》首次推出《2011,重庆人大年度报告》,通过梳理一年中的报道内容,评选出了《公民导刊》2011年的重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和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此后,每年《公民导刊》第一期的全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亮点评选成为公民报刊社的常规动作,也逐渐成为《公民导刊》的品牌栏目。通过盘点一年的工作,既记住历史,更为继续前行凝聚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公民导刊》的演变要从1984年说起。最初,市人大创办了《重庆人大工作通讯》,一份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1993年更名为《重庆人大》,变为定期双月刊,然后更名为《权与法》,也是双月刊。到1999年,正式申请到刊号,创办《公民导刊》。这期间,我曾担任过市人大常委会的秘书长,《公民导刊》就像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感情很深。我的初衷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是我们党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3.
读完《公民导刊》2007年第8期后有几点印象要想表达。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重庆市的工作大局,也是全市各级人大的工作重心。《公民导刊》不失时机在本期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心,以《统筹城乡,人大在行动》为  相似文献   

4.
<正>【策划人语】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世纪之交的1999年,《公民导刊》正式创刊。作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公民导刊》甫一出发,便有着鲜明的定位和宗旨,即展示年轻直辖市在人大制度、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风采和成果。十几年来,一茬一茬的新闻人发挥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公民导刊》迅速发展成为重庆宣传人大制度的主阵地、主渠道。本期策划以出刊200期为契机,回眸16年  相似文献   

5.
2011年第12期《公民导刊》"探索研究"栏目刊发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介绍了黔江区人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着重阐述了人大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黔江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我市期刊质量再上台阶,促进我市期刊业繁荣发展,市新闻出版局与重庆市期刊协会联合开展的第十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近日揭晓,《公民导刊》选送的7件作品获奖。《公民导刊》2009年第二期《危中求"机"更好前行》(作者马塞、刘金川)、2009年第八期《人大工作的重心和方向》(作者王  相似文献   

7.
<正>转眼间,马年已经离去,羊年到来。蓦然回首,阅读一年来的《公民导刊》,感触颇深:有问题的探索、经验的总结、方向的指引,也有一个个鲜活楷模的呈现,无不触及我的心灵,给予我鞭策和鼓励,同时也让我更充满对工作的自信和自豪。愿新的一年里,《公民导刊》能够更上一层楼,成为我们广大人大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的人大工作中?《公民导刊》2016年第3期刊发的《"真没想到与选民如此之近"》文章。就给人以启迪,传统的人大工作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不仅提高了效率,更拉近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距离。在信息时代,不仅人大代表要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履职,各级地方人大也要会运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公民导刊》2012,(9):56
惊喜于那些小改变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也是导刊的老读者,每一期《公民导刊》都是我学习的好帮手。读罢《公民导刊》第8期,为该刊物一些小改变而惊喜。读完"特稿",发现后附一个"短评",再读后面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配有相应的"观点"、"延伸阅读"、"相关链接"、"编后语"等。这些小版块附着在文章后面,不仅在视觉上让读者感到很轻松,更丰富了文章内容,开拓了读者的思维和视野。如《小贷公司有"身份"了》,文章写了重庆小额贷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领导关怀     
<正>《公民导刊》从创刊伊始,就被寄予厚望。创刊至今,先后得到国家、市里各级领导题词、视察等亲切关怀,收获了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1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为《公民导刊》题词:面向广大公民办好公民导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原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要求《公民导刊》:要结合我市人大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治市的热情。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公民权益,做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以饱满的笔触,仗法律之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资料图  相似文献   

11.
刘先畅 《公民导刊》2013,(10):40-41
<正>《公民导刊》2008年第5期曾以《水江探索:每季召开一次人代会》为题,报道过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人大探索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新做法,引起社会良好反响。6年来,水江镇人大不断完善镇人代会季会制,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本文从"季会制"的基本做法、"季会制"的核心意义、"季会制"叫好不叫座原因等方面对"季会制"核心内容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2.
<正>适应新兴直辖市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原《权与法》的基础上,新成立公民报刊社,创办了《公民导刊》。十六年来,报刊社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确定的方针和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政治上的零失误、编采工作上台阶、发行总量超十万和财务状况自负盈亏等明显成效。算上本期已出刊了200期《公民导刊》,深受公民喜爱,深得人大工作者认可。  相似文献   

13.
<正>我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马春生、张子勇、杜忠文三同志在《公民导刊》2010年第9期和本期的"探索研究"栏目中分上、下篇为我们贡献了一份不错的调研报告——《创新是人大工作的不竭动力——"浙江三模式的调查思考》,可读、耐读,值得细读!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人大工作通讯》应该算是《公民导刊》最初的样本。我1985年大学毕业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当时只有四个人的研究室,就要编印《重庆人大工作通讯》。1986年2月《重庆人大工作通讯》成立编委会,我是编委会秘书,当时我的工作就是采写、摄影、约稿、编辑,当然干编辑是我工作任务之一。当时的刊物也是一个月一期,但是没有公开刊号,算是内部发行。刊物有固定的栏目,比如"工作动态"、"理论研究"、"言论"、"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前瞻     
辞旧岁,迎新春。满怀激情!满怀喜悦!满怀幸福!作为《公民导刊》的"审读"——一名最忠实的读者,谨以至诚,向导刊同仁致以亲切的祝福!同志的敬礼!年头岁尾,盘点兔年,导刊策划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手笔、大气概的推出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和《民主法治之重庆实践》等文章,引领我们再一次清晰地回顾了我市人大2011年的工作足迹,并在明白地解读"民主法治15条"  相似文献   

16.
<正>编辑和我说起《公民导刊》创刊200期,邀我写些文字的时候,有种莫名的幸福感,许是惊觉自己也算是人大的老人了。刻意留意了7月导刊的右上角,199,一组纯粹的数字,对应的年份,该是1999年吧!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迎着太阳怒放的时候。2007年,初识导刊。这一年,25岁的我刚刚步入人大,在如饥如渴恶补知识的时候,是你,用那略带文艺范儿的气息吸引了我。不似那些呆板的宣传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刊物,人民代表大会制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完公民导刊第三期《旁听让公众走进"议事殿堂"》一文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区县人大工作者,感触颇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级人大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作为人大在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对人大工作有启发收到《公民导刊》,我总在第一时间阅读"专题报道"这个版块,因为它办得比较有特色,文章报道的内容也比较贴近现时的人大工作。对我们有启发意义。这一特点在2008年第8期的专题报道《代表约见大有可为》这组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代表约见",虽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当前在许多地方却悄然"走了过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位老人大工作者,也一直是《公民导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2008年最后一期《公民导刊》中,"专题报道"栏目发表的关于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创建"人大代表之家"的《纪实》和《访谈》两篇文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浓墨重彩之长篇策划读完《公民导刊》2008年第1期,禁不住要为"特别策划"叫好。在我市二届人大即将结束历史使命,三届人大即将胜利召开的前夕,"本期特别推出浓墨重彩之长篇策划",颇具匠心。《翻开这五年的画卷》用39页的篇幅,以"肩负使命"、"法制保障"、"关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