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讯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讯过程是审讯活动发展、变化、推进、经过的程序,是审讯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主命脉。根据审讯实践,审讯过程通常可分为导入、切入、铺垫、突破、过渡和结束6个环节。审讯人员应根据其规律特点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把审讯不断推向深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审讯又犯罪嫌疑人,是一场场尖锐复杂、面对面攻心斗智的战斗。尽管负责狱内侦查工作的监狱人民警察在审讯中居于主动地位,而审讯对象居于被动地位,但由于监狱人民警察面对的审讯对象一般都具有对付审讯的伎俩,这就决定了其在审讯中必须注重审讯口才表达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文章在概念解释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提问、应答的口才表达方法与技巧,这对于狱内审讯实践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审讯的局,增强审讯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提高审讯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审讯的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1.阶段性。审讯是一个对抗活动的复杂的过程。审讯过程客观存在的阶段性是审讯的局存在的基础,也是研究审讯的局的前提;2.审讯目标。审讯的主体根据案情的客观实际确定每局审讯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要失去审讯的方向性和策略的指向性,则不成其为局。3.审讯策略。预审员为了实现审讯目标,就要根据案情、人  相似文献   

4.
审讯能够获得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在查办职务犯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转型与社会的发展,职务犯罪审讯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为了破解审讯难题,提高审讯水平,充分发挥其在职务犯罪查办中的价值,认真研究审讯的技巧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迷惑式审讯策略是讯问人员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不对称,使其内心世界出现错觉,形成不得不如实供述的意识。该策略对侦查讯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当前侦讯实践中存在着运用频率低、运用效果不佳的突出问题。要突破迷惑式审讯策略的现实困境,侦查人员要充分做好审讯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把握策略适用的度,注意各种审讯策略的相互配合,并应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说理执法是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贯彻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思想,更好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社会,有效提升经侦执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重要途径。结合经侦工作实践,通过对基层经侦民警接待群众、询问证人、询问受害人以及审讯、解决涉稳等方面说理执法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从说理重点、说理方式、心理分析等环节,对经侦说理执法进行了多方位深入探讨,努力讲透法理、讲清事理、讲明情理,达到经侦执法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审讯以言语交际为表现形式,审讯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运用。实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突出,抗审现象普遍存在,侦讯双方的对话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审讯中侦查人员问话语言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问话中往往直接提出要求、指令甚至是命令,有时还会做出批评、谴责、威胁等语言行为以实现其对审讯的控制。审讯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话语权不平衡、信息传递方式一元化、问话语言偏向、有罪预设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审讯中引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树立应用"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进行审讯的理念,促进会话沟通中的"合作",并适当引入赞誉、同情,发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在审讯中的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审讯者与被审讯者之间的对立性,预示了被告人在审讯当中,不会轻易地就自己的犯罪事实作出供述。而审讯人员在整个审讯的过程中,也不会轻易地放弃突开被告人口供的一线希望。在这场揭露与反揭露、审讯与反审讯的斗争中,起着支配作用的就是彼此的心理。因此,通常把审讯称之为“心理交锋”。在审讯被告人的过程中,审讯人员要想取得审讯的主动权,关键就在于把握对方的心  相似文献   

9.
审讯技巧、方法和策略等为主审侦查员提供了审讯的"工具",主审侦查员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这个"工具"的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决定于其使用"工具"的能力。审讯语言体现了主审侦查员使用审讯"工具"的能力。审讯语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审侦查员可以通过练习提高使用审讯语言的能力,充分发挥审讯"工具"的效能,避免使用审讯忌语,更好地做好审讯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审讯工作是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具有很高技巧性的工作。突审对侦查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案情的了解、审讯方案的制定、审讯技巧、审讯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讯任务、迅速破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