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避诉是当代中国农民诉讼意识的主流形式。避诉意识既有传统的诉讼文化的制约,又由农村社会现实状况决定,还受司法制度的缺陷影响。它的存在,妨碍了农民自身权利的维护,制约了农村社会文明的生活秩序的建构,阻碍了农村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推进司法制度改革、挖掘传统诉讼文化的合理内核等途径,实现农民诉讼意识由避诉向健诉的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针对“先定后审”、拖延诉讼等现象,在民事诉讼实务界,出现了许多新观点,如:“弱化庭审前准备工作,强化开庭审理”、“推行一步到庭”、“起诉状一本主义”等。审理前准备程序有无存在价值?如有,应如何重构?这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受不同的诉讼价值观的影响,其实质涉及民事诉讼目的是追求诉讼效益,抑或是诉讼公正;是追求实体公正,抑或是追求程序公正。一美国及日本居前程序简介美国的民事诉讼采典型的当事人主义模式。其民事诉讼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诉答程序(Pleading)、证据开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大工业化以及人们权利意识的日益自觉,越来越多的现代型纠纷进入诉讼领域,势必会对建立在个人本位主义上的传统民事诉讼的理论与运作形成冲击。本文试图从诉讼运行中主张与举证的视角,探悉现代型诉讼的运行的特点,并籍以此对传统民事诉讼的理论与构造提出若干改革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受法制文化、诉讼体制、诉讼观念等运行环境影响,审判实践中存有诸多不完善,还需要从证据交换的案件适用范围、证据交换的司法主体、审判人员地位的确立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浅议民事诉讼形式毕玉谦关于民事诉讼形式的理论,法学界至今很少开展专题研究,根据民事诉讼的特点,笔者认为,民事诉讼形式应当是指有关诉讼主体进行民事诉讼,且以一定诉讼权利义务关系所决定的活动方式。为维护和保障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秩序,采取何种形式下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尽管具有强烈的公益性,但诉讼文明往往是在挖掘诉讼本身的私益性过程中而体现出现来的。这种私益性其实就是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追寻诉讼文明的轨迹就要努力探求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主体理念、权利理念、平等理念、自由理念、契约理念和诚信理念分别为民事诉讼提供了人格关怀文明、节奏制约文明、机构均衡文明、意思表达文明、情感沟通文明和信用保障文明。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尽管具有强烈的公益性,但诉讼文明往往是在挖掘诉讼本身的私益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私益性其实就是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追寻诉讼文明的轨迹就要努力探求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主体理念、权利理念、平等理念、自由理念、契约理念和诚信理念分别为民事诉讼提供了人格关怀文明、节奏制约文明、机会均衡文明、意思表达文明、情感沟通文明和信用保障文明。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尽管具有强烈的公益性,但诉讼文明往往是在挖掘诉讼本身的私益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这种私益性其实就是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追寻诉讼文明的轨迹就要努力探求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主体理念、权利理念、平等理念、自由理念、契约理念和诚信理念分别为民事诉讼提供了人格关怀文明、节奏制约文明、机会均衡文明、意思表达文明、情感沟通文明和信用保障文明.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民主政治的飞速发展,民众诉讼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案件量呈井喷式增长的同时,由于人民调解协议本身效力的有限性,人民调解制度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从刑法视角论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在民事诉讼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法院,使法院做出错误判决从而实现其非法目的的行为。诉讼欺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现行程序法制构造,难以应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密切关联且混合并存的复杂案件。在受害人的损害由民事侵权、行政侵权、受害人的过错,乃至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情况下,单一的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均无法高效、低成本且全面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从而实现行政救济与民事救济制度的并行与接轨。  相似文献   

12.
环境民事诉讼分为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环境民事私益诉讼主要由侵权责任法调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由民事诉讼法调整.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环境污染案件和物权法第90条规定的不可量物侵害属于环境民事私益诉讼;环境公害案件和自然环境破坏案件(生态环境案件)属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范畴.为正确处理环境类民事案件,必须准确把握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与物权法第90条的关系以及侵权责任法第68条规定的债务性质,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根本不同之处,如何界定与判定行政争议则是行政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与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依据公法可以解决的争议.判断某一争议是否为行政争议,应当把握主体、公权力、权利义务的特殊性、公共利益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民事、行政诉讼交叉案件,是在法律事实彼此相关联,在程序处理上交互影响或者互为前提的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案件。民行交叉案件种类繁多,这里主要研讨以民事争议为主、行政问题作为附带问题的案件和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并重案件的程序处理问题。尝试从赋予民事审判庭对相关行政行为一定的司法审查权的角度,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制度解决目前我国司法现状面临的诉讼瓶颈。  相似文献   

15.
就民事、行政交叉案件而言,涉及房屋权属变更登记的诉讼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案件。在此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善意取得对于诉讼方式的选择存在着影响,诉讼过程中如果涉及对善意取得的认定问题,应该在行政诉讼中一并解决,而不应采取"民事先行"的诉讼模式,即以善意取得属于"基础民事法律关系"为由中止行政诉讼,告知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善意取得的认定问题。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使得房屋权属变更登记行政诉讼的判决形式具有特殊性。同时,善意取得制度对于合理界定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事公益诉讼的提出是当前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大量涌现却得不到适当解决的情势所需.民事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立法者基于其客观需要和民事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而预先设定的理想目标.它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逻辑起点,由此论及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则、管辖、原告资格认定、诉讼受案范围、证明责任分担、诉讼费用等内容,目的是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全面确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诉讼目的主导着证明标准的构建,证明标准体现着诉讼目的的要求.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在诉讼目的方面的共性是发现真实、促进诉讼,更能体现其特质的是三大诉讼特有的诉讼目的,具体表现为刑事诉讼的“保障人权”、民事诉讼的“解决纠纷”和行政诉讼的“监督权力”,这些特有目的与三大诉讼处理案件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对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法诉讼的反思与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大量产生的经济法纠纷需要得到解决,而司法解决无疑是最后且最权威的办法。对于经济法诉讼的定位,学者们提出了种种有价值的学说,本文通过对这些学说的反思,给经济法诉讼再定位。经济法诉讼是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诉讼类型,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以及经济法的各种特别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法前沿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民事诉讼法中是否需要保留证据制度、再审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等尚需进一步探讨;破产程序应从民事诉讼法中剔除;应当增加人事诉讼程序、法律审、小额诉讼、诉讼费用、第三人撤销诉讼、票据诉讼等规定.另外,起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民事检察监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牵涉到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与程序运行。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对法律监督有损审判独立的忧虑被无端地放大,而程序的缺失又直接制约着民事诉讼中法律监督效能的发挥。涉诉信访与法律监督的制度整合既有利于缓解涉诉信访的压力又弥合了法律监督程序的缺失。同时,改变对法官违法的内部惩戒机制,将惩戒程序的启动、惩戒结果的决定与被惩戒对象所在系统相分离将有助于对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预防与惩戒,最终有助于法律监督的目的即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