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我国表现为较大的东西部经济差距 ,这种状况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中 ,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 ,政府应该转变职能 ,立足于市场 ,着力于完善市场机制 ,培育市场主体 ,改善西部投资环境 ,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本世纪前半叶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将与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如何协调东中西三大地带关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区现代化还相当落后。当前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 ,需要处理和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和国内发展的重要战略和不可或缺的方式.晋陕蒙宁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之一,构建四省区毗邻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关系整个西部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建立跨省区的行政部门, 在区域内进行合理分工,打造垂直产业链;构建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环境治理,加强文化融合,实现科学发展,是构建晋陕蒙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4.
实现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谋求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本文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进行了综述,指出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是以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为空间构架,以两步走阶段式发展战略为时间构架,建立起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部传统制度是制约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不足,体制改革滞后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实现体制和制度创新,是西部地区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策略。西部制度创新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加快西部制度创新势在必行。西部必须实现包括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制度创新、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各项法律制度创新在内的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周旬 《理论探讨》2006,(1):136-139
三峡库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借三峡工程建设之机完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理论与实务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当今主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分析入手,结合三峡库区的具体情况,发挥各区域经济理论之所长,应用增长极—经济圈—扩散轴式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模式来指导制定三峡库区综合发展战略,可以使三峡库区经济实现真正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孙建华 《学理论》2011,(3):73-74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将西部地区建成抗战的大后方而在该区域推行金融先行于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先发展西部地区的银行业并制定向农工矿业生产倾斜的银行信贷政策。迅速崛起的西部银行业对当地战时经济的发展及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亦应重视该区域的金融建设并提高当地银行业的效率,促进当地投资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经济起飞条件的完善,必须走借势发展的道路,在区域规划、本土名企和名品培养、市场开拓、旅游开发等方面实现大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想走上起飞通道,实现赶超式发展,必须在产业选择和城镇化建设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培育一个或几个能起带动作用的引领产业(部门),使产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城镇化速度,正确处理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间关系,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注意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对于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5)
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减少碳排放关键在于工业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从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角度出发,对两大区域工业经济结构和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碳强度高于东部地区的原因,一是西部重工业比重大,二是由于其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应依据自身区域特点,优化工业结构,实现工业经济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西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西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今后应从选择不同创新模式,明确政府定位,实行差异化创新政策,实现区域间协同互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中介体系这六个方面来逐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区域资金流动是区域金融成长的重要表现与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根本途径.我国当前各区域经济增长与资金流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东部地区资金流动渠道多样,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资金流动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中部地区目前金融发展较为落后.要改变东中西部资金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应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健康均衡的发展、区域差别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面入手,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孙建华 《学理论》2010,(5):37-38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大力开发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战前金融业薄弱的西部地区的银行业快速崛起并支持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政府将首都等政治中心迁至欠发达地区并在这些地区适当推行金融先行于经济的发展政策,可以加速落后地区的金融发展,均衡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立 《求知》2005,(12):8-9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这种不平衡过大,将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区间经济基础、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对促进“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就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4.
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权 《民主》2008,(4):10-11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快慢和水平高低对区域内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是位于深山或浅山丘陵地带的内陆地区,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滞后,以农业为主,工业相对欠发达,县域经济起步迟、发展慢、水平低。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已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在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县域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理论导刊》2007,(4):93-94
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军工企业,军工企业对促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只有加强西部地区军地合作,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军工和地方的比较优势,实现“军民融合”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成都要真正发挥其作为四川工业强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必须超越以直接发展一般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而应发挥其作为"省府"和"西部中心"的独特优势,吸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总部,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工业强市,进而带动工业强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高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8.
推进西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时代背景下,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正确认识我国西部县域经济的现状、特征,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丽英 《学理论》2009,(32):45-46
为深入、细化研究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的关系,明晰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相关学科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影响规律,采用文献分析、假设推理及实际检验等方法,首先选取产业经济发展指标及高等教育发展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两类指标间的对应互动影响关系,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检验,进而讨论区域产业经济和区域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方向选择及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的耕地资源、水资源、草场资源严重不足,西部地区尤为严重,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态经济,其内涵和目标决定了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和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我们应当结合西部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