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高中生和中师生的偶像崇拜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调查发现 ,高中生崇拜的偶像中 ,影视明星最多 ,接下来依次是国家领导、文学家、科学家、教师 ;中师生崇拜的偶像中 ,文学家居首位 ,接下来依次是国家领导、影视明星、亲人、科学家。两个被试群体有一定的差异。在所有的被试中 ,崇拜鲁迅的最多 ,崇拜周恩来的次之。高中组在偶像广度上没有差异 ,而中师组偶像个数呈增长趋势。中国偶像多于外国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被试在偶像性别选择上因群体、年级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媒体对被试崇拜不同身份职业的偶像有不同的作用。老师对偶像的选择影响大于父母、好朋友。调查还发现 ,对不同的偶像崇拜的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2.
偶像崇拜行为内地上一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是一种“榜样崇拜”;香港上一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是一种“师长崇拜”,八九十年代两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一种“三星崇拜”,而现今内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基本上都遵循着“三星崇拜 民星崇拜”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香港、广州、长沙大学生偶像与榜样选择之比较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假设在青少年看待其特别钦佩的人物当中 ,偶像度与榜样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为验证这一假设 ,笔者调查了 45 6名香港、广州和长沙的大学生对自己钦佩人物的看法。结果表明 ,偶像度和榜样度的确互不相关 ,且香港大学生更敬佩演艺界名人 ,而内地大学生更敬佩政治家。本文还提出 ,可将青少年钦佩人物分为纯偶像、榜样型偶像、偶像型榜样和纯榜样四类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偶像理想化、浪漫化和形象化的特征基础之上,提出性别作用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亦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因偶像类别而异。女生更倾向于欣赏明星偶像,男生更倾向于欣赏杰出人物偶像;女生多体现表层性偶像崇拜,男生多体现实质性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5.
从结构视角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青少年偶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有关偶像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于偶像的世俗性和非理性一面,少有对偶像社会根源的思考.本文将讨论重点放在偶像形式方面,以内容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建国以来中国青少年偶像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当代青少年偶像的建构及其社会功能目的之变迁.文章认为,制度、市场和个体的三足鼎立是社会结构性力量重新划分格局的结果,同时也喻示着中国社会正在从单一的垂直型上下层级关系,逐渐向扁平型并联关系转型.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一)——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将偶像划分为明星偶像与杰出人物偶像的基础上,提出年龄作用与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欲望成反比关系,并于14-16岁达到峰值;年龄作用与青少年杰出人物偶像崇拜的欲望成正比关系,并随着批判性思维的日臻成熟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余显斌 《各界》2014,(9):46-49
古代皇帝也有偶像,刘备大概算一粉丝,诸葛亮就是其偶像。因此,刘备言“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崇拜之极。今天看来,不唯关张不服,后世史家也有异议。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也算超级粉丝,他的偶像,则是他的谋臣崔浩。崔浩行军用兵之道,高于孔明:在北魏一统北方底定中原中,其功之大,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青少年榜样崇拜的调查,描述了青少年对榜样崇拜选择的多样化,英雄的地位逐渐弱化等特点,指出传统的榜样形式感召力下降,满足不了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需求,当代青少年不再仅从同一个视角去理解世界,不再被动地去接受社会所给予他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很少有哪一个典型,象雷锋这样产生过如此深远、如此持久的影响。雷锋的光辉思想,好象一条源远流长的精神长河,整整培育了中国几代青年的成长。然而,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随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变化,雷锋的典型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弱化了。雷锋,这面中国青年的光辉旗帜,即使在诞生他的军营里,也没有放射出应有的光彩。其主要表现: 一是雷锋形象受到冷遇。我们曾经就“你最崇拜的人生偶像”这一问题,对某部675名青年战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2%的青年战士已经不再把雷锋作为人生的崇拜对象,有的崇拜某位科学家、改革家,有的崇拜某位文学家、歌唱家,有的崇拜某位电影明星、体育明星,雷锋这个曾经被几代青年共同崇拜的对象,只被8%的青年战士作为入选之列。  相似文献   

10.
郑欣 《青年研究》2007,(3):15-20
一年一度的选秀热潮过后,伴随着电视选秀节目出现和成长的“粉丝”们将何去何从?他们对由选秀选手摇身一变成为偶像的“民星”有着什么样崇拜心态和支持行为?他们对这种偶像类型又持有怎样的评价与自我认知?本文通过对185名“玉米”粉丝的问卷调查,发现进入后选秀时代,粉丝对于选秀“民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角色认知冲突。虽然部分粉丝还有着持续高涨的热情与迷狂,但多数粉丝已经趋于理性与平静,他们有着去神化的偶像评价与回归现实的自我认知。在当事人心目中,选秀节目其实就是一档娱乐节目而已,他们的参与和表现也只是属于当前流行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符号象征。  相似文献   

11.
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开亮 《青年研究》2001,(11):16-19
青春偶像作为青年文化的代言形象及年青一代的崇拜对象 ,自身有着很多值得探讨的特征。文章从形象包装、明星轶闻、偶像崇拜以及青春舞台四个维度对偶像形象进行了描摹 ,并试图通过青春偶像来透视青年文化的形式、内容、消费心理以及功能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流星花园》的播出又引发一场偶像祟拜热 ,但也出现了一些青少年因受F4的影响做出一些非正常社会行为的现象 ,笔者从学校、学生和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位于班加罗尔的著名计算机软件公司——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是印度的一代天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纳拉亚纳·穆尔蒂被誉为印度的比尔·盖茨,成为成千上万青年崇拜的偶像。 1981年,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创办时,仅有7名员工,全部资产不过1万卢比(当时相当于1000美元)。2000年,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首次跨  相似文献   

14.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4):44-44
官者,权力之化身也。而化身呢,权力之象征是也。那么象征者又如何,令人为之倾慕不已也……无论如何,官之于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不仅令人着迷,而且永远都是个说不尽的话题。这话题可上溯远古。从原始社会的部族酋长到现代社会的国家元首,官在任何时候都是民众的偶像。这种对偶像的崇拜,大约是“集体无意识”。天地人,三位一体,最大的官是皇上,次之的官是皇上封的,由对皇上的敬畏转到对大大小小的官的惧怕,再由惧怕转而对他们的位置的企盼和梦寐以求,于是人们不仅爱谈论官,乃至对官的升迁,官的大小,官的婚丧嫁娶,官的绯闻轶事……总之,也就不一而足地兴趣倍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外来文化、尤其是港台文化的冲击,广州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追星族”(即以港台红歌星为主要崇拜偶象的群体)。他们对港台歌星如痴如醉的狂热崇尚、追逐、迷恋、模仿、引起了许多教师和家长的忧虑和不安。他  相似文献   

16.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17.
精神的边界--网德教育视野中的黑客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青年研究》2002,(6):32-37
网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兴形态 ,必须对网络中影响青少年德性建构的因素做出全面的审视 ,基于黑客的盛行及其行为、观念对青少年道德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 ,黑客问题已被纳入了网德教育考察的范围。本文从网德教育的视角出发 ,通过对黑客行为背后的深层精神动因的剖析 ,就黑客精神中的精英情结、网络共产主义倾向和技术理性崇拜展开批评 ,揭示黑客精神的局限性 ,指明黑客行为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 42 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1 )有偶像的中学生人数非常显著地高于无偶像的人数 ,“歌星影星”与“著名人士”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流。 (2 )有无偶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主效应 ,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有无偶像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 )主要偶像类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主效应 ,不同偶像类型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1)
"死者崇拜"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代"死者崇拜"是人们获取身份的重要象征。人们通过"死者崇拜"的方式来获取自身身份在家庭和社会中认同,人们也通过"死者崇拜"方式获取人们之间平等的想象力。由"死者崇拜"而拓展的"圣火"、"圣人"和"宗教"都是平等主题的变换,通过这些主题的建构从而刻写古代人的平等生活观。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0)
贵州仡佬族的自然崇拜包括山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其审美心理也正滋生和显现于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就山崇拜而言,仡佬族人将山看成是主宰一切的神灵,赋予山与人一样的形象、情感、性格,形成了审美心理的原生形态。就植物崇拜而言,仡佬族从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树木有灵的观念,树木演变成为一种庄严神圣的图腾。而竹崇拜情结表达着仡佬族人对生命传承的一种敬畏和信仰,对生命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