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课》2011,(16):25-25
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高铁经济带”、高铁掀起“造城运动”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这条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为沿线城市带来了客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了沿线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将改变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格局。在沿线城市中,除北京、上海、廊坊外,其他站点均是新建车站,地方政府希望借京沪高铁契机构建一个围绕高铁站的新开发区。  相似文献   

2.
建设银川向东经榆林至太原的高铁,与银西高铁交汇将使银川成为西北地区第二个高铁枢纽城市。通过考察沿线城市与高铁的网络情况,确定具体线路,进行投资预算与收益分析,以及全面深入地对比研究表明,这一方案在提升区位条件促进宁夏发展,和获得沿线省份支持等可行性方面都显著优于太中银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贵南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黔桂两省区最便捷的钢铁大通道。它的全线开通,进一步织密了我国的高铁网络,完善了区域交通格局,结束了沿线不通高铁的历史,有力支持沿线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受益于这条钢铁大通道,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贵州荔波县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贵州、广西两省区党刊记者专访了荔波县县长马登宏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毛华慧,共话邻里合作,共绘发展“同心圆”。  相似文献   

4.
<正>历经近6年的艰苦拼搏,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全长482公里的贵南高铁在黔桂大地的秀山丽水间横空出世,为西部出海提供新通道,实现了黔桂山海双向奔赴。初秋的贵南高铁沿线风光旖旎。一趟趟列车在喀斯特山区穿山越岭、风驰电掣,为这如画山水平添灵动之美。桥隧比90%以上、不稳定的岩溶地质、藏匿深处的溶洞溶腔……6年前,想要在地质条件如此复杂的黔桂两地修建高铁,许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在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要充分利用民族相通、文化相同和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充分挖掘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民族人文优势,在多元民族文化展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文化交流合作方式、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使文化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于青海与沿线地区间的经贸合  相似文献   

6.
<正>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建设是对高铁沿线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有益探索。本文以都匀试验区为例,研究都匀试验区的建设进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都匀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有助于探索区域合作的创新模式,有助于贵州省更好更快地推动开放合作,也有助于打造贵州南部区域增长极,甚至对推动全国高铁经济带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黔春立交桥是贵阳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重大项目,这座立交桥,因其5层立体交叉、11条匝道、8个出入口,垂直落差56米,成了新晋"网红地",被网友们称为"西南地区最大落差的过山车"。在贵阳市黔灵山背面的一条峡谷中,北京西路通往观山湖区,新建的高铁桥梁横跨山脊,而这两条大路的夹缝中,一条黔春路从二桥通往黔灵湖。高铁下方几米,就是普铁黔渝铁路,如今它已隐藏在一座复杂的城市立交桥—黔春立交桥之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贵广高铁开通,2016年12月沪昆高铁开通,黔渝高铁、贵南高铁即将开通......近年来,贵州高铁网越织越密。受益于畅通便捷的交通条件,让坐拥原生态自然人文景观的贵州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贵阳北站,许多旅客已经对"多彩服务,快乐黔行"这句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贵阳北站"多彩黔行"服务品牌的基本服务理念,正是它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让贵阳北站成为了旅客温馨之旅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正>从山清水秀的贵州,到风景秀丽的广西,贵南高铁风驰电掣,一路穿山越岭,用速度打开两地百姓的幸福之门。8月31日,贵南高铁正式全线开通。北起多彩贵州,南至壮美广西,贵南高铁成为连接黔桂两地最便捷的交通大动脉,也成为“山”“海”奔赴的最短距离。宛如一条纽带,贵南高铁将沿线的毛南族、瑶族、壮族、布依族等30多个民族聚居地区连接在一起,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4):56-56
正6月7日,贵州智慧黔茶联盟成立暨文化产业基金助推联盟发展启动大会在湄潭县召开,80家贵州茶企结为黔茶联盟引领"黔茶出山"。为进一步深化行业整合,推动战略互助和联盟自律,按照"集聚资源、集群加工、集中精制、集约经营、集团发展"的战略规划,抱团打造智慧黔茶联盟,6月7日,贵州智慧黔茶联盟成立暨文化产业基金助推联盟发展启动大会在湄潭县召开,80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方案,要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化,进一步提升贵州民族文化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培育贵州发展的新名片和新增长点。2月22日,贵州省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正式启动。如何才能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本刊为此专访贵州省民宗委副主任、"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徐飞。  相似文献   

12.
闽台船政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对于提升两岸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两岸船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为其协同发展提供了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为实现闽台船政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完善闽台船政文化产业合作的体制机制,扩大福建船政文化产业对台资开放力度,推进其创意产业合作先行先试,深化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船政文化产业的"活动经济",并夯实协同发展的交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可确立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以国家"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严三实"为契机,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生态文化、乡村文化和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明 《当代贵州》2015,(9):48-49
<正>大龙经济开发区着力打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三大攻坚战,园区建设呈现出"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三年大跨越"的可喜变化。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地处贵州东大门,位于铜仁市玉屏县,是名副其实的"黔东门户",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原地升级转型基地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作为贵州"两高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贵州迎接高铁时代后发赶超最核心的平台和引擎,它的健康发展关系着贵广高铁带来的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否转化为发展的有效动力。本刊以贵广高铁开通后,县域经济如何发展为主题,约稿沿线过境7个县域主官。其中黎平县虽没有设立站点,但依据地理位置也属于贵广高铁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因此一并约稿。在此展现他们对如何利用高铁过境机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城乡文化产业既相对独立,又辩证统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我国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极其不平衡,城乡文化产业迫切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使城乡文化要素相互融合,走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道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走出"超前论"、"城市中心论"的误区,克服复制、照搬城市文化产业的不良倾向,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走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问题既是文化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社区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的新生长点,是繁荣城市文化建设的新视点。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是城市文化产业建设的发展过程。社区文化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贵广快速大通道的建设,沿线各地正超前规划抢占发展先机,黔粤经贸合作热度渐升。  相似文献   

19.
张慧姝 《前线》2020,(2):55-57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加深,人力与数字劳动力相结合的混合劳动力大量出现,京津冀支柱产业正在向知识型支柱产业转移。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中,将之确认为新增支柱产业,有利于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并向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西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经济板块辐射。精准布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城市功能和经济板块,促进新增经济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匹配,加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产业作为城市支柱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可概括为筱原基准、产业关联效应基准和比较优势基准.文化产业的本体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决定了文化产业作城市支柱产业的普遍性,然而,城市发展程度和基础条件又是制约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约束条件.因此,我们既要大胆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又要找到城市文化产业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