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兰州兽医研究所曾试用青、链霉素治疗嗜皮菌病,取得显著效果(见本刊1983年第1期)。为进一步肯定疗效,于1983年对四川省炉霍县宗塔公社自然发病牦犊牛1205头进行治疗,其中双抗组治愈率为89.13%,青霉素组治愈率为93.71%。  相似文献   
2.
嗜皮菌病的诊断及其病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的一种动物皮肤传染病。此病由Van Saceghem于1915年首先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发现,并作了原始的描述,当时称之为“皮肤接触性传染”。后来在尼日利亚、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加拿大、印度等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在美国于1961年才证明有此病流行。本病可见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牛、马、绵羊、山羊等家畜和鹿、斑马、羚羊等野生动物以及人的自然发病,家兔、豚鼠、小白鼠等均可实验感染。  相似文献   
3.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致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在由单一微生物引起的动物疫病中,没有几种象刚果嗜皮菌病那样致发各种动物发生如此惊人的临床病象。不仅对所有年龄的牛、羊、马属动物及许多野生动物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人也有自然感染的报道,而且刚果嗜皮菌无宿主特异性。本病虽已  相似文献   
4.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一种以草食动物为主、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对非洲国家危害严重,被列为毁灭性的疫病。我国自1980年在甘肃省甘南地区,1981年在四川省甘孜地区和青海省黄南地区的牦牛中发现有此病流行以来,不少同志对此病的传染蔓延情况十分关注。现将1983年嗜皮菌病流行区域的调查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是一种对多种病毒都比较敏感的细胞,在病毒学研究工作中较为常用,实践证明,犊牛甲状腺初代细胞的制备要比犊牛肾等初代细胞困难。几经失败后,我们参考国外有关资料重新拟定制备程序,从1982年6月份起按照这一程序先后制备了8批犊牛甲状腺细胞,多次获得成功。现将制备程序发表于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