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西日报社高级编辑、研究员,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信的《制度、不确定性与经济转型》一书,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社出版。该书用一种全新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即制度不确定性思维方式,来观察、思考、分析当今经济转型问题,对制度、不确定性、经济转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济学视角的新探索。第一,该书注重学术价值,即思想性、理论性、前瞻性。一是从制度不确定性理论视角来探讨经济转型,为经济转型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二是提出  相似文献   

2.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意义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经济系统,并按照地域分工与协作的原则进行最优产业布局和实现最佳城乡结合.而任何区域最优产业布局和最佳城乡结合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成,而是要着眼未来,特别是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影响是否阻碍进一步扩大地区再生产。但是,过去的区域经济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这一问题,把区域经济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置于资源利用的生态非持续性模式中.因此,引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理论适合实践上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经济学中,…  相似文献   

3.
地缘经济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地缘经济的过程中,要从人地的互动关系,将地理环境和区域因素作为参与人们之间关系的能动变量来加以研究。地缘经济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它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从政治逻辑转向经济逻辑的过程中生成的。研究地缘经济学旨在为各民族国家展开国家经济战略服务,所以业已形成了一些有各自民族国家特征的地缘经济学流派。如美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意大利学派等都丰富和发展了地缘经济学。地缘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如其他经济学一样,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将可能出现更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向径。  相似文献   

4.
由张信、夏连仲主编的《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辩证法》一书,最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六部分构成:给论;第一篇,邓小平经济建设中心论的辩证法;第二篇,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论的辩证法;第三篇,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论的辩证法;第四篇,邓小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论的辩证法;第五篇,邓小平辩证法思想概论。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该书在国家课题中跨哲学和经济学研究邓小平理论。在很多方面具有独创性。该书牢牢地抓住了“一个中,G,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在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体现,很好地展现了邓小平理论以改革、稳定…  相似文献   

5.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可能径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漪 《求索》2008,(12):32-34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经济学中,地理位置虽作为贸易量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但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其理论含义并没有得到强调,新经济地理学力图把“空间”因素引入对区际贸易的分析,通过把运输成本作为“空间”因素纳入区际贸易模型来解释贸易量,这是新经济地理学更甚于传统区域经济学的地方。然而,随着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网络经济的出现,区域经济学将可能出现新的发展径向。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充分运用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主要解决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环境污染的控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经济学视角看,循环经济理论触发了对稀缺、效率、产权和市场等经济学核心问题的再认识,是对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循环经济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与中国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就从制度变迁层面提供了一个考察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视角。当前区域政策理论忽略了对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利益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研究还不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学在区位理论、研究方法、主体定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研究也将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家理论的研究方面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科对象的确定,是该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存在的基本条件,是该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基础。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的深入研究,在对经济学对象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上的科学革命,建立了马克思经济  相似文献   

9.
《求索》2003,(3)
汪安佑 ,男 ,1 963年 3月出生 ,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曾先后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 (湖南财经学院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经济学》高级研讨班、北方交通大学。现为中南大学“区域经济”硕士点“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等方向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应用经济学和管理理论。其研究方向为 :经济学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知识经济学 )及企…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与实践》2010,(5):F0002-F0002
苏雪串: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集中在城市化、世界城市、产业结构、收入分配、西方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演变等领域。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绝对同一性、先验性、线性的形而上学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基于辩证思维,将资本、市场、效率、公平与人、辩证法统一于经济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的辨证理性、实践理性及价值理性的统一。其中,辨证理性着重探讨其辩证思维方法论,即它如何用辩证法精神破除了资本逻辑的同一性、抽象性、颠倒性,并强调经济学的辩证的同一性、开放性、整体性等思维;实践理性着重探讨其现实的革命性意义和影响,也即如何用中国话语讲中国的经济故事,同时为世界经济学贡献中国智慧;价值理性着重探讨其扬弃资本主义经济学单纯的经济合理性,强调经济学科的价值性,坚持以人民性作为其基本价值立场与诉求。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生态经济学是关于人类旅游经济活动与景观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虽然这一分支学科尚未独立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有不少文章涉及到旅游生态经济问题,其学科理论体系已略有端倪。随着旅游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两门学科更加紧密地结合,旅游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必将日益完善、成熟,并通过实际应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而获得发展。本文就旅游生态经济学科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认识。1旅游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由旅游区的旅游经济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相互耦…  相似文献   

13.
肖仲华 《求索》2012,(3):17-19
幸福经济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学理论范畴,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没有成为广泛认同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有必要对幸福经济学的由来、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假设、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及已有的基本结论等经济学理论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和探析,为幸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空间的经济学新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无法脱离空间。经济学研究地理空间产生了一系列关系紧密、研究对象各有侧重的学科,如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地理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廓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基础。空间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地理空间的前沿,这一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经济过程、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不仅它们自身,而且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数量变化和数量关系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数量分析在经济科学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关注数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一、数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圈域经济的形成规律及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城市圈域经济的形成规律及特点罗明义城市圈域经济作为一种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摸式,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基础上,伴随着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私法的经济分析是法律经济学的一个前沿问题,而明确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应当是对国际私法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及任务、国际私法的要素、国际私法法律关系和国际私法冲突关系等层面来分析和界定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范围,为继而研究国际私法经济分析领域的其他基本理论和概念,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学研究空前繁荣,许多新兴经济学科因此应运而生。但令人遗憾的是,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城郊经济学的研究,则迄今没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这种格局,与协调我国城乡经济关系、大力发展我国城郊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认真分析导致这种格局的深层根源,进而加强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不无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城郊经济学在我国之所以一直寄人篱下,没能从城市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学中独立出来,主要根源于两方面的困惑:一是主观上的,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城郊经济学这门新学科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二是客观上的,表现在人们不能  相似文献   

19.
近读不少文章,忽然发现中国经济学冒出了一个问题:经济学究竟讲不讲道格呢?这的确令人费解。当读了《“不道德”的经济学》、《道德·功利及其他》(分见《读书》1998年第6、第7期)等文章后.得出这样的推断:这是一场未直接挑明的经济学圈子内的争论.其代表人物一边是何清涟.另一边是一些所谓的“过渡经济学派”的人物,如盛洪、樊纲。(盛洪《经济学的中国学派》,载《学问中国》)这样说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言说双方的基本言论何重点和风格的差异.作为当代经济问题的研究学者,他们研究的总体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所谓的…  相似文献   

20.
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学者虽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消费需要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并对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把消费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理论经济学科进行研究,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尹世杰教授便是较早从事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之一。1979年4月28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两篇关于消费经济问题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其中尹世杰在《加强对消费经济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消费经济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的观点,开始把消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1982年9月,全国经济学界许多学者,专家聚集湖南湘潭市,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消费经济学学科建设讨论会。1983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尹世杰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