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于1978年家畜疫病普查时,在靖县垦山口公社发现了牛鸟毕吸虫病,其后在通道、会同、怀化、芷江、黔阳等县解剖废牛时亦均于肠系膜血管中查出虫体。为此,于1978~81年进行了对本病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嗜皮菌病的诊断及其病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的一种动物皮肤传染病。此病由Van Saceghem于1915年首先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发现,并作了原始的描述,当时称之为“皮肤接触性传染”。后来在尼日利亚、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加拿大、印度等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在美国于1961年才证明有此病流行。本病可见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牛、马、绵羊、山羊等家畜和鹿、斑马、羚羊等野生动物以及人的自然发病,家兔、豚鼠、小白鼠等均可实验感染。  相似文献   

3.
利用病原检查法在甘肃省42个县市对1311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边缘边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5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文县、康县,感染率为3.33%~6.25%;大巴贝西虫分布于两当、天水北道、康县、成县、清水、崇信等地;瑟氏泰勒虫分布于陇南山区、陇东高原 及夏河、临夏、天祝、武威、张掖、定西、临洮等地,感染率为4.16%~100%;环形泰勒虫分布于临泽、民乐、安西、高台、敦煌、永昌、民勤等地,感染率为24.3%~90.32%;边缘边虫主要分布于陇南各县及崇信县。这次调查中发现的大巴西虫和边缘边虫在甘肃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1953年以来,Rigdon、Raklhmanov、Dougherty、Cowan、Malkinson、凌育燊等先后对自发性鸭淀粉样变性进行了研究。Rigdon、Thomson、凌育燊等分别用炭疽杆菌石蜡油疫苗、甲基胆蒽、浓缩烟、聚氧烯山犁醇脂肪酸脂80、矿物油以及大肠杆菌抽提物等诱导了鸭淀粉样变性。虽然,一些学者根据人的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长期慢性化脓性和广泛组织崩解、慢性传染病、肿瘤等疾病,以及用抗原物质能诱导哺乳动物的淀粉样变性的事实,提出了有关淀粉样变性机理假说,即淀粉样变性是免疫内环境稳定性失调的结果。但最近却有学者认为,把主要作用归咎于免疫反应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提出淀粉样变性的被诱导决定于炎症反应中的某种因子。  相似文献   

5.
水中毒综合症是由于动物短时期内饮水过量,导致机体水过载所发生的细胞水合作用综合症,又称水中毒,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牛)。最早于1922年由Wier等首次发现人的水中毒综合症,进而于1936年由Ascoli、Harvey及Fernenge等分别报道了犊牛水中毒综合症的自然发生病例。我国于五十年代初,在南京地区发生过犊牛水中毒综合症。近年来,先后在山西(1979,1986)、新疆(1984)、吉林(1985)、北京(1987)等地,见有牛、猪、马的水中毒综合症的自然发生病例,并造成一定死亡(马的致死率为11~50%,  相似文献   

6.
我国耕牛的膀胱肿瘤发生与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Var latiusculum (Desv)Undew)和毛叶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i]的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相关。蕨和毛叶蕨是蕨科(Pteridiaecae)蕨属(Pteridiun Scopoli)的两种植物。前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好生于酸性土壤;后者主要分布于亚洲温热地区,好生于钙质土壤。国外对蕨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取得了生态、毒性、致癌性和防治等方面的一些资  相似文献   

7.
吉氏巴贝斯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犬、狐、狼等动物的血液原虫病。该病1910年发现于印度的犬和狼,随后在锡兰岛、马来西亚、埃及等地广泛流行。1987年吕文祥在国内报道了发生在河南卢氏县猎犬的吉氏巴贝斯虫病,随后南京地区不断有该病的爆发流行。本研究对流行于南京地区的犬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住肉孢子虫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之一。住肉孢子虫寄生于家畜(马、牛、羊、猪、驼、鹿、犬、猫)、鼠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等动物,也寄生于人。我国青海、甘肃均有本病发生;新疆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10月对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山区牦牛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利用病原检查法对我国26个省(区)的3184头牛进行了牛蜱传性血液原虫调查,并研究了不同生态地区虫种的分布特征。调查共发现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和边缘边虫7种病原。双芽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感染率为0.97%~1.5%,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牛巴贝西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38%~56.66%,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大巴贝西虫分布于河南、甘肃、辽宁、新疆等省(区),感染率为16.65%~4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和刻点血蜱。环形泰勒虫分布于宁夏、新疆、内蒙、甘肃等省(区),感染率为17.24%~35.30%,媒介蜱为残缘璃眼蜱。瑟氏秦勒虫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感染率为34.67%~100%,媒介蜱为长角血蜱。突变泰勒虫分布于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区),感染率为45%~55%,媒介蜱为刻点血蜱。边缘边虫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感染率为20%~79.31%,媒介蜱为微小牛蜱和镰形扇头蜱。  相似文献   

10.
肉鸡腹水综合症最早报道于1946年,随后在一些高海拔地区接连发生,近几年我国也有发病。该病多发于3~4周龄的肉鸡,死亡率高达42.4%,对肉鸡业造成极大损失,已引起了兽医界的关注。但对发病原因众说不一,Julian等(1987,1989)认为能量摄入过高和生长过快与本病有关,而Maxwell等(1990)、Witzel等(1990)认为缺  相似文献   

11.
印度总理拉奥于6月28日~7月2日访问了俄罗斯,这是冷战后第一个访问俄罗斯的印度领导人。访问期间,拉奥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等就双边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合作等问题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11个文件和协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拉奥此行对印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简称猪链球菌病)是四川省近年来传染快,来势猛,死亡率高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国外于1945年Lancefied报告过在母猪和仔猪中发生由链球菌引起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后来,报告以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脓肿、关节炎、脑脊髓膜炎、心内膜炎、乳房炎等居多。国内广西、福建等省区于1963、1965年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四川省于1976年秋在内江地区安岳县开始发生,疫情很快扩大到川南、川西、川东等50多个县(市),至197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病90余万头,死亡30余万头。乐山地区于1976年底开始传入,截  相似文献   

13.
东亚文化圈立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呈现出复兴之势。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四个要素。汉字作为其他三个要素的传播承载工具,在文化圈形成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形成发展、衰退削弱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14.
甘肃结节线虫Oesophagostomum kansuensis Hsiung et Kung,1955是寄生于绵、山羊盲肠、结肠内的一件线虫。首先由熊大仕、孔繁瑶(1955)发现并定名,后来沈守训(1979)又作了详尽描述。这种线虫分布在我国的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省(区),对养羊业为害严重。其生活史尚未见有报道,我们于1981~1983年做了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制复合体理论包含多利益攸关方与多边治理等两种治理模式,在应对网络空间治理等复杂性全球治理议题时有很强的解释力,它同样适用于复杂的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体制复合体理论中所包含的多方和多边治理两种治理模式,可以分别应用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不同领域治理议题中。如在算法歧视、伦理问题、就业问题、数据安全等议题适用于多方治理模式,而与全球经济、安全、政治相关的议题更适用于多边治理模式。最终,通过多方和多边等体制复合体包含的多种治理模式共同构建起以标准、规范、规则和机制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槽盘吸虫病系由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和羚羊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寄生于羊小肠前段所引起的吸虫病。在我国这类吸虫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昌地区、云南省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地区的十二个县。寄生宿主除绵羊和山羊外,邬捷(1959)报告印度槽盘吸虫还寄生于四川的小熊猫体内,最近,贵阳医学院(1976)曾在贵州的猴体内检获这类吸虫。我们于1962~1963年在贵州绵羊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诊断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能抗严寒、耐酷暑、耐饥渴等生物学特征,对荒漠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但是,我们于冬天把贺兰山西侧的阿拉善双峰驼迁往贺兰山东侧的宁夏引黄农溉区进行试验,入夏以后,骆驼出现精神不安、食欲减退、反刍无力、清瘦等不适应现象。为探索生态环境对双峰驼分布、生存的影响,给发展养驼业和防治驼病提供依据,我们于1980年7、8月间就环境因素中气候条件对双峰驼生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别名有醉马芨芨、醉针茅、醉针草、马尿扫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及内蒙、西藏、四川等地。据许多资料记载,醉马草可引起马属动物、牛、绵羊、山羊中毒,并发生一系列症状,严重的还可引起死亡。笔者调查了醉马草分布较多的甘肃山丹县,宁夏同心县、海原县,这些地区都有马属动物发生中毒的病例,但未见过羊发生中毒。为了解醉马草是否会引起羊中毒,笔者于1986年12月和1988年9月,先后两次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醉马草的毒性试验,并用马、驴、兔子作了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9.
猪浆膜丝虫(Serofilaria suis)通称“猪心丝虫”。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先后报告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成虫寄生于心脏等器官的淋巴管中,常在心外膜形成丝虫性内芽肿结节。某地为猪浆膜丝虫病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在40%以上。笔者在该地的屠宰检验中于腹腔淋巴结中发现了猪浆膜丝虫的微丝蚴及由该虫引起的淋巴结病变,前人没有报道。特将发现经过、病理变化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解世红 《和平与发展》2015,(3):50-63,112
全球区域一体化始于欧盟(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东盟,后扩大于南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推动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由于该组织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环境有许多掣肘因素,因此合作进程发展缓慢。目前,南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印巴冲突、各国互信度不高等,都阻碍了其内部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与南盟的合作,较之与东盟、欧盟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盟加强与中方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