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赣榆县宋口村1992年以前还是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穷村,短短几年内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由贫到富,企业由无到有,一跃成为苏北农村的“明星”。1998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誉为“苏北第一村”,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国家级文明村”。2000年10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不仅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而且对实现农民增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为了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2013年3月初至4月中旬,孟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农工委和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烟草局、县农开办等10个涉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送庄镇梁凹村、朝阳镇姚凹村、城关镇杨庄村、小浪底镇崔岭村、会盟镇兽医站、县渔业办水产研究所、白鹤镇农鑫全民创业生猪养殖基地,与种  相似文献   

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然而,有的乡镇片面强调农业产业化就是一业化,林、牧、副、渔等只能取其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才有特色,利于发展,形成规模。于是乎,蔬菜村、药材乡、蚕桑镇、水产县等“规模”农业应运而生。这种“一业化”的做法,无疑是把农民推上了独木桥。90年代初苏北有一个乡赶“丝绸热”,倾尽全乡财  相似文献   

4.
在潜江市积玉口镇风姣村的农田旁,总是围着一批本村和外地前来“取经”的农户,听一名年过半百的农民讲解虾稻连作“开沟养殖”的高产技术和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举措、发展虾稻养殖的优惠政策。农田当课堂,师生是农民,通俗浅显的讲解,立竿见影的效果,好一幅建设新农村的生动画卷!这名年过半百的老师,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杜业金;这名在全国水产界都极有知名度的工程师,被当地乡亲亲切地称为“老杜”或“土专家”;这名头顶草帽的农民,是该镇一名普通的农民宣讲员。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40%、22户,2017年30%、16户,2018年20%、11户,2019年10%、2户——这是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垌口村每年的脱贫时间表和任务。每年递减10%,提前一年完成54户的脱贫任务,对垌口村的定点帮扶单位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来说,压力不小,但有能力有信心、动力十足。“垌口村群众脱贫主要靠一种二养三务工,而种植是基础,核心在养殖。”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李远钦告诉记者,“垌口  相似文献   

6.
《湖北政报》2009,(16):2-2
<正>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责任如何界定?村级公益事业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受益面广,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但受益者主要是村内农户,属于准公共产品,既不能完全由政府包揽,也不能由农民全部承担。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都有建设的责任,需要按照受益的原则,合理划分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的责任。原则上,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投入应主要由各级政府分级负责,按现有投入渠道解决;村内小型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08,(14):57-57
新昌作为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的4个启动县(市)之一,“种文化”种出了丰硕成果。在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颁奖仪式上,新昌县荣获“组织工作创意奖”,小将镇里小将村等4个村获“双十佳村”、“群芳奖”。  相似文献   

8.
蒋燕  李景生 《当代广西》2011,(17):2-M0001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区特色水产畜牧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区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总体思路,建设了一大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畜牧产品基地,进一步巩固了水产畜牧业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和农民通过水产畜牧业获得的现金收入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均已超过四成。  相似文献   

9.
正开启幸福乡村建设,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既要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又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齐心聚力谋发展。一是要坚持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幸福不幸福,群众说了算。"幸福乡村"建设要把农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主要依据。要尊重农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与实践》2007,(1):21-26
为准确掌握当前农民思想状况,了解农民意愿,倾听农民呼声。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中国政研会、中宣部政研所联合农民日报社,分派研究人员和记者深入村镇。开展“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调查”。此次调查的范围包括全国六个大区的天津、河北、吉林、山东、江苏、福建、湖北、广西、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等12个省(区、市),每个省(区、市)分别抽取3.4个县,每个县抽取2.3个村,每个村选取20位左右农民。此次调查共访问农民2300名,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政治面貌的农民,共回收有效问卷2079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思考和看法。一、强化意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农民的伟大事业,归根结底要依靠农民自己。农民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政府的责任在于把农民的力量组织好、调动好、发挥好。建设新农村首先必须激活“村”一级基本细胞,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曾经轻视或者忽视了“村”的存在和作用,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村级功能有削弱的趋势,导致部分“村”这一基…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以来,为解决空壳村"空"的问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选派"党员致富智囊团"进驻空壳村进行帮扶。"党员致富智囊团"主要由县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的政治素质高、带富本领强、群众反响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党员骨干组成。帮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价值观与乡村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治”是当前乡村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然而“村治”能否真正得到落实,一方面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政治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政治需求和政治理性。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体现了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理性、魄力和勇气。由此,至少说明农民的素质不会阻碍乡村民主政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围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目标.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幸福乡村创建活动.力争把绝大多数村建设成为“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的“中国幸福乡村”。  相似文献   

15.
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乡、镇存在着少数农民拒不承担法定负担费用的现象。这些农民往往借口与农民负担并不相关或根本不能成立的理由,拒绝履行义务。对此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导致整村、整组的农民拒绝承担费用和劳务,严重地损害乡、村政权组织的权威性,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农民拒不履行法定负担义务的原因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13号文件)都赋予了农民对非法收取钱物的拒绝权,这些农民不能区分合法收费与非法收费的界限,盲目使用拒绝权。二是一些乡、村对农民负担政策、法规宣传不深人,工作不细,《农民负担监督卡》不落实,农民对应承担的费用和劳务不明白,有抵触情绪,不能积极主动地履行法定义务。三是极少数农民法律观念淡薄,误认为抗拒承担费用和劳务,乡、村不具有强制征收的手段,就可以不承担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6.
小村大市场     
夏玉兰  刘卫东 《群众》2006,(4):21-23
阳春3月,记者来到南通市小康示范村通州市川港镇志浩村,这里以中国家纺第一城闻名于世。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把南通建成江苏民营经济发展第一大市的目标,通州也迈开了争创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县)的步伐,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势头。作为南通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志浩村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南通民营经济第一村。在志浩村,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是农民发挥首创精神,建成了继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德国法兰克福之后的第三大国际家纺中心;是农民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创造了自主知识产权;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的政府主导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有必要予以改变。这是规范城市政府行为的需要,也是保护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权、维护村集体利益的平衡、实现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需要。我们应当建立以村集体和农民自主为主导的改造模式,理顺村集体、政府和其他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集体土地管理制度、集体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集体土地和房屋征用征收制度,集体土地和房屋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8.
“乡政村治”下的农村自治是社会基层群众性自治。两委关系的好坏是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尺。两委的关系实质是村党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委会的自治权的关系。村两委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村支委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摩擦与争执。疏理两委关系的路径:一、充分尊重农民自治权,由农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彻底结束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实际隶属关系。二、在两委组织构建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如村党委会(党总支或党支部)不应与村委会相配套。三、村委会成员工资、岗位津贴取自于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只有农民的权利获得认同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农村自治。  相似文献   

19.
当前 ,我省农业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结构性卖难 ,农民增收趋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大力发展畜牧水产既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解决当前农业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1、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看 ,必须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是现阶段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民增收中 ,畜牧水产业一直占据着五分之一的份额。但是近几年来 ,由于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 ,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以及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 ,畜牧水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呈…  相似文献   

20.
<正>《美丽天津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16年,建成美丽乡镇40个"。为推动这一举措落到实处,我们对本市5个区县、9个代表性城镇进行了调研,发现在"撤村并镇"中,有几个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农民对"撤村并镇"不认同。68%的村民不了解"撤村并镇"的相关政策;75%的村民主观上不愿意进行"撤村并镇",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没着落,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能被动接受。二是部分区域"撤村并镇"过早过快过急。由于各区县搞经济开发占用大量耕地,农民宅基地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