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没有说过"以人为本"这样的词语,但是,邓小平理论中是包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的。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和主人,中国共产党必须以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群众基础;第二,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第三,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新概括,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贯穿其始终的主线,因而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法律观的树立,是时代的呼唤.以人为本的立法观要求在立法中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寻求民生问题的立法关怀.以人为本的立法关怀,需要改变我国社会立法与经济立法发展的不平衡,更加重视和加快社会领域的立法.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立法需要得以确立、得到落实.秉承以人为本的立法观,需要对农民、农民工的权利作出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实质,并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主题,本刊特邀请部分领导同志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实际谈学习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安  魏小凡 《河北法学》2006,24(11):133-139
"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法律要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人性、自由,注重人的主体性地位.而我国以往的民事诉讼法是以"国家本位"、"权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鲜少对人的法律关怀.因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实现指导理念的转变,彰显以人为本,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对"以人为本"的理解运用,在实践中做好"两个服务"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及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始终是其核心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人为本"进行了科学的规定。"以人为本"之所以在当代中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并成为一种显性的实践观念,是因为"以人为本"对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支配关系的法律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挥之不去的。本文在简括物权法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对了立法的意义,认为物权法的立法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它尊重人,为了人,塑造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方式正是协调当前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剂良药,它强调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也是"和谐社会"语境所需求的"和谐"法治体系应当奉行的价值基点和精神导向。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语源、语义出发,阐明"以人为本"在公证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然含义,剖析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以公证人为本"的危险性,力图厘清和矫正公证业界普遍存在的理解误区,还原和恢复"以人为本"的本来面貌,籍以正确引导公证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的价值观和评价尺度。在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以人为本"是对以往人学观点的摒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这一概念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价值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就确立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定位,以人为本"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介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是全体的或全方位的进步时,素质教育必须基于社会历史的现实,以终极价值为基本导向,合理地安排人所追求目标的先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坚特"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才能保证素质教育价值定位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4,(1):47-48
正"人大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出色,能为党旗增光添彩;工作无所作为,照样会给党的形象抹黑"。定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国才说话快人快语,做事干净利落。担任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以来,一直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积极谋划人大工作,不断打造人大特色精品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经济、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道德主义、集体主义下的心性文化中没有也不可能孕育出体现"权利本位"的隐私权.而隐私权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认可和对人的尊重,这恰恰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社会风尚所吻合.本文认为在中国追求良"善"的心性文化传统中,保护个体的隐私权,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本,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而言的。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又是两个既存在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模式,核心在于以人的需要,即员工的需要为本。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同志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理  相似文献   

16.
论"以人为本"的宪法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孔武 《河北法学》2005,23(2):68-70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修宪观,以人为本不仅禁止国家权力侵犯人的尊严,而且要求国家积极保障个人有尊严地生存、发展的条件.从历史上考察,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代有着崭新的内涵,与传统的人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亦涵盖了西方宪政史中"人的尊严"的理念,其核心意义在于明确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确立国家最高价值在于人权保障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科学发展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容易出现唯经济主义发展观与唯科技主义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二者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经济是中心,但不是一切."科教兴国"应同"人文治国"相结合.应当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现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大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公证活动的立足点,亦是公证制度的基本价值所在.那么,在公证活动中应当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呢?笔者认为,应当真诚地秉持"以当事人为本"的观念,一切围绕着当事人的证明需求,以满足当事人的合法证明期待为使命.  相似文献   

19.
按照"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发展观必然引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科学改革观要求中国的改革必须合规律,即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特殊规律;又必须合目的,即以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以人为本"的科学改革观,包括改革目的、思路和动力三个方面的深刻内涵.为了坚持贯彻这一改革观,需要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再认识,既要反对对马克思主义文本搞教条主义,也要反对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搞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效力是法学理论和实规范是其核心.法治理念在法制建构中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引导法律价值的选择和规范的确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引领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