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研动态     
《中国民政》2012,(12):53
"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项目评估会议在京召开2012年11月12日,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项目评估会议。此次评估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总报告及中国老年人福利政策、儿童福利政策、残疾人福利政策、慈善福利政策等十个分报告。民政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徐立,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爱平、副主任刘更光、陈日发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三国同属亚洲和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典型反映东方文化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历程既具有显著相似性,又具有诸多的差异之处。本文主要以中日韩三国近代健康照顾(health care)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方法,从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框架视角比较三国卫生保健制度,以期描述三国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制度变迁的过程轨迹、基本特征和方向,探索三国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福利政策框架的结构性异同之处、共同性规律和历史经验教训,深入探讨东亚福利模式和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功能、角色、地位、作用变化规律,为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比较政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开阔视野     
民政部官员表示:福利政策有钱不会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1月20日在中国社会政策十大创新评选结果揭晓新闻发布会上,为陕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福利价值观发生了深刻转变。现阶段,研究中国社会福利的重建,有必要从福利价值观变化中明确社会福利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加快了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步伐,有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也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进程中,学界提出了"福利社会"理念。这一理念对发展新起点上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决策,愈来愈产生着积极影响。民政部门的职能决定了在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一项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认识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社会福利内涵,全面把握不同阶段社会福利发展的规律,对科学推进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意义重大。本期围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构建,辑发一些研究成果及前瞻性理论,希望能为社会福利政策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在历史的新起点,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江治强 《岭南学刊》2010,(5):110-1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的福利价值观由生存福利观向生活福利观、普遍性福利观向选择性福利观、增长型福利价值观向分享型福利观、道义福利观向权利福利观加快转变。30年福利价值观的变化,反映了在经济社会变化背景下公众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总体看法,对于认识社会福利发展的理念、方向、定位和策略有着深刻的政策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勇 《中国民政》2006,(8):30-32
社会福利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为有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在现阶段,随着福利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福利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扶持,推动民办福利机构的发展,以缓解福利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这不仅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责任所在,也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对广州市民办福利机构的调研为依据,就民办福利机构的扶持政策作初步的探讨,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檀柯 《人民论坛》2012,(35):244-24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际组织和其他欧美国家的协助下,希腊开始尝试建设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但最终并未能成功。结合希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希腊现代福利政策形成机制来剖析希腊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国福利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出核心问题是,在福利多元化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在福利改革中把福利责任推向市场和个人,而国家的管理在退位。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福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并且借鉴近期东亚发达地区的反思和强化国家福利的经验,明确一个被社会政策学科已经确立的思想:国家福利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补偿并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应该在福利多元化中强化国家福利主导的作用,重构中国国家福利。  相似文献   

10.
许兵 《新东方》2007,(11):33-36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设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其实社会救助已经承担了社会福利的许多职能,对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  相似文献   

11.
唐钧 《现代领导》2006,(11):4-4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政策被认为是关于国家与公民的个人福利(广义的)之间的关系,涉及收入分配、民主参与、政府财政等社会领域的社会科学学科。具体而言,社会政策一般包括: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城市规划与住房政策、人口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等等。在欧洲,社会政策的最新发展是将“食品安全”放到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面对台湾地区标准化政策倾向,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政策对两岸及全球经济、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持续贯彻落实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政策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冲击。如果两岸共同推动标准共通,不仅能提升两岸经济和福利水平,而且可以抵消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顺应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大趋势并符合两岸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3.
刘霞 《前沿》2011,(18):132-134
民主社会主义从传统福利社会向"第三条道路"模式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对全球化时代和人类共同命题的适时应对。"第三条道路"理论通过修改补充价值观、调整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福利制度、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道路。对其社会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为二者有着共同或相似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需要避免"福利依赖"问题、科学发展观把"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国家应承担的环保国际责任完成了具体实施、科技创新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等方面"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模式的制度创新与战略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人口问题、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工作同样处于前所未有的结构转型时期。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妥善解决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人口问题已成为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核心议题。本文运用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首次全面评估、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计划生育政策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传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诸多理念性、结构性、体制性缺陷,直接或间接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重的社会后果或新型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现代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看,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笔者从传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世界人口变迁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重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框架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宏观的"以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为基础"(social policy-based)的新型人口政策框架,以取代传统微观的"以计划生育为基础"(family plannjng-based)的人口政策,为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全社会总体的福利水平奠定制度化基础,旨在用现代制度安排与政策框架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元 《长白学刊》2013,(1):139-142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政府的主流话语和实践行动,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综合福利国家、福利多元主义等福利理论与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由"补缺型"走向"适度普惠型"。国家、市场、社区、民间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福利的共同主体,彼此通过合作方式共担福利责任。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儿童福利实践,在国家总体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下,从其政策模式到实践模式也同样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91-2020年三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文本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儿童生存政策、儿童保护政策和儿童发展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儿童政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认为中国儿童政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儿童生存政策;补缺为基础,适度普惠为方向的儿童福利政策和促进综合素养的儿童发展政策。科学的政策评估将是未来儿童政策发展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一国政府对国内经济政策的控制力减弱,并使各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动摇了福利经济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并使福利经济制度由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向工作福利国家转变;它既使国家的经济组织和行为边缘化,同时又推动了福利经济制度在全球的发展。各“福利国家”一方面积极参与、推进全球化和经济国际化;同时又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其改革的趋势是逐步从“普遍性原则”向“定向原则”过渡,社会福利朝着社会化、市场化、私人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中国政府也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主动参与全球化,同时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使社会福利的供给者多元化,加强社区建设,协调和增进中国社区和社会组织在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责任上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钱宁 《思想战线》2004,30(6):70-74
从“机构照顾”到“社区照顾” ,是社会福利输送模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发展的新方向。“社区照顾”的发展 ,不仅是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 ,也是社会福利政策导向的重大改变。发展社区照顾 ,不仅可以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老、弱、病、残、幼等弱势人群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而且可以避免完全由国家提供福利支持和缺乏社会参与的种种弊端 ,同时还有助于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以人为本”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克庆 《传承》2012,(9):70-70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社会福利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最近提出了"福利社会"这一概念,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建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事实上,"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的概念大同小异,"福利社会"的概念更多强调在社会福利中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参与,而"福利国家"概念更多强调国家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20.
唐乐 《传承》2008,(18):104-105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是门类繁多的福利政策无疑使国家不堪重负,并容易造成了新的不公正。因此,各国纷纷开始了各种积极地应对措施,以职业福利替补公共福利,从普及性的社会福利向选择性的社会福利发展,从"福利国家"向"社会型投资国家"转变,促进社会福利开支来源的多元化、丰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