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小平同志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早在“文革”期间,他就以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猫论”闻名全世界。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他反复多次地说:“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整个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的根本任务也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和根本,他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发…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同志的这个精辟论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为什么要改革和什么是改革的问题,揭示了改革这场伟大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解放生产力是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生产力是不断使生产力诸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解放生产力是解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增长;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又要求用更富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代替陈旧了的经济体制。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这个辩证关系,认识不全面,我认为是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讲话中,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本文拟就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一番探讨。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解放论小平同志以高度求实的精神和理论勇气,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要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它和生产力标准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一,三条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精神一致。三条标准提出以前,我们党曾提出过生产力标准。最早论及生产力标准的是毛泽东同志,后来是邓小平同志,而正式出现在中央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与发展,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又一次革命”,“不改革不行”。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沈少林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这一言简意赅的论断,解开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心结,驱散了困绕在我们前...  相似文献   

7.
魏文章 《现代人事》2001,(11):30-31
首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市县乡机构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我们进行的市县乡机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扫除阻挠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保证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可见市县乡机构改革的目标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完全吻合的,就是追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陈孟平邓小平同志的经济发展观,不仅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而且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经济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小平同志首先是根据党和人民在建...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部关系及其意义陈建新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小平同志在九二年初的南巡讲话中,作了新的科学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科学概括,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包含了三个基本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一经提出便受到世人注目。江泽民同志对此给于了高度评价,指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他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我在反复学习思考中深深感到,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思想内涵非常深刻,在哲学上的贡献也很大,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其自身含义来讲,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1.
浅谈企业改制的理论思路易呈学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指示精神,作出决定: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  相似文献   

12.
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社会主义是实干干出来的。一石击起千层浪。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讲话精神促使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各地一浪高过一浪。讲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关键在于小平同志用一种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在改革开放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是由邓小平同志一手开创、随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当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谆谆教导和告诫全党全国:“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小平同志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说";创立了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动力论";丰富了生产力因素的内涵;明确了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新概念。小平同志小康社会的思想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观《邓小平文选》三卷,结合《纲要》学习,我们发现,小平同志论述得最多、最深刻、最系统的是关于中国的发展问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对我们来  相似文献   

16.
5月25日,河南省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理论界专家、企业家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认为,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指针。深入地领会和掌握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的同志认为,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体系,包含以下基本要点;(1)选择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加快生产力发展;(2)计划和市场是方  相似文献   

17.
“十五”计划和发展目标“十五”计划的重要性在于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初步建设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将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更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十五”计划的《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的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者讲全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反复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比较经济思想研究,其主要内容体现在经济发展比较、经济体制比较、经济政策比较三个方面。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围惹经济发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经济发展比较邓小平同志通过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模式等。1.发展目标———实现“四化”。邓小平同志通过比较近10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迅速发展,“亚洲四小龙”在蓬勃发展,而我们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习邓小平关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余健明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小平同志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其中之一就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