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昭 《人民论坛》2010,(12):50-51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实现对人权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构建法治社会,推动我国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需要从援助机关、援助对象、援助资金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实现对人权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构建法治社会,推动我国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需要从援助机关、援助对象、援助资金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冯祥武 《人权》2012,(2):25-29
刑事法律援助对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或有资格申请并获得刑事法律援助的人。学理上,刑事法律援助对象(即受援人)是刑事法律援助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之一,是刑事法律援助权利的享有人,  相似文献   

4.
李艳 《前沿》2003,(7):60-62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法律援助制度的有关内容规定在立法之中 ,这是国家为实现司法公正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所作出的重大举措。由于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 ,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许多缺陷 ,影响到该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 ,这对于维护司法人权和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设辩护人制度的法律基础是宪法第六修正案及最高法院相关判例,其创设是贫困被告人律师辩护客观需求的结果;它诞生初期主要是满足诉讼程序形式正义的要求,充当"法庭帮手"的角色,1963年"吉迪恩案"之后逐渐成为贫困被告人权利的捍卫者。当前,美国公设辩护制度面临案件负荷量过重、资金匮乏导致辩护质量下降的问题,其能否有效运作,实质上反映了公民对律师辩护权的认同问题。为了提升我国刑事法律援助质量,我们可以建构公职律师与社会律师并存的刑事法律援助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司法人权保障机制的日趋完善,为法律援助在我国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毋庸讳言,法律援助制度由于属于初创,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本文立足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实践,就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服务承诺制推行15年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前沿》2009,(9):172-174
推行了15年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承诺标准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完善。对社会服务承诺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使这种仍在广泛应用的制度切实起到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提高公众满意度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罪财产抵刑的条款从立法上设定了适用刑法的不平等,既造成了司法适用过程中的混乱,也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刑事法律规定的不满,更是对公平、正义等法律理念的亵渎。因此,必须废除交通肇事罪的财产抵刑条款,这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生存与发展,是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将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就业援助服务是政府履行就业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就业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采取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因此,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服务制度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福建省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罪财产抵刑的条款从立法上设定了适用刑法的不平等,既造成了司法适用过程中的混乱,也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刑事法律规定的不满,更是对公平、正义等法律理念的亵渎。因此,必须废除交通肇事罪的财产抵刑条款,这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在押服刑人员开展法律援助,符合法律援助为维护处于贫弱地位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这不但有利手提高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也有利于维护监管安全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与正义。如何正确认识监狱法律援助现存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实施策略,对监狱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过程中,现行的刑事强制措施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是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权”等法制建设的目标通过宪法确认后,强制措施在新的法律价值标准下,也显现出了从制度建设到程序设计及实施诸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使其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18,(4)
As one of th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systems for rural residents, legal aid is an important well-being project. It provides legal assistance to the rural population with regard to every a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and reflects the care and assistance given to rural resi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the equal realization of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residents, and it is also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growth, China's rural legal aid work has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outstanding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supply and demand, narrow scope, and tight funding. Therefore, we should build on the practice of rural legal aid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aid tea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gal aid, broaden the scope of aid, and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so that rural legal aid can be truly visible, accessible, affordable and well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4.
法定犯时代下,后工业社会中各种风险逐渐升格,古典自由主义刑法理论地位受到动摇,刑法制裁体系相应地吸收了积极刑法观理念,前置刑法干预起点,降低入罪门槛,而社会整体评价体系中却缺乏相应的轻罪或微罪评价模式、犯罪分层意识,从而导致刑法附随法律责任引发实质意义上罪责关系的不协调,违反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责任主义原则等问题。同“以刑制罪”对“从罪到刑”的罪刑关系的反思,在意图限缩刑罚的法益理论逐渐沦为为刑法扩张“背书”的情况下,对犯罪附随法律责任的重视能够促进法益判断标准的实质化,从而有利于促进立法批判机能的实现,也能对保安处分科学化和刑罚“双轨制”发展有所裨益。基于新社会防卫论的论证逻辑也应该对附随后果的逆向论证逻辑以及定位做出限制,同时提出犯罪人处遇重构、引入复权制度等具体举措,以期达到法律体系内部法律责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state power in China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a survey of about 290 lawyers,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lawyers are selective in taking on lawsuits. They are more willing to represent clients in litigations pertaining to economic and civil affairs, as opposed to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s and criminal cases. For one thing, lawyers receive high payment for lawsuits of an economic nature. For another, there are risks involved in taking 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s and criminal cases. Selective legal representation by lawyers suggests that leg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unbalanced.  相似文献   

16.
由于侦查阶段的特殊性和律师调查取证权的重要性,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的权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发展历程上看,律师由审判阶段进入侦查阶段是各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发展的历史趋势;从比较法上考察,两大法系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律师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从刑事诉讼构造的视角着眼,借鉴两大法系国家侦查阶段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规定,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侦查过程中,如何获得犯罪嫌疑人的如实供述一直是摆在侦查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法治观念的逐渐深入,坦白从宽作为一项刑事政策,由于不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已遭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质疑。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坦白从宽政策现今尴尬地位的原因,对比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辩诉交易的成功之处,认为只有将坦白从宽法定化,才能使坦白从宽这一在我国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刑事政策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和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现行立法的缺失导致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被害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实现。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进一步规范民事赔偿范围,也应将精神损害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因其所具有的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公开及时等特点,已经越来越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刑事司法领域,媒体介入,特别是刑事侦查和审判阶段的介入,已然成为社会所热议的焦点和专家学者所研究的热点。媒体介入是一把双刃剑,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能表现出监督司法机关诉讼活动、培养民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有利的一面,又能体现出阻碍侦查活动、妨碍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出现"媒体审判"等不利的一方面。必须通过重点分析媒体介入对刑事诉讼的影响,才能提出媒体介入刑事诉讼所应坚持的原则,以便协调舆论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以来,风险问题已经深入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安全、制度的冲突与风险刑法进行深刻反思。立足于从责任主义、法益保护和刑法的谦抑精神三个方面分析风险社会与刑法的关系,刑法撤退的原因,既在于责任主义以及以法益保护为核心所构建的刑法体系的要求,又在于风险社会下除刑法之外的社会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