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一、越南史学界对越南19世纪改革思想的研究 19世纪越南的改革思想一向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学术界对19世纪越南改革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下半叶.因此,本文所说的19世纪越南改革思想,主要是指19世纪中后期所产生的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2.
梁志明 《东南亚》2003,(1):22-28,58
从 1 9世纪下半叶早期思想启蒙运动起始 ,直到当代的经济革新与开放 ,在现代化启动和发展进程中 ,中越两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是影响越南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现代化启动时期中越两国的联系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罗荣渠先生提出了“推进现代化的三大浪潮”的论断 ,他指出 ,世界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是 1 8世纪后期至 1 9世纪中叶由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开始的 ,然后向西欧扩散的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是从 1 9世纪下半叶至 2 0世纪初 ,工业化向整个欧洲、北美扩散并取得胜利的过程 ,同时在非西方世界产生强大的冲浪 ,拉开非西方世界走向…  相似文献   

3.
黄定天 《东北亚论坛》2008,17(1):107-112
19世纪是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形成时期,该世纪下半叶,中、日、俄三国间的传统关系发生巨变,朝鲜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并首次提出三八线问题。由于欧美列强的强行介入,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华夷朝贡体系终结,东北亚国际关系由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演变为多国互动和相互制衡,典型的近代国际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4.
与流行的看法相反,拉丁美洲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到1914年实际上实行的是高关税贸易保护政策.然而,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时期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不同,拉美国家的高关税政策并未使其获得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机会.造成这种重大差别的主要原因除了拉美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加政府收入而非提升工业竞争力外,还在于其出口原材料、进口资本品和奢侈消费品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及对外国资本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严重依赖.通过对南北美洲经济发展过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19世纪下半叶拉美的高关税政策有违于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等保护主义战略家的真正目的,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时期,拉美又恢复了以往依靠外国资本推动的"出口低端产品并进口高端产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它所造成的严重恶果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警示.  相似文献   

5.
文明论:东北亚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中加深我们对东北亚区域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的梳理,解释了东西方文明断层线的由来,以及因乌克兰被其贯穿而导致的动荡与撕裂。不同时代条件下具体地区归属于不同文明板块,近代以来族裔、语言逐步取代掌权者之间的个人效忠关系成为归属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使文明断层线稳定延续。这个进程在俄罗斯造成本土立场的崛起,成为帝国地理空间中心—边疆二元结构解体的主要原因。而解体造成文明断层线的动荡,在俄地理空间结构中具有中心—边疆双重身份的乌克兰因此而撕裂加剧。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体现出身份认同与主观地理空间方案同步演化,后者进而影响客观地理空间的规律。俄国从18世纪的绝对君主专制转向19世纪君主专制与平民政治相融合,导致俄罗斯人身份认同在19世纪突出俄罗斯族群的本土立场。这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引发俄罗斯族群对帝国内异质空间和帝国外同质空间的追求,它们分别体现为“俄罗斯化”政策和“斯拉夫主义”政策。二者一方面为20世纪初的政权覆灭和帝国解体提供了解释,另一方面也共同为俄罗斯在20世纪末的再一次解体以及在21世纪初针对乌克兰的地缘政治追求提供了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当今绝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现代化研究也因此成为国际学术界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从国内的研究状况看,现代化研究曾长期集中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经验的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有一些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著作问世,其中又以新兴工业化国家为多,而关注西亚、  相似文献   

8.
法国19世纪下半叶首先侵占越南,随后入侵柬埔寨、老挝,最后拼这三个国家为法国在远东唯一的一块殖民地,称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二战期间,法国本土战火纷飞,无暇东顾,日本1940年在没有遭到法国军队顽强抵抗的情况下,轻易地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二战后,法国重振军威,卷土重来,为恢复法国在远东这块海外领地的殖民统治而进行了近九年的“肮脏战争”。最后被越南人民所击败。1954年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下半叶,自由贸易区以特有的形式在俄罗斯远东兴起,成为远东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们的兴起是当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12日,哥伦布首航美洲已500周年。关于哥伦布是否最早“发现美洲”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对哥伦布与其前后“发现美洲”者之比较研究中,看哥伦布在两个文明汇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妥之处,谨请指正。一、对“发现美洲”与“谁最早发现美洲”之争论究竟是谁首先“发现”了美洲大陆,1982年底,联合国在讨论纪念哥伦布1492年10月“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的活动时,发生了一场辩论。冰岛代表团说:哥伦布并不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一个叫列夫·阿列克辛的挪威航海家在公元1000年就登上了美洲。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典型代表,东亚社会现代化存在着复杂的宏观互动结构。如果我们将东亚现代化研究史上的"日本特殊论"和"亚洲停滞论"置于"传统—现代"的背景之下展开分析,就会发现,无论是"亚洲停滞论",还是所谓日本"特殊论",实际上是以欧美现代社会为基准加以展开的,其理论系谱从属于西方,难以洞悉东亚现代化的深层逻辑。鉴此,我们应注意揭示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由激进的"压缩式发展"向"内发式发展"转变的共同历程,超越"西方中心论"和"发展主义"的制约,将东亚的社会发展理论植根于本土,揭示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特殊"与"一般"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缘环境、大国关系和经济需求是新世纪前影响印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新世纪印日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海洋安全和大国关系四个方面。除了经济发展模式的互补性外,新世纪两国之间有了新的经济价值和吸引力。共同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共同的西方民主价值观是两国靠近的政治动因,但其影响力在印日之间存在根本差别。在海上能源安全和航道方面两国需要相互借重,但有三点需要中国特别注意。美国是印日关系的密切的推动者,但其对印日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中国在客观上是印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期,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和参照的现代化进程的铺展和中国国家制度的疾速衰竭,使汉语在世界语言的中心地位也发生了颠覆式的位移,逐渐滑落到边缘地位,"汉字文化圈"也呈现出破裂的态势。21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现代化实践及其重大转型,为汉语的复兴和精神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全新的时代语境和历史背景下,将重新"发现汉语"及其"天下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命题,这意味着以西方文化为轴心的单向度的世界文化秩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以汉语复兴为切入点,中国文化将成为解构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同时,在重新"发现汉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吸收其他语言文化资源的同时,坚持汉语及其文化形态的输出立场,摒弃中西文化之间的二元对立思维模态,建构一种语言的"天下精神",从而使汉语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出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中国的地缘政治动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逐步调整了其传统的不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的政策,对区域合作的态度日趋积极,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明确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即EPA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明显的排斥中国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政治因素特别是日本的地缘政治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着明显的地缘政治战略特征。对于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我国的倾向,我国政府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 90年代的日本经济改革中 ,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是重要内容。从桥本开始 ,历届日本政府曾先后推出多项改革方案。有些措施也已落实并收到了成效。但从总体来看 ,日本金融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一些老大难问题至今并未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也影响到日本经济不能摆脱萧条困境 ,重新走上回升之路。借鉴日本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更应注意掌握推进改革的时机和安排好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优先秩序 ,高度重视解决金融机构的坏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暹罗方面的史料,围绕两国间有关"朝贡"与"条约"的交涉,重新探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与暹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介绍和评述19世纪以来美国的越南研究。作者认为美国的越南研究可以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即19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第一次印支战争到1968年,1968年到越战结束,以及从越战结束到现在。本文的重点在于第二和第三阶段。在每一阶段内则侧重介绍代表性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和观点,并且特别关注政治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21世纪以来,日本逐渐将防御重点由东北转向西南,其中明显带有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通过调整防卫体制与深化日美同盟,日本正在形成事实上的"西南防御"战略。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更进一步推动了其强化"西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日本构筑"西南防御"体系的行为,严重削弱了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基础,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19.
尹允镇  李文娇 《东北亚论坛》2020,(3):90-101,128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文交流是发展国家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人文交流经历了初期开创、全面发展、深化认知三个历史变迁阶段,2019年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的构建,带领双边关系步入新时期。中日关系与人文交流恰如一枚硬币两个方面,国家间的矛盾将会引起人文交流起伏波动。反之,持续的人文交流对于国家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同样具有累积调控效应。各个领域的人文交流“量”的积累最终会带动国家关系“质”的飞跃。因此,要重构中日关系,除了“要超越现代化”的矛盾,还要寻求中日之间长期人文交流的“共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全面转变的历史过程,不等于工业化。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殖民统治时期,部分封建国家的“防御型现代化改革”也可以视为该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上的独立和明确的工业化战略的提出只是这些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志,而不是现代化的起点。因此,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缅甸也有一个缓慢但是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