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把汉字写得好看。中国的文字、艺术、文化,莫不与书法息息相关,须臾不可相离。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的依止处。——衣雪峰"熊秉明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且不论这个论断是否有失偏颇,至少熊先生说出了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相生相伴,是中国文化之独特代表,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共通性,使其具有"走出去"的独特优势。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必将对世界文明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加强书法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措施,目前书法教育已经具有社会重视、政策支持和国内外中国书法学习盛行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该文认为,构建以书法教育为核心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重点是要提高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树立正确的书法创作价值观和教学观;建立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一社会多方共建的一体化书法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书法是写字方法,是一种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古人也说过,书法当随时代,各种书体应运而生,书法名家大家,与时俱进,各领风骚,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璀璨群星,列于河汉。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爆炸,中国书法艺术又该如何定位,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我以为,书法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宇宙之瑰宝。书法博大精深,应该叫宇宙书法。众所周知,大凡民族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正>听起来有点故弄玄虚。其实就是这样。它不止于此。人们常习惯于分出个三六九等,尊卑梯次。就拿书法文学和相近学科来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的最高境界是佛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符号化。书法不但在艺术门庭中居于首席之位,甚至说成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也不为过。文字的雏形一诞生,中华民族的灵魂便也附  相似文献   

6.
于晗  周晶晶 《人民论坛》2022,(7):120-12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全球化的环境当中,中国的武术、戏曲、绘画、书法、诗歌等文化符号在海外不断掀起热潮。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它具备中国其他艺术没有或较少涉及的诸多特点。当前,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还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主要表现为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输入的逆向困难、中外文化传播的分渠而流、“汉字文化圈”外受众的信息盲视等。要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创新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路径、策略,推动中国书法获得更好的接受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青年探索》2013,(1):97-I0001
中国汉字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精髓。为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素养,广州市绿翠中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书法特色教学。  相似文献   

8.
言恭达 《群众》2013,(8):80-82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书法     
吴心 《黄埔》2006,(2):46-47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中国汉字的发生与发展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离了汉字,则无从谈起书法,而只要说汉字,就不能不说书法,书法史与汉字史不可分割。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书法史便从甲骨文始。甲骨文带有原始图画的形迹,构图形象简练,其成字本身就是艺术结晶。由于甲骨文是以刀刻于甲骨等兽骨上,用笔自有特点,虽然古人未必有意识追求刻字的艺术美,但甲骨文这一文字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刻写的美感风貌。甲骨文从被发现至今已100余…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书法大家与金坛结缘,也没有想到金坛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这么高的地位"。在听完金坛书法简史讲座后,常州市金坛区政协委员吴俊感慨地说。书法记载文化,传承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下旬,在金坛第七届读书  相似文献   

11.
<正>侯拥军,男,汉族,1967年4月生于山东省章丘市,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书法艺术。真草隶篆、甲骨金文皆潜心苦研,习而不辍。学技法、悟书道、习古人、拜名师。书法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书法总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活力的。书法家候拥军先生以别具一格的书法生命经验,将在这一点上给这个时代更多启示。记者:候拥军先生好!今天很荣幸您和我们聊一聊您的书法创作,从您这汲取更多知识。请问侯院长您是从什么时候学习书法的?您认为学习书法从什么地方下手?候拥军: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有人说: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等星。也有人说:李叔同就是一座博物馆。李叔同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确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卞文 《黄埔》2011,(4):60-6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汉代杨雄说得好:"书为心画"。书法以它特有的"形态"表现着书法家的意境,它那跃然纸上错落有致的点线是境界中智慧的体现。滕墨之的书法以情为基石,以意为书法的生命力,以丰富的书法人生感悟为涵养,在灵动间畅想,开创了一代美妙书风。书道尚意,得意可以通神,所以书法全其意而已。而要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2,(8):52-53
将自己的政治抱负、文化素养、人生境界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篆刻、书法、素描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自己的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当代文化情怀,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笔墨当随时代"的意识,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修养——这就是“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给广大观众的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荣宝斋     
《北京观察》2012,(4):2
正人们常说,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来北京不行;要了解老北京,不来琉璃厂不行;要了解琉璃厂,不来荣宝斋不行。历史上,荣宝斋是有全国性影响的书画店,今天,她已经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代名词,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樊和平 《中国发展》2011,11(6):72-77
书法通常被当作艺术。然而,如果将中国书法仅仅理解为一种艺术,那就曲解和委屈了书法,误读了它对于中国民族的深刻意义。在其他文明中,书法也许只是艺术,但在中国,它却是文化本身。书法、书法史,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图表,演绎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构造。书之"法"与人之"法"统一,赋予其"方不中矩,圆不副规"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国式自由意境;刚柔性格,进退智慧,演绎着"志在飞移"、"将奔未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大智慧,"书写"着儒道佛三位一体的极富弹性的安身立命的基地;真善美贯通,表达了"风骚之意"与"天地之心"的天作之合,沉默庄严地演奏着中国人高明悠远的灵魂协奏曲。  相似文献   

17.
李金娟 《求索》2011,(1):96-97,15
自汉代,禅经思想由印度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于是,禅学在推动中国艺术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与禅经有关的造物艺术品大量出现。魏晋以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禅经造物与装饰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艺术表现形式,折射出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外文艺交流史的发展脉络。从这一意义上讲,将禅经艺术纳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范畴,不仅可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和范围,同时也将为研究中国艺术民族风格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9.
<正>曾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体现,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和精神属性。正如西方的文艺复兴有力地促进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兴起,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民族复兴征途中,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了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艺术样式和作品,而主要是指贯穿于我国文化传统中的那种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