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梭教育学思想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林 《法国研究》2000,(1):112-118
如果我们把卢梭的宗教叫做自然宗教,把他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把卢梭的教育学思想称之为“自然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师法大自然,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废除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繁文缛节和沉重枷锁,使受教育者能够全面地、健康地和欢愉活泼地发育成长。自然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自然人,即绝对自由、平等和善良的人,这就是卢梭心中的“新人”理想。教育的过程则以顺应自然法则和人的天性为唯一准则,用师法自然来代替师法人,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自然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在教育方法上卢梭反对当…  相似文献   

2.
保加利亚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是用现代化技术改造中小学的物质基础。在有关保加利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提纲中写道,“应当重新武装教学过程,建立合乎要求的教研室,加快引进电子设备和其他装备,扩大运用电化技术和校内闭路电视,用现代化技术充实教学、教育过程”。“第二次扫盲”,即学会使用电脑、同计算机对话,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第二次扫盲”的实质首先是培养成长着的一代人同计算机交往的能力。保加利亚教育家建议扩大“有文化者”的概念,把具有使用我们周围电子技术的能  相似文献   

3.
国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李铉清从迎接21世纪的“世纪性变化”这一挑战的角度看,教育改革是所有国家的世纪性课题。在这一点上,韩国的“5·31教育改革方案”也可称为是迎接这一挑战的方案。这次公布的“5·31教育改革方案”与从前的教育改革方案不同,它以“开放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一九九六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东亚哲学与21世纪”的部分成果。日本教育自古代起就深受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也随着中日之间的交流而融入日本文化教育之中,并对日本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和合”是化解人类冲突、回应西方文化和现代化挑战的最佳、最优化的文化选择。“和魂汉才”的日本古代教育和“和魂洋才”的日本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和合”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对化解人类不同文化冲突的巨大作用。展望21世纪,“和合”仍…  相似文献   

5.
北京语言学院举办韩国教育文化讲座1994年12月17日,北京语言学院“韩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有关韩国教育文化情况的讲座,该校孙钧政教授作了题为“韩国教育文化之我见”的演讲。孙教授曾在韩国有名的高丽大学讲授汉语。他在韩国期间,对韩国教育文化的现状作...  相似文献   

6.
<正>除去“休闲娱乐”功能外,动物园所肩负的“自然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功能不可磨灭。在1993年制定的“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指导下,全世界动物园的职能都调整为“四大功能”:休闲娱乐、移地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以下这些动物园不仅对动物们友善有加,而且也为保护濒危野生物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的汉语教育有着悠久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372年(高丽小兽林王三年)高丽就设“太学”教授汉语。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于682年设‘国学”(后改称“太学监”)教授汉语。此后,逐步形成了以官办“国学”为主体、民办私学为辅的汉语教学网。其中以明代初年北京口语写成的《老乞大》和狲通事》两书,就是曾经广泛使用过的两本教科书。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后,实行殖民化统治,汉语教育受到毁灭性摧残。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45年韩国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光复不久,大学的汉语教育事业就恢复了。韩国大学汉语教育发…  相似文献   

8.
性文明的启蒙——德国中学生性教育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德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早在1968年的“大学生运动”和“性解放运动”之前就开展了这项工作。1968年10月3日,州文化部长会议规定指出,作为对性行为负责而进行教育的性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公共教育事业的职责任务。为了圆满...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中的转折时期,它拉开了日本近代史的序幕,促使日本从落后闭塞的封建国家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期间,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积极师法西方列强,发起了日本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即肇始于这一时期。从1877年日本第一所新型高等学校─—东京大学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近代高等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其标志是“第一,高等教育制度和法规初步完善,包括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  相似文献   

10.
安少康 《法国研究》2000,(1):119-128
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为载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教育己难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重智商,轻情商;重分数,轻能力;重学科的纵深性、纯洁性,轻学科的交叉性、兼容性;重单一人才的培养,轻万金油式的通才、全才的造就,所有这些教育习见和陈规日益成为误人子弟的代名词。“全球化”、“一体化”、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等新时代的特点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人才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何谓素质?素质系指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的综合能力,它既具有遗传性,又具有获得性。素质的高低当然与“禀赋”“天资”等先天因素有关,但…  相似文献   

11.
明治初期日本对欧美教育思想的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迅速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建国目标,制定了“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教育方针,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开始了全面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明治初期对欧美教育的学习涉及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欧美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摄取启蒙了日本民众的思想,对明治初期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其他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对明治初期日本所学习和摄取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探讨明治初期日本摄取了欧美哪些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并分析其主要特征。1872年学制改革是日本…  相似文献   

12.
“私教育费”问题及其对策安娜韩国是一个对教育高度重视的国家,70年代以来经济的繁荣以及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对教育的投资。但与此同时,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学历为主”的用人标准,以及不十分完善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也使得社会和家庭背上了显得过分沉...  相似文献   

13.
今天,人的智慧已有可能随意用数字表达,人的知性已有可能将任何客体精确量化,真伪虚实乃至是非曲直“掐算”(lecaculdgital①)便知,宇宙万物竟能让区区数码解析得一清二楚,再现得出神入化,造就得其妙无比。可以说智慧就是大脑的数字化能力,科技说到底无非是数字的运算相应用,而科技的功能就是化繁为简,以少胜多,就是于干头万绪中求一,复而以一贯之,演绎出任意个更为精彩的“干头万绪”来。“原子时代”的能置业已趋疲,而“比特”则展示出无限的生命力,看似复杂的世界在“0”和“1”的无穷组合中变得简单,弥久弥简……此非…  相似文献   

14.
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摘要)韩国总统教育改革咨询委员会一、构筑“开放的教育社会”和“终生学习的社会”的基础伴随信息化、世界化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量剧增,更新周期加快,保障全体国民有终生学习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有成功的人生是当前的迫切任务。构...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欧洲经合组织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研究报告成了德国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导火索。经过10年努力,德国制定了国家教育标准,引入了国家教育报告体制,加强了对国际教育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在《悼列宁》中的一句名言。在20世纪中国苦难而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也曾涌现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陈云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7.
中英伦葩 《法国研究》2013,(1):33-36,23
法国作为欧洲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之一,其高等教育改革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有借鉴意义。虽然法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在面对新型大学生“C-代”的教育方面,法国和中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法国“C-代”的自身特征入手,介绍法国教育为适应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探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法国的教育改革对中国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是否能培养出“交流、创新、合作”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后,日本历届政府都把教育列为“经济活动的一环”,亦即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一环,积极扩大教育投资,开发人力资源,以培养能为经济增长服务的人才。由此优化了劳动力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所言:“作为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诸多考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建成今天的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本文试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进行剖析,希冀对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有所…  相似文献   

19.
王迪 《法国研究》2009,(4):15-22
法国当代著名女同性恋作家莫尼克·威蒂格在反对异性恋思维,关注女性气质的同时更加重视女性间爱恋,并主张彻底颠覆固有的“男人”、“女人”的性别分类,通过语言革命创造纯粹的、全新的“她们”世界。威蒂格强调文本策略,主张用玄妙的形象表达文学观点。在文学写作实践中,威蒂格善用圆,巧用圆,赋予“圆”多层次的象征意义:从圆心到离心,貌“合”而神“离”的“她们”世界成为抵制传统线性思维的载体和独具魅力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殷瑜 《德国研究》2008,23(2):70-74
人们从布莱希特的部分著作中时常能发现布莱希特潜心研究孔子学说留下的痕迹:他赞赏孔子的教育天才,但是对其“礼仪教化”学说是持怀疑态度的;而孔子用“正名”重新评判历史的手段则启发了布莱希特如何在纳粹统治的黑暗年代去传播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