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开始制约人类发展之时,"低碳"被许多国家公认为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低碳"要具有现实价值,必然依赖于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的发展,但所有这些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人类生态观念的变革、社会生态文明的形成。大学生是"低碳"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应率先形成低碳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2.
能源安全与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困境,人类需要考虑的并不仅是经济可持续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低碳经济"正是在这种严峻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人类"自我救赎"而"诞生"的。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阐明了各级政府的调控作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只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低碳经济发展才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意见,表达了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改变才能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观点,并从技术创新、政策导向、节能减排、吾唯知足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国莲 《前沿》2010,(24):52-54
低碳走向时代前台根本上源于人类的问题自觉。低碳时代必然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实践形态或实践表征,主要表现为: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形态;气候政治成为国际政治新格局调整的重要力量;低碳科技成为科技创新的新模式;低碳文化成为新的文明形态的文化样式。低碳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引领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嬗变,需要我们以前瞻的眼光和深刻的认知把握其战略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要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早日布局,抢占先机,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衔接,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相统一,推动我国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5.
王经北 《前沿》2011,(9):173-177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低碳概念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些契机:可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可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以帮助扭转伦理观。但另一方面,低碳社会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低碳对减少环境污染还存在疑问;低碳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低碳在实践中面临不少困境。因此,我们应该对低碳作细致深入分析,以求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6.
经济、政治、文化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但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对经济、政治、文化之间以及"三个文明"之间辩证关系的阐释,而不太重视对经济、政治、文化与"三个文明"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从学理性角度对人类社会进行了纵横剖析,认为经济、政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横切面,是社会形态质的规定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纵剖面,是社会形态量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们城市发展管理思维的挑战,应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为平台,优化城市规划决策流程框架,制定北京市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标准,对目前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作出目标及方法上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观念。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要根据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充分发挥对全国其他城市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示范作用,从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8.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
子凡 《两岸关系》2010,(3):34-3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10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成为焦点问题。“低碳经济”成为未来中国新的发展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1.
低碳行政意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低碳行政意识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增强政府低碳行政意识,把公务员的低碳行政知识、低碳行政情感和低碳行政行为作为低碳行政意识的考量指标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低碳行政意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媛  彭攀 《理论月刊》2010,(4):39-42
"低碳经济"是继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新变革,是人类关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以生态哲学的视角,审慎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塑造低碳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战略任务部分中,提出了重庆要实施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势头强劲,支撑绿色转型的社会基础不断壮大。然而,当前节能减碳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瓶颈,绿色消费潜能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竞合的国际博弈日益激烈。因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从前瞻视角探讨如何将绿色低碳转型措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一个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应的概念,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明的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正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西部作为我国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为切入点,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剖析其成因,认为: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是形成"困境"的价值观根源;2、"唯GDP论"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形成"困境"的制度性根源;3、关于西部地区战略性生态功能的滞后定位则是形成"困境"的历史性根源。以期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探寻有效策略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消费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文明是一种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是生态文明在消费领域的一种诠释和延伸,包含着遵循伦理消费、提倡适度消费、鼓励绿色低碳消费、实施可持续消费等多重内涵。它的提出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对完善生态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红 《世纪行》2013,(4):11-12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国家首都,率先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