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台湾“宪政改革”再透视杨立宪今年7月29日,台湾“二届国大”第四次临时会三读通过台当局第三阶段“修宪案”,至此,由李登辉1990年当选“总统”以来所推动的“宪政改革”,在历时四年三阶段的冗长过程之后,终于拉下帷幕。虽然岛内围绕这场“宪改”所展开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2001年台湾政局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郁 《台湾研究》2002,(1):20-25
2001年是台湾政局持续动荡、两岸政治僵局依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岛内朝野之间争夺政局主控权的斗争十分尖锐,逐渐形成了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各主要政党围绕“立委”及县市长选举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选举结果,国民党丧失了第一大党的地位,民进党成为“立法院”最大党,形成了“二大一中一小”的政党新格局。在李登辉的支持下,陈水扁逐步走出“朝小野大”执政困境,对政局的主控能力得到了加强。展望2002年,民进党当局将正式开始全面执政。但是,在“立法院”内朝野间的斗争与较量仍将十分激烈,被视为2004年“总统”选举前哨战的北高两市长选举,将成为今年各主要政党全力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宣示“两国论”,使其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阴谋图穷匕首见,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当然,纵观近十年来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行,可说是不胜枚举。特别是自1991年首次“修宪”开始,李登辉便在对整个社会行为具有约束或指导意义的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在法律、政策以及社会公众意识等各个方面,极力构筑所谓的“台湾人国家”、“分裂的政策”、“台湾人意识”,为其分裂活动不断地制造法律依据,并从政策上控制岛内民众,从社会心理上误导岛内民众。这是李登辉分裂理念与行为的最集中体现,危害性也更为…  相似文献   

4.
李登辉分裂主义批判杨毅周李登辉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全新的大陆政策和“外交政策”。这套政策被人们冠之于“独台”之名。“独台”显然源之于“台独”,它的词意含糊不清,或许是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登辉这套政策模糊不清的认识。如今,李登辉的访美,自己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李登辉大陆政策的“台独”本质曹治洲*李登辉主持台湾岛内政务以来所推行的大陆政策,离中国统一最终目标越来越远,也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越来越远,究其原因,就在于李登辉的大陆政策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分裂意识和明显的“台独”本质。因此,尽管李登辉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7.
谁是台湾海峡“一号大麻烦”的制造者?自然非李登辉莫属。有海外传媒评论道:“李登辉的‘两国论’既出,领袖变成赌徒,人民则成为赌注,台湾难有宁日,甚至会有更大的悲剧。” 李登辉制造了“一号大麻烦”之后,7月25日,李登辉的近身顾问、国民党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泰英,在泰国曼谷又公开表示:中国大陆一旦武力对台,台湾会马上发射导弹袭击香港和上海外海,藉以驱使外资自大陆撤走。给当地经济造成动荡、  相似文献   

8.
引子 1993年5月7日,台湾当局在高雄造船厂的船坞码头上,举行了“光华一号”计划成功级导弹护卫舰首舰(舷号1101)交接仪式。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亲自主持、众多旧民党要员及台湾军方人士Ⅲ席仪式。该舰被台湾军方和媒体称为“21世纪巡弋台湾的海上蛟龙”。由于国内媒体对成功级的技术性能多有论述,因此本文将丰要台湾研制、装备成功级后在作战思想、战术运用等方面所获得的进步来分析成助级对于台湾海军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登辉上台之初.蒋经国留给台湾社会的是追求国家统一、开放两岸探亲、开启政治改革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下台后,留给台湾社会的是“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台独”活动猖獗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是指李登辉当政时期以分裂为指向的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两岸“分”“合”的巨大能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期间,大家的目光焦点都焦中在台湾的分裂倾向,以及此等趋势对台海两岸及东亚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上。经过了1995年至1996年的海峡危机(因李登辉访美所引发),及1999年又一次的紧张形势(因李登辉讲“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之后,东亚地区及全球主要大国无不对台湾海峡的裂解可能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产生高度的畏  相似文献   

11.
5月19日,印尼总统梅加瓦蒂签署总统政令,宣告于当日凌晨零点起对亚齐实施六个月的军事紧急状态,展开保安和人道联合行动。此次军事行动,是自1975年印尼入侵东帝汶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亚独”叛军大约只有5300人,实力明显不济。但  相似文献   

12.
李登辉于1999年5月发表了自传体裁的著作《台湾的主张》。据作者称,这本书“是许多友人、知己尽心协助的成果”。所谓“友人”、“知己”,据日本东京出版社一家中文报纸透露,此书原来是李登辉口述,由一个日本人捉刀代笔的,也是他7月9日抛出的“两国论”的最初蓝本。李登辉由于从小受日本奴化教育长大,中文水平不高,经常中、日文混用,似通非通。这本书虽然经过日本人替他代劳,但仍不免语意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底的台北市长选举呈现出国民党和民进党激烈对决的态势,12月1日晚,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为台北市长候选人马英九站台,他强调大家都是新台湾人,呼吁民众要走出过去的悲哀。李登辉随后要马英九回答:“你是哪里人?”“你走什么路?”马英九以闽南话回答说:“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新台湾人,走的是李登辉的民主改革大道”。①“新台湾人主义”被认为是帮助马英九胜选的法宝之一,引发社会各界的纷纷解读。一、“新台湾人主义”解读的三个面向“新台湾人”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连前台北市长陈水扁都认为…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把自己比作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圣人摩西的李登辉“已经出发了”。至于他选择的这条不归路对台湾人来说是一条绝路,还是一条生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心知肚明。问题是,李登辉何时能明?  相似文献   

15.
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一家广播公司采访时公然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周围的有关人员也随声附和,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这是李登辉在两岸关系上走出的危险一步。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中,第一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由此可见,两岸关系中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主权能否分享和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与台湾“民意”潜在冲突简析——从白晓燕案引发的抗议风潮谈起毛仲伟*在推动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李登辉是“民意”不离口的政治人物,“民之所欲、长在我心”几乎成了李的口头禅,他曾凭此历经朝野激烈权力斗争“无往不胜”。昔日“党内大总管”李焕、“末代军事...  相似文献   

17.
这是查了10年仍无结果的疑案,但它却成为锋利的政治斗争武器。李登辉会像中东的“人肉炸弹”一样抱着这个火药包和连、宋“同归于尽”吗?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破坏了两岸授权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使原拟于1999年秋天成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下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流产,两岸关系继李登辉1995年访美之后再次陷入僵局。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为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由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和陈本人的“台独”主张,两岸的政治僵局不但进一步恶化,而且浮现出严重危机。尽管如此,祖国大陆出于对台湾问题外在环境的研判  相似文献   

19.
引言:“戒急用忍”的10年挽歌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这句话曾经以白纸黑字写入李登辉1995年发表的《两岸关系六点主张》,一年之后,他却自食其言,为使两岸渐行渐远,李登辉从古人泛黄的故纸堆里,翻出“戒急用忍”来冷却两岸经贸交流,严管台商西进。但人往高处走,钱往利处流。10年来台商和资金络绎于途、绵绵不绝。百万台商成了世界上最弱势的商人,他们在政治对峙的夹缝中寻找商机,在台独寒冰下破冰“登陆”。百万台商又堪称世界上最强势的商人,他们翻过“戒急用忍”的高墙,以中国人的坚韧和精明,与台当局打起金融地道战,每年…  相似文献   

20.
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去年访问中国,与中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葡两国政府将于今年初就澳门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近年来,广东、北京、上海等六省市相继展开“澳门游”活动,这个号称“东方蒙地卡罗”的城市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葡萄牙人在澳门生活的历史已有四百二十八年,在四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有许多葡萄牙人将“根”由欧洲移到这个远东的小城市。今天,他们在葡萄牙本土已没有任何近亲,甚至忘记了祖籍是在哪个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