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曾对日本友人说:“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读书可以说相伴了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受挫之际,读书更成了他主要的事情。他认为,一个人不读书便会跟不上时代,变成落伍者。  相似文献   

2.
张小雷 《传承》2009,(5):32-32
徐特立好读书,一生坚持学习,始终不懈。读书、买书是他一生当中的一种特殊爱好。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也没有懈怠。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既是功勋卓著的大政治家,又是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既是名垂史册的时代巨人,又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不朽学人。他渊博的学识令人崇敬,他的读书艺术也很值得学习、研究和传承。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善于读书的人。据党史专家不完全统计,他一生读书在9万册以上。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同他的大智慧在其一生中交相回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继承了马列文献情报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著书立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文献情报思想,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料的典范。毛泽东的一生不仅是革命战斗的一生,而且是爱书、聚书、用书的一生。书籍、报纸作为知识保存和传播的载体,是人们学习中的朋友和探索问题的帮手,读书和看报成了一个人积累文化和吸纳知识的主要渠道。读书是毛泽东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素来手不释卷,是一位“书痴“。对于他来说,不读书比不眠不食还难受。在青年时代,他曾两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学习过。在此期间,毛泽东参加了李大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可归纳为四点:  相似文献   

6.
梁科 《新东方》2012,(4):67-69
在今天的中国,毛泽东的人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人们关注他,怀念他,读他的书,从他的著作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毛泽东不是出身书香门第,他凭借自己艰苦卓绝的读书,成就了其辉煌灿烂的一生。笔者试图从读书人生这一角度谈谈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的求知欲是无止境的。他读过的书,数量之大,涉猎之广,超乎常人想象。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对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了全面收辑以及客观而精准的解读,详述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更具体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将书本知识在党和国家决策上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8.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9.
李庆刚 《政策》2010,(9):59-60
谢觉哉的一生,是好学、深思的一生。无论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风暴里,还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无论是在艰难跋涉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他坚持读书学习数十年如一日。1943年4月,董必武为谢觉哉60岁寿辰写的祝寿诗中称赞他“屡有文章警海内”,  相似文献   

10.
王培君 《前沿》2003,(6):78-80
张闻天一生好学不倦 ,留下了丰厚文字资料和闪光的思想。他取得如此成就的重要原因是他具有优良的学风。勤于读书学习、忠于事实真相、善于调查研究和用于时代需要可以说是张闻天学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鲁迅读书的经验鲁迅勤奋好学,他一生读过大量的书籍,并且成功地总结出五种读书方法。一是多翻法。书在手里,拿出翻一下.或看一遍序目,或读几页内容。这种多翻法可以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二是跳读法。读书遇到难点,遇到暂时无法  相似文献   

12.
要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增长知识,多读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鲁迅一生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很讲究读书的方法: 一曰多翻法:所谓“多翻”就是多读。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读一遍前言,或者读上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同时,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不断奋斗的一生,他为当代公安大学生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当代公安大学生要像毛泽东那样读书学习,像毛泽东那样调查研究,像毛泽东那样责任担当,像毛泽东那样立志为人民大众贡献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一生纵横天下,波澜壮阔,得益于他书剑双修,学用兼擅。孜孜不倦的阅读赋予他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治国理政的智慧、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本书按专题分为《战略卷》《哲学卷》《文学卷》《历史·附录卷》,每个条目包括"原文""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精讲"部分,多角度解析了毛泽东涉猎哲学、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5.
刘少傥同志是山东省新泰市人,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老同志。我与少傥同志在山东省立济南乡师同学3年,又是革命战友。他的革命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少傥同志在16岁读书时,就投身革命,加人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山东地下党遭到敌人破坏的最困难的时候,他与党失掉了联系,1933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历史书。他以其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读史方法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他不但爱读历史,而且善于运用历史,十分注意以古鉴今,是全党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史书上读到一则北朝人吕思礼“昼理政事夜攻书”的典故。说的是此君在其一生的为官生涯中,始终不忘发愤读书学习,“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他白日里忙  相似文献   

18.
自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读书始 ,许德珩的一生与北大的关系是育于斯、教于斯。北大是哺育他成长的摇篮 ,又是他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讲台。从“五四”运动以来 ,他一刻不曾忘记母校的培育 ,不曾忘记祖国 ,不曾忘记民主与科学。热血青年学生领袖1915年暑假 ,许德珩考入了北京大学英文学门。北大的学费对于许德珩来说尚是沉重的负担。课余他总是到图书馆去读书 ,这样可节省购买灯油之资 ,在冬季还可免去购买取暖的木炭。但生活上的艰难未能影响许德珩的志向。国家危亡 ,人民涂炭 ,北大的陈腐学风 ,这一切都激励着许德珩发奋读书。1917年…  相似文献   

19.
总经理     
《创造》2006,(4):38-39
李勇爱书最根本的源头是他有一位痴迷读书的父亲.李勇小学时代手捧父亲的直排版、繁体文大部头跨入了书海世界。可能他没有参加过多少次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但是他曾经多次上山采摘核桃.卖给药商换成图书。《徐悲鸿的一生》就是他这么换回来的。连续看了两遍,看出了徐悲鸿刻苦求学的精神,看出一种伟大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我和小满哥     
小满哥是我大伯伯家的二儿子,他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日出生,故起名小满. 可小满并不满,从一生下来左手就不会动,明显比右手小,整个左胳膊、左臂都是软的.经医生检查,说是患有先天性幼儿麻痹症.就是说,他是一个先天性残疾人. 6岁那年,我去上小学读书了,他也去了,但因考虑他就一只胳膊,甚至走起路来也一颠一跛、一歪一扯的,加之学校离家有五六里山路,父母又不可能接送,就暂且没有让他去读.然而每天放晚学后,他却要步行300来米路到我家,看我读书,跟着我读,我会而他不会的,他就问这问那地让我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