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院士谈突破人才培养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抬轿子、铺路子”,同样是院士的责任和任务在不久前结束的“两院”院士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希望院士们能承担起培养和提携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重任。如何建设好学术梯队,为年轻人奋勇创新提供舞台,为年轻人加快成才铺路搭桥, 成为院士们热切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12):36-39,44
甘肃省兰州市现有各类人才40余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300多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人才近3000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5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才近12万人,中、高级人才12万余人。有“两院”院士13名,市属人才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国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60名。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正在中西部地区推介湖北省创新农村教师人才工作机制的做法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对《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近年湖北省相继推出了三项计划,创新农村教师人才工作机制:一是以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载体,创新农村学校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二是以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为载体,创新农村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机制,三是以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载体,创新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交流机制。输血工程创新补充机制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湖北省通过政策引导,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简称资教生),服务期为三年。  相似文献   

4.
何必都去挤“独木桥”? 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记者在调查中,听到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广西有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县,解放以来,送走了一批批高中毕业生上大学,为国家培养了20多名厅、局级干部,但这个县江山依旧,群众温饱尚未解决;广西还有一个民族贫困县,有一年,一名高中毕业生考上了大学,全县开会放鞭炮庆祝,而对90%的学生却不屑一顾;还有一个边远民族省份,竟不看当地实际需要和可能,提出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每逢大学生毕业分配季节,毕业生择业难的呼声便不绝于耳。学生着急,家长上火,不少用人单位和宏观管理部门也跟着头痛。 广州市准备成立巡警支队的消息一传出,就有大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主动报名应召入伍。结果有数百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穿上了警服。虽然当时许多新闻单位对此是一片赞声,可是,教育部门的不少同志却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人才。 这样的现象,或类似的现象在别的地方也出现过。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那里的教育水平比较高,这也许不算个问题,就是我国,有一批大学生充实警察队伍,也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在于,我国的国情还不允许我们这样使用大学毕业生。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人口素质还在较低水平线上徘徊,每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改革之中的武汉市江汉大学,在成功地推行了“走读、收费、不包分配”的改革措施后,为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在强化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上作文章,以早实习、多实习为原则,有效地实施了“一学年分三学期”的新的改革。 江汉大学是一所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大学,创办7年,已向全市各条战线输送了4000多名各类毕业生。尽管市政府早有“凡录用江大毕业生的单位,须交纳一定数量的智力开发补助费”的规定,然而江大每届政法、财金、外贸、工民建,文秘等专业的毕业生,仍年年供不应求。 江汉大学能在社会上立住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视为办好江大的“生命线”。改革的深入,使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以往那种全部学年中只有一次毕业实习的方法所不能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眼前是采自上海街头的几幅素描: 一批批大学毕业生从高等学府匆匆走向坐落在小巷深处的街道小厂。从一九八二年以来,已有一百五十余名大学生在这里“安家落户”。 北京路一所小学门口,凌晨三点钟,一些青年排队报名参加上海市妇联主办的饭店、宾馆服务员培训班。以往,高中毕业生报考饭店、宾馆服务  相似文献   

8.
纪实 《瞭望》1984,(30)
一九七八年的寒冬,在北京市一所小学挂起了两个大学分校的牌子,其中之一写着:北京工业大学第二分校。如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所曾借栖于小学校舍的高等学府,随着新的教学大楼的建成和三届毕业生的输出,名声渐渐大了起来。一九七八年,对于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前锋的新技术革命,人们的认识还不象今天这样深刻。对于国家科委和北京市决定把北工大二分校办成一所专门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后能否分配出去,有人疑虑重重。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所学校八二、八三、八四三届六百名毕业生不仅好分配,而且有被“争夺”之势。今年,有关部门要求这个学校输送毕业生的数量即达六百余人。据教育部预测,到一九九○年,我国需要新的计算机人才达十万人。  相似文献   

9.
李鑫 《民主》2011,(5):11-12
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得花多少钱,对于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来说,那又是多大的负担,而学成之后找不到工作,对学生而言当然是无法维系正常的生活,对国家而言就是人才和经济上的双重浪费……怎么才能铺平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呢?民进吉林省委会始终关注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晚报》2010年1月21日刊登记者丁肇文的报道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年年吃紧,而已就业的大学生日子也不好过。一项针对2009届已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最新调查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902元,平均月  相似文献   

11.
大学学习自由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光 《理论导刊》2006,(8):87-89
学习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学习自由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哲学精神之上,提倡为学习者和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为学习者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和生活追求提供适宜的生长土壤。学习自由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目的是要培养有独立精神、创造精神的人。而创新人才最可贵的品格就是独立思考,思想活跃;善于想象,敢于怀疑;方法灵活,重视实践;人格健全,独立性强。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而,学习自由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市场选择下人际沟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应华 《学理论》2009,(9):101-102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从“分配制”到“双选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的“就业难”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在市场选择下实现就业。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际沟通,使大学毕业生能够自觉地实现有效就业人际沟通,避免无效就业人际沟通,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3.
徐琴 《学理论》2012,(29):194-195,236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是: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其路径是: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面向市场培养高考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才市场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舒心的工作.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张家港地方资源的深入调查,对应届毕业生的回访,总结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多项举措,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8)
高职毕业实习是每一名高职学生需要面对的"课题",这是通往就业、择业和创业的第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让学生转变心态,对于培养高职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这一实践性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顶岗实习"的对策如下:学校对毕业实习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实习指导队伍;改革毕业实习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未蒙 《瞭望》1984,(34)
今年,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已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其中有一种新的流向引起人们的注意:浙江省有八名大学毕业生已到乡镇企业报到,这八名学生分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工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四所院校;在这期间,吉林农业大学四名应届毕业生袁立民、王林、贾禄、王伍又分别接受吉林市郊区专业户刘风文、王润生、盛志祥的邀请参加专业户的生产和经营工作。现在双方已签订合同,并且得到学校、社会的尊重。这是毕业生分配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它改变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唯一的流向——城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反思录     
章立早 《民主》2005,(2):25-26
辩证看“高学历低就业”现象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学历社会,有一首顺口溜为证:“本科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只有博士还能抖一抖。”又由于这几年高校扩招和一些高校毕业生未能转变就业观念,于是就出现了“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有人认为“高学历低就业”是一种人才的  相似文献   

18.
多一些创新人才多一些创新思维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大中面向21世纪,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带给我国一个新的机遇。我国要在这场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的新较量中取胜,教育就必须培养出足够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龙头”,代表着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针对当时欧洲高等教育中盛行的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功利主义潮流,提出了“自由教育观”。而综观“自由教育观”,它其实是从教育改革中的“‘现代’与‘古典”’、“工具与价值”、“创新和继承”三对双边关系出发,回答了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地方?大学应教授什么知识?大学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纽曼的答案是经典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今天中国教育界不仅拥有众多回应者,还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孟微 《瞭望》2004,(10)
日前,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该计划将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在农村每年向每村招收一名大学生,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