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山环境问题已为当今国际社会所瞩目,如何运用法律规范矿山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势在必行。西方发达国家较重视矿山环境立法体系建设,在完善立法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法律规范的梳理及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的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2.
孙昊 《江淮法治》2013,(11):53-53
矿产资源开发一头连着资源,一头系着环境。以往,由于没有建立和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应法律制度,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分离,矿山企业只讲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导致植被和景观破坏、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何协调好效益和环境的关系,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因为环境修复的代价实在太大。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可产生大量的物质财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的逐年增加,矿区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由于现行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本文对完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完善我国矿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凤珍  蒋北辰 《河北法学》2007,25(2):116-120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现行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矿区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为此,应通过建立严格的矿区环境准入机制,严格的矿业权许可制度,建立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区环境立法及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重视闭矿后环境保护等相关制度来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积极培育西部矿业权市场,并推进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的法律化,将为西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机遇;但矿产资源科学管理立法目标不明确、矿区环境保护立法欠具体,已构成其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论的观点,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最主要环境立法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明文规定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014年修订该法时,新增了有关环境保护原则的专条,这是我国近35年环境立法史上首次以立法明文宣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对于环境法学者而言,此过程虽漫长、艰难,但其进步意义明显、巨大。新法所确立的"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等四项环境法基本原则,依次应是学理上的"(环境)风险防范"、"预防(环境)损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发展了的"污染者付费"原则之立法表述。就法律解释、法律执行、立法技术而言,环境法基本原则在未来中国仍有寻求新发展的必要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崔冬  胡敏 《行政与法》2010,(3):25-28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环境政策,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并存是客观实际的需要。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是我国保护环境的两种有效手段,二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二者并不矛盾,应当协调配合,共同发挥环境保护的合力作用。本文分析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在现阶段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应当并存,进而提出正确处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协调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法学角度出发,环境友好型社会框架下的环境法律,是一个旨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律范畴,并且是一个"活的"法律体系。不论法律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如何复杂、形式如何多样,只要具有维护环境和谐秩序、确认环境权利和环境保护义务、促进环境合作、保证环境保护合法性和树立环境伦理道德标准等法律功能,该法律便是旨在保护环境的环境法律。  相似文献   

9.
鲁世平 《政法学刊》2009,26(3):74-7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环境法律体系。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合宪性原则。同时,已经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环境管理体制。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郑魁 《法制与社会》2014,(18):283-284
环境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来概括,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凭着法律手段对环境保护进行规范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主要是因为法律手段有其自身专属的特点,比如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以及威慑性,所以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机制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无可替代的,在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中占据统治地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其主要部分是由宪法的环境法部分和一些专门的环境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其法律法规组成。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国际海底管理局着力推进《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草案)》的磋商进程,其产业政策、管理流程及惠益分享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攸关深海采矿产业的未来走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其中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原则、环境标准和监管制度等内容,承包者在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义务和担保国的责任等议题,更成为利益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2019年11月,历经多次讨论与修改《国际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规章(草案)》再次公布。我国作为担保国,有必要"未雨绸缪",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尽早通过国内立法,完善我国深海采矿方面的法律体系,对海洋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对开展勘探和开发活动的组织、法人、公民进行有效管控,确保与国际环境保护制度的良性衔接。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坚持"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的同时,应深度参与国际立法进程,在提升我国的规则制定能力和话语权的同时,积极反映我国的利益与关切,为合理、有序、可持续开发深海矿产资源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已于1989年12月26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从公布之日施行。它是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它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定了法律责任,为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环保法缺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明确规定,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法律问题。文章通过对S省Q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法律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具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在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已经颁布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的工作正在走入全面、法制、科学的轨道。尤其是采取刑事手段来保护环境,国家通过加强环境立法、司法等刑事政策大力保护环境。但这些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行五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获得了重大成就,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我国的环境法制在逐步健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总结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五年来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修改《环境保护法(试行)》。不久前,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稿)》的修改工作,正在向各方面征求意见。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然而,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环境立法经验不多,所以现行的环境法律、条例、规定等法律规范关于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的规定都尚欠完善,尤其象一九七八年七月一日青岛市发生的青岛化工厂电器设备遭雷击毁而致大量  相似文献   

16.
罗丽 《河北法学》2006,24(6):119-122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生态安全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修改旧法与制定新法并驾齐驱的立法途径,完善了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系统建构了生态安全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我国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及早完善我国生态安全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2日,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选取地质环境保护的一部分作为规范对象,将规范的内容限定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范围,是全国第一部单独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一经通过,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专门给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来贺电,许多省人大常委会、国土资源厅来电索要法规文本、询问相关问题。相信条例的制定,对于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加快生态安徽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治理面临严峻的形势.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法律文件,初步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的法律制度,但在立法执法、资金技术、恢复评估及维护等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加强生态恢复立法、完善环境准入制度、规范保证金制度、健全生态效益评估制度以及生态恢复后的维护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从理念、原则到内容已显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修订《环境保护法》基础上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环境保护基本法需要在适应我国长期发展状况的理念和原则下进行制定。文章通过研究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探究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基本理念,并具体提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基本原则的立法建议,推动环境法律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公众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实现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