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3,(3):23-23
问:我原是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农民,9年前因城市建设土地被征用,后由政府协调进工厂当了非全日制的小时工,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失地农民都是被人忽视的对象。他们的土地被征用,手握一定的征地补偿金,是坐吃山空?  相似文献   

3.
流沙 《时代风采》2014,(16):28-28
想趁还能干活的时候出来打打工、补贴家用,没想到出来之后他再也未能踏上家乡的土地。53岁的唐兴旺,原本儿女都已成家立业,正是处于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再加上家里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之后,虽然身份还是农民,但基本上已经没农活可干。唐兴旺决定选择离家不远的省城昆明作为打工地方,可来到昆明之后,由于年龄太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唐兴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7,(8):47-47
问:我今年24岁,家住沈阳市郊某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0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和学校的要求,我将自己的户口从当地派出所迁入学校。2006年,本科毕业的我又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村里的部分土地被征用了。很快,土地征地补偿款就下来了。去年9月,村里制定了分配方案,每人4.13万元。可当我父母和村里人去领钱时,  相似文献   

5.
曹旭峰 《工友》2006,(3):16-18
阅读提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发展经济,一些政府企业屡屡征用农民耕地,失地农民往往在“土地换工作”的承诺下进厂当工人。然而,他们往往进厂后不久,就被企业以种种理由“下岗”,在土地和工作“双失”后,他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给社会安宁带来了隐患。本刊2005年第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2008,(5):58-58
贵州兴义市桔山新区是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而开发的新区,新区内园国家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达4210人。在新区建设的10年中,他们告别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新区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实体达到500个,年创产值6000余万元,失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建设初期的900元增加到3800多元。  相似文献   

7.
重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地方违法征占农民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生计安置,引发大量农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农村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补偿安置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建议重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3,(12):1-2
土地流转改革,让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权 据报道,安徽省宿州市蛹桥区迎最近来了一个新鲜事物——土地流转信托,将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从而定期获得信托收益。这是安徽省在20个县、区将要开展的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中的一例。按照改革的规划,今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转让、出租等方式流转,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和农民住宅建设小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在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隋洲村了解到,这里能用机耕耕作的土地都被当地农民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全国种粮大户陈秀国。当日,把3.62亩耕地流转给了陈秀国的该村农民王要福边数着1810元钱边对笔者说:“这下省心了,我可以全身心在外打工挣钱了。”截至当日,冷集镇共流转土地3200亩给了陈秀国。谷城县已流转土地5万多亩。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农民如此青睐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他很朴实,却不简单;他很传统,却善用科学。他的性格总是不紧不慢,微笑中透出一个耕耘了近20年土地的农民特有的从容。他就是刘进良,一个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利兴村土生土长的以耕田为毕生事业的农民,一个在2007年度被光荣地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切接见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10,(6):41-41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业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民的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和土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民家庭小型化和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迫切需要建立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说,去年年底,按照中央“全国10%左右的县开展新型农民保险试点”的要求,国务院社会养老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批复了27个省320个县作为全国试点。截至5月初,已有5199万人参保,占试点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的78%,1633万名经确认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已按月领取养老金。  相似文献   

12.
工龄答疑     
问:我原是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农民,9年前因城市建设土地被征用,后由政府协调进工厂当了非全日制的小时工,上班3年后被工厂招为了全日制工人。工厂实行计件工资,我对工龄没有什么概念。去年实行创新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人员重组,我因学历低、年纪大等原因被精简。在发放经济补偿时才感到了工龄的重要性。我想问,我征地前的"农龄"、非全日制工作的"时龄"应否计入"工龄?"答:工龄事关工人的切身利益,并非小事一桩,它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职工年休假;医疗期;病假  相似文献   

13.
刘朱婴 《农村青年》2008,(11):17-23
连续多年,浙江省上虞市农民不断为土地问题上访告状。2008年9月3日,为进一步了解土地纠纷的原因以及政府部门如何在土地管理中维护农民利益。记者给上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发函联系采访。9月8日,赶到上虞的记者被市委有关部门“婉拒”。理由是“上虞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土地问题很敏感,讲不清楚,不好谈”。之后,群众向拟到基层采访的记者反映,有些乡镇干部已经接到上级电话,不便接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9.4亿农民占据了人口大部分,农民主要特点是:人口数量庞大居住在农村地区,承包经营土地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温饱问题尚可解决,收入稳定感不强,最经不起疾病等突发事件。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患病治疗情况是小病能扛则扛,不能扛就举债就医,有的甚至因治疗费问题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10,(8):47-47
问:我妻子1997年随我职称享受“农转非”待遇,但妻子没有得到工作安排。我农村有住房,“农转非”后房子空着。2006年家乡土地征用拆迁,为配合拆迁办理事宜,我把妻子的户口迁回原籍。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2007,(6):52-53
农村青年杂志社编辑部: 我们是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永一村中围、舍昌、合兴三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代表,我们在今年的《农村青年》杂志上看到了许多为农民说话,曝光非法倒卖农民土地的文章,心里都感到十分高兴。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向贵刊反映我们村原村官等有关人员多年来利用职权强征、占用、倒卖农田与耕地等有关问题,希望贵刊能帮我们找到一些法律方面专家给我们进行分析和正确的指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快收回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刘朱婴 《农村青年》2007,(11):13-16
蠡园位于无锡西南五里湖畔,相传因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湖上而得名。其三面临湖。亭、廊、堤、塔傍水而筑,颇具特色,为江南名园之一。 农民陆平华、蒋阿兴都是在这块风光旖旎又浸润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土地上长大的。他们所在的乡过去就叫蠡园乡。拥有3600多亩地的葡萄。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 后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被占用。蠡园乡的葡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再往后。蠡园乡改为街道。陆平华、蒋阿兴这些种了20多年葡萄的农民几乎无地可种了。他们一度陷入失去土地以后的痛苦和迷茫当中。 对于农民来说,安身立命的土地越来越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相似文献   

18.
湖北农民杨友德自制土炮,建起“炮楼”,两次打退“强拆队”,勇敢捍卫自己土地权益的举动,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一片激赏,被许多人誉为当代的“农民英雄”。不过也有人质疑:用这种办法能打退一次、两次强拆,要是他三次、四次再来怎么办?杨友德究竟能坚持多久?  相似文献   

19.
乡言 《农村青年》2010,(12):1-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杜甫这一宏伟的美好愿景,如今在中国农村大地上,似乎正在成为现实。一座座时尚现代的华屋广厦,仿佛天上的馅饼一样,稀里哗啦地往农民头上掉,想不被砸到都难。奇怪的是,被这些广厦所“庇”的“寒士”们,好像脸上并没有什么“欢颜”,  相似文献   

20.
他曾经年少轻狂。因打架致人重伤。在铁窗内度过了三年刻骨铭心的生涯;他曾经一贫如洗。靠东挪西借1700元钱起步发家;他曾经贩运生猪。抢占了当时攀枝花近四分之一的生猪市场;他也曾像“马锅头”一样。贩卖水果和木材。往返穿梭在川滇线。经受了出生入死的考验;最终。他在家乡的土地上找到了人生之路。带动眉山、乐山的5000多户农民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优质杂交竹上万亩.每年为农民增收千万元以上。而今。他又发动农民规模种竹10万亩。打造中国西部第一“中华民俗风情文化村”。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