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柔性执法的背景下,我国在行政活动中开始践行行政约谈方式,并广泛运用于安全生产、价格管理、税收征管以及食品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由于行政约谈制度法治化水平不高,其实践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我国需要从行政约谈制度的立法、程序、监督、救济等方面提高其法治化水平,发挥其更大的行政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法治建设进一步发展必须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法治的关系、行政强制立法的本土化与国际经验借鉴的关系、加强政府法治与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关系等。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设立行政执行机构;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宝明 《人民论坛》2011,(10):21-23
我国政府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法治建设进一步发展必须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法治的关系、行政强制立法的本土化与国际经验借鉴的关系、加强政府法治与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关系等。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设立行政执行机构;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已有积极的实践,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职权法定化程度不高、行政立法的法治性不充分、行政执法尚未形成制度体系、权利救济制度不健全等。未来要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结合国家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精神,探寻有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成本多年来始终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运行效能和政府的对外形象,也阻碍了宪政体制下法治政府建设的正常进程。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级政府必须引入法治控权思维,从制度机制上寻求降低行政成本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行政学方法论视角下,行政伦理制度化是涉及公共行政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两大领域的一种公共行政学方法,它包括行政制度创新方法、行政伦理管理方法和行政研究方法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这一角度开展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对于创新政府行政制度供给模式、提高政府伦理管理能力、探索伦理行政和法治行政相结合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08,(8):5-5
法制网深圳7月14日电,为有效地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深圳市目前已创建起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并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务院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该市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囊括了制度建设、机构职责与编制、公共财政管理、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服务及信息公开、行政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等10个方面的内容,全面地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早在半年前,一本全面、深入研究行政许可的专著———《行政许可要论》———已经出版,该书由肖金明教授主编。法治建设的重点是法治政府的建设,自1990年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法治政府建设稳步进行,行政诉讼法建立了“民告官”的制度;国家赔偿法取消了政府的豁免权;行政处罚法则引入了听证制度;行政复议法建立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异议制度。行政许可法则在政府法治建设中又迈进了一大步。长期以来,行政审批过多、过滥,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破坏着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  相似文献   

9.
兼具商谈性与非强制性的行政约谈在秉承包容审慎原则的平台经济治理中广受青睐。在灵活应对不确定性、消解公私对峙压力、缓和执法资源不足等功能性标签下,平台经济领域行政约谈也面临着以谈代罚、形谈实罚、屡谈屡犯等现实困境。传统治理领域行政约谈的体系性与标准性的缺失、实效性与互动性的式微等普遍性问题仍然掣肘新经济领域的规制效率。立足平台经济的“破坏式创新”,行政约谈应在合作治理、包容审慎视阈下强化约谈治理过程的开放性、参与性,借助全阶段的信息披露,促使约谈流程由“闭目塞听”转向“多元透明”。因应“刚柔并济”的制度禀赋建构,治理机构仍应科学统筹治理资源,引入信用工具平衡约谈协商性与实效性之间的张力,进而确保治理平台经济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一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制度设计,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行政审判制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司法实践显示,制度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过宽、出庭应诉案件不明确、不出庭惩戒措施乏力等问题,需要通过合理选择出庭应诉负责人、细化出庭事项范围、标定出庭次数比例以及强化惩戒处理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制度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出庭率低、消极应诉以及出庭应诉质效不佳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健全出庭案件法院裁量机制、出庭应诉联合互动机制、司法建议反馈工作机制、统计数据定期通报机制、行政应诉考核惩戒机制等措施全方位建构配套机制。由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该项制度有效预防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初心与价值,有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行政审判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吴兰 《长白学刊》2010,(1):100-104
裁量权基准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法治政府建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严格规则主义不利于实现行政目的,也不利于行政的实质正义,不能实现行政效率,不利于法治政府的真正建立。在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完善行政责任制度、行政裁量说明理由制度、行政裁量先例制度、行政栽量公开制度与行政裁量基准例外制度。  相似文献   

12.
曹鎏 《人民论坛》2020,(5):120-121
当前正处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攻坚时期。从合法行政到良好行政,从形式合法到实质合法,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具有数字(智慧)、行政和政治等多维面向,正在经历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作为,是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行政领域制定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等多部法律,为推动地方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法律法规滞后或者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地方政府行政作为的法定效力和效率。对此,立法机关应当从法律规制上予以解决和完善。从立法层面解决行政作为的难点问题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负有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4.
地方法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地方法治建设也是国家整体法治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地方法治建设在实践层面展开之后,一些结构性不平衡的困境约束凸显出来,如地方政府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地方立法滞后难以顺应发展、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明显、行政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地方法治评价指标尚有瑕疵等。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既需要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地方法治建设可以从优化行政决策制度、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加强地方行政监督、切实保障司法权威、完善法治评价指标、培养公众法治意识等角度入手。推进地方法治建设还需要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地方法治、牢固树立地方法治观念、用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助推法治中国与地方法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行政组织及其官员应对其行政行为承担责任,这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现行行政问责制度设计的缺失,需要通过加强问责体系、异体问责、正当程序建设等措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行政涉及许多实际问题:主要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探索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最终归结为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的问题,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所在是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行政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它前行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思想解放的成果,它未来的发展亦有赖于思想进一步解放。行政法观念与制度变迁的基本走向是:从管制行政到控权行政再到服务行政,从依政策行政到有法可依再到实质法治,从全能政府到职能转变再到行政组织法治化,从单方强制到刚柔相济再到合作参与,从轻视程序到程序合法再到程序当正,从公权神圣到接受监督再到完善监督、救济制度和建立责任政府等。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收费作为政府非税收入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它在各国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我国当前行政收费的无序和膨胀状态不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有违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迫切需要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发展的明确目标。行政相对人公共服务请求权的实现情况,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反映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否落到法治的实处,是我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制度突破口。但该权利的实现,从理论、制度到实践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理论上需要通过逐步厘定行政相对人公共服务请求权标准及范畴;制度上需要依据法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实践中需要采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电子政务平台等措施。突破以往请求权传统思维的局限,可以带来我国公共服务体制的重大转型,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在制度上获得明确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在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方面都是洼地。在当今民主法治理念发展的牵引下,政府日益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尽快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刻不容缓。应从增强宪法意识、构建行政补偿制度的基本框架、确定行政补偿程序、明确规定行政补偿方式、建立和完善行政补偿救济制度等方面加快行政补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