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风扑面     
正"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打开《公民导刊》2016年第一期,便感到一阵新风扑面而来。盘点2015年重庆十大人大新闻,温故而知新。年末岁尾的媒体,大到全球,小到行业,都要评选当年十大新闻,见证发展、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把握时代,为社会所热切关注。重庆十大人大新闻也是送给新的一年,送给全市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的贺礼。谓之贺礼,是因为十大人大新闻是一年来全市人大工作的缩影,承栽了民意和民声,记录了创新和进步,展现了担当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前瞻     
辞旧岁,迎新春。满怀激情!满怀喜悦!满怀幸福!作为《公民导刊》的"审读"——一名最忠实的读者,谨以至诚,向导刊同仁致以亲切的祝福!同志的敬礼!年头岁尾,盘点兔年,导刊策划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手笔、大气概的推出了《市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区县人大工作十大亮点》和《民主法治之重庆实践》等文章,引领我们再一次清晰地回顾了我市人大2011年的工作足迹,并在明白地解读"民主法治15条"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世纪之交的1999年,《公民导刊》正式创刊。作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公民导刊》甫一出发,便有着鲜明的定位和宗旨,即展示年轻直辖市在人大制度、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风采和成果。十几年来,一茬一茬的新闻人发挥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公民导刊》迅速发展成为重庆宣传人大制度的主阵地、主渠道。本期策划以出刊200期为契机,回眸16年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3,(2):56-56
读完今年第1期《公民导刊》,总的感觉是一个“新”字!新风朴面,春意盎然!对照((2013年(公民导刊)版块、栏目设置及调整》,我们在“本期头条”和“人大足音”两大版块栏目中,找到了既令人满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2012年重庆人大工作十大新闻事件》、《不负使命》两组文章在这年头岁尾中不失时机的编发,是那样的使人振奋,温故而知新!颇见策划者匠心!为今年刊物的“向前迈进”开了个令人十分满意的好头!  相似文献   

5.
读完《公民导刊》2007年第8期后有几点印象要想表达。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重庆市的工作大局,也是全市各级人大的工作重心。《公民导刊》不失时机在本期紧紧围绕这一工作重心,以《统筹城乡,人大在行动》为  相似文献   

6.
“弹指一挥间”。当我在自己的电子信箱看到为庆祝重庆直辖10年而发来的“我看人大这十年”的征文约稿信函及读到重庆人大报刊报道的相关消息之后,便亟不可待地翻出了1989年以来我在重庆人大报刊发表的所有文章的原件。细细一数,居然有三十余篇之多。而且,其中有二十五篇文章是在重庆直辖后的这10年间发表的。这就是说,仅重庆直辖后的十年间,我在该市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发表的文章就多达二十五篇啊!很快,我从中找出了重庆直辖后最早发表自己文章的那期《公民导刊》和《公民报》。哦,导刊是1999年第5期,我发表的是在该期“公民视野”栏目的《世纪之交要正确对待工作压力》一文。报纸稍早一些,是1998年11月24日发表在头版“直言快语”栏目的《“开门立法”好!》。当时,虽然重庆直辖才一、两年,但对比重庆直辖前后市人大常委会所办的一报一刊,从其变化中既可看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些变化,又可感觉到整个重庆市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我市期刊质量再上台阶,促进我市期刊业繁荣发展,市新闻出版局与重庆市期刊协会联合开展的第十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近日揭晓,《公民导刊》选送的7件作品获奖。《公民导刊》2009年第二期《危中求"机"更好前行》(作者马塞、刘金川)、2009年第八期《人大工作的重心和方向》(作者王  相似文献   

8.
<正>《公民导刊》第10月期特稿《插上腾飞的翅膀》这组文章,为我们全面解读了重庆市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在"畅通重庆"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和种种努力。"畅通重庆"一直是重庆人民心中最迫切的呼唤,也是近年来全市人民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庆市人  相似文献   

9.
<正>《公民导刊》的演变要从1984年说起。最初,市人大创办了《重庆人大工作通讯》,一份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1993年更名为《重庆人大》,变为定期双月刊,然后更名为《权与法》,也是双月刊。到1999年,正式申请到刊号,创办《公民导刊》。这期间,我曾担任过市人大常委会的秘书长,《公民导刊》就像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感情很深。我的初衷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是我们党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岁末盘点,是真正的"苦并快乐着"。要从《公民导刊》、《公民报》一年近万件新闻报道中,筛选出年度最值得回味、最值得珍视的"重庆十大人大新闻",确非易事。但这又是一件愉快的事。仅是初选时翻阅浩瀚的稿件,就像在重新复刻重庆各级人大年度的历史印记,重新聆听重庆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跫音,重新触摸别人无法窥视的瑰宝。最后确定的新闻事件,更如一颗颗闪烁着民主、法治、发展光辉的七彩异珠,让人爱不释手,久  相似文献   

11.
<正>《公民导刊》呈现的正是既立足人大、又辐射"公民"的辽远视野,在传播民主、法治常识的同时,也致力于公民意识的熏陶,为实现公民权利鼓与呼。似水光阴在不经意间冲刷过岁月的河床,转眼间,《公民导刊》已走过200期历程。其间经历的十六年时光,对于国家历史或许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一本高擎公民之旗的杂志及其参与者而言,却收藏着可贵的理想情怀,也浓缩了难忘的个体记忆。回首与《公民导刊》结缘,始于2003年9月。其时,在广西北海一次人大新闻业务培训班上,我有幸结识时任《公民导刊》常务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我最喜欢读的刊物就是《公民导刊》,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总能在《公民导刊》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伴随着我工作能力的逐步提高。重庆市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把旅游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和发展,地方人大如何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和经济发展履行职责?黄  相似文献   

13.
在2012年《公民导刊)10期、11期、12期的“人大·探索研究”栏目里陆续编发了三篇关于“创新”的文章——一篇陈友鹏写的《主题活动:加强代表工作的实践探索》;一篇是赵永琴、夏涛合写的《人大监督工作中的“江津答卷”》;一篇是全修治写的《以创新精神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尽管三篇文章内容各不相同,但谈的都是人大工作如何创新,如何紧密联系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实际,抓好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3年1月号登载的由本刊记者王君宏、张双山采写的《人大代表接受"一年两评"》,深度报道了重庆市梁平县新盛镇人大"一年两评"代表履职情况,入选由《检察日报》组织评选的"2012人大监督十件大事",并名列第五,在全国人大系统引起较大影响。2013年1月7日出版的《检察日报》声音周刊,在开年第一期,就对过去一年民主法治建设、人大监督关注民生、立法工作等进行了全面回顾盘点。本篇稿件入选理由为:选民满意率从不足六成提高到八成,监督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翻开《公民导刊》2012年第12期,洪丰、林墨撰写的题为《从“不满意”到“满意”》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这与我6年前在巫山人大工作时老朋友陈庸俊先生写的《从“高票否决”到“高票通过”》文章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第12期《公民导刊》"探索研究"栏目刊发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介绍了黔江区人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着重阐述了人大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黔江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1月号,"争鸣"栏目刊登《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有无监督权?》,奉献街道人大监督热议。"争鸣"自2005年9月号开设后,已成品牌栏目。人类任何一种制度都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街道人大工委十年前还是个新鲜事物,其性质、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群众,包括少数领导干部的重视和认识。如何监督法律法规在本区域实施;如何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如何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课题,都有待探索。《公民导刊》2007年1期  相似文献   

18.
领导关怀     
<正>《公民导刊》从创刊伊始,就被寄予厚望。创刊至今,先后得到国家、市里各级领导题词、视察等亲切关怀,收获了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1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为《公民导刊》题词:面向广大公民办好公民导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原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要求《公民导刊》:要结合我市人大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治市的热情。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公民权益,做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以饱满的笔触,仗法律之剑,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资料图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人大工作通讯》应该算是《公民导刊》最初的样本。我1985年大学毕业到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当时只有四个人的研究室,就要编印《重庆人大工作通讯》。1986年2月《重庆人大工作通讯》成立编委会,我是编委会秘书,当时我的工作就是采写、摄影、约稿、编辑,当然干编辑是我工作任务之一。当时的刊物也是一个月一期,但是没有公开刊号,算是内部发行。刊物有固定的栏目,比如"工作动态"、"理论研究"、"言论"、"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20.
<正>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真实记录者的角色,还应当多思考如何做好一名思想的智者,办成国内相关领域的决策参谋和信息权威。没想到,《公民导刊》都200期了!十几年来,导刊陪我走过了很多有价值、值得回忆的时光!2003年,我荣幸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虽然也从事了多年的法律工作,但是对人大制度、对代表履职还是处于不太熟悉的程度。这个时候我就和《公民导刊》的记者认识了,他们是几位熟悉人大制度、专业知识过硬的同志。同他们的交往中,我也收获了不少准确履行职务的知识。一直以来,我非常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