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晔 《理论探索》2005,(3):30-31
儒家学说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儒家学说的人格理念一方面体现在“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中,即倡导通过个人心性修炼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志向;另一方面体现在重视人、关注现实人世、倡导积极“入世”、奋发进取的人格精神中。  相似文献   

2.
杨钦英  姚丹 《学理论》2009,(18):146-147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将孔子倡导的仁智勇具体落实到他的“大丈夫”人格理论中,强化了理想人格现实的操作规范。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以人性善为理论基础,以仁智勇为精神内涵,呈现出强劲的阳刚之气,通过居仁由义,持志养气的培养途径得以实现。孟子的“大丈夫”理想人格显于当世影响延至当代。  相似文献   

3.
儒学作为一种"成德之教",其为学之终极目标乃是"学止诸圣"。作为儒家圣人人格杰出代表的王阳明,其为学内容概而言之有三点,即本于孔孟之道、涵容佛老之义与成就经世之学。这既是对孔子等往圣先贤思想的继承,亦是其一生求学成圣经历的至髓心得。  相似文献   

4.
"现代儒商"是现代企业家所企盼的理想人格.认真思考传统儒家的君子人格思想,学习将儒家的君子人格思想与商业精神完美结合的商人典范--晋商的人格精神,吸收其合理成分,对于塑造"现代儒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传统儒家君子人格理论还存在狭隘性和不适应性,需要完善"智"、"仁"、"勇"诸概念的社会文化内涵."现代儒商"应该是集"德商"、"智商"、"胆商"和"情商"四位于一体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卜慧芬 《学理论》2009,(5):21-23
“慎独”是儒家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道德主体规定性。“慎独”并非人人皆能做到,只有具有独立的道德意识、积极的自律精神和完整的道德人格。并能始终践行审慎的道德行为的人才能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成为一位“能‘慎独’者”。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是儒家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也是现代文明的价值目标。在我国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充分发掘、吸收和运用儒家和谐的宝贵资源,对这些思想进行审视和梳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艳霞 《学理论》2010,(10):179-180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体现,追求并表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境界。书法艺术在哲学与美学思想体系中、在儒家的人格塑造中、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审美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也是从长期的实际生活中所体验和孕育而成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原则。当今社会是一个理想人格需要重塑的时代,孔子重视理想人格的养成,启示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强调"内圣外王",加强自我修持,做仁人君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内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期儒家的仁爱观与现代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儒家的仁爱观与现代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有着根本的区别。儒家仁爱观具有不平等性和虚幻性,而现代的以人为本具有牢固的现实基础,是切实可行的;儒家以仁爱观为基础的民本主义是从君治民出发的君本位主义,是君主主权论,现代的以人为本是人民主权论;儒家的仁爱观倡导“德治”,而现代的以人为本主张“德法兼治”。  相似文献   

10.
儒家笃守一种积极上进、乐观的人生价值观。"立德"与"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在"立德"与"成圣"的基础上,儒家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一种价值观是由内圣贯通至外王,在内圣的基础上达致外王,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此即"成圣"与"立功";但人由于受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价值观的转向问题,体现了儒家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陈白沙的自然主义哲学继承了孔颜之乐的人文精神,并将其发展至极致,即人与自然浑然同体,在"道物无对"的人与物的关系中彰显了人性自由。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家"君子"称谓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向古人指明了恰当的作为方向,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性追求.挖掘儒家"君子"之良善观念,重点在于厘清中国古典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之间的会通,探究"君子儒"所蕴含的理想人格,分析君子养成"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归纳儒家"修己安人""尊五美屏四恶""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借由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公共责任伦理的契合,探讨儒家君子观之国家治理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problems of authority and legitimacy experienced by post-colonial states are often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colonial legacy'. The validity of this hypothesis is examined, in the case of Ghana, by analysing changes in the kinds of legitimacy claimed by the state from the colonial period through decolonization to independe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whilst the most enduring legacy of colonialism was the attempt to found legitimacy in particularistic, indigenous systems of law, the decolonization process failed to transfer any one of the new, competing claims to legitimacy which emerged. Nationalism, of its very nature, was precluded from claiming authority on the basis of expertise in being European, and was also led to deny the validity of indigenous cultures.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oo was contradictory in so far as its results often challenged the nationalists' conception of a non-ethnic national identity. Ultimately neither democracy nor 'being African' was a sufficient basis for the legitimacy of the new state.  相似文献   

13.
当今学界关于儒家“超越性”的争论,因言说方式缺乏分层,故多有混淆。实际上,该话题肇始于明清之际,是耶儒双方围绕着“因性”与“超性”问题而展开的交流实践。重回明清之际,梳理阿奎那关于“超越”术语的几种用法,比较耶儒双方关于“超越性”的言说方式,可以发现儒家并非以神为中心进行自上而下的言说,而是从现实出发,对“超越性”问题进行自下而上的回溯。  相似文献   

14.
所谓儒家的理想政治,就是原始儒家设计的一种政治方案。它主要包括对君主的选择、君臣关系、对人民的态度、政治体制及救补政治弊端的措施等方面。西汉政权之所以能建立起稳定统治,其实正是采纳儒家理想政治的结果。至于汉初的“黄老政治”,只是一种过渡形式,而且也是在吸收了大量的儒学内容的基础上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中国五四运动后的现代新儒学,主要是突出本体和道德形上学,其“内圣开出科学民主”之说并不具有实践的操作性;另一条路线是日本、韩国的家族管理模式的现代新儒学,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政府、金融、企业三合一的“东亚价值”,对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DANNY LAM  CAL CLARK 《管理》1994,7(4):412-430
This article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on moving "beyon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by trac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guerrilla capitalism" in Taiwan's political economy. The succ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with little linkage to the state in Taiwan strongly suggests that more than state leadership must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island's "economic miracle." The SMEs are quite important for the overall economy, especiaiiy the export sector where they have long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otal exports. Their success has resulted from the practice of "guerrilla capitalism" which includes aggressive and even audacious pursuit of business opportunities, extreme flexibility in rapidly filling even small orders, atten tion to quality and design, audacious bidding, particip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of subcontracting, and only partial observation at best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s, such as those regar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emergence of guerrilla capifalism, in tur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ong-sfanding challenge in Chinese history to "official" Confucianism by a "heterodox counterculture" that is quite conducive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scale business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
儒家廉政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等主张,折射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或多或少地会从儒家廉政思想中挖掘出些许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惩治、预防与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以德治国"思想、"干部自律"观念等分别是儒家"廉为政本"、"廉政为民"、"道德教化"、"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等思想的现代转化,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弘扬儒家"道德教化"理念,加强道德教育,能够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廉政理念;弘扬儒家"修身正己"思想,树立高尚品格,能够培养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弘扬儒家"廉政为民"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增强领导干部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集中说明布鲁诺“人的发现”方面的思想。在布鲁诺看来,人和其他生物没有区别,人的本体状态与所有其他有生命物质的可能的状态处于同一个自然层次。布鲁诺认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由于其机体的特殊构造和形体并且能够比动物更会利用自己的躯体才可以上升为神圣。布鲁诺认为是劳动使人区别于甚至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布鲁诺十分重视人手的作用,把手作为众器官之王。人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来改造自然,建立文明。人懂得使用和谐的方式来使用体内的智力和潜在的功能。理想的劳动应该是愉快的。  相似文献   

19.
吴小英 《青年研究》2012,(4):12-21,94
本文将青年研究30年的代际更替放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来考察,指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青年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和繁荣,到90年代初中期至世纪之交青年研究逐步走向沉寂和分化,再到2000年之后青年研究重新复苏以来呈现的泡沫化与多元化,这一迭宕起伏的历史反映了共青团血统出身的青年研究贯穿始终的学科化焦虑。长期以来徘徊纠结于意识形态化传统和学术规范化传统之间,造成了青年研究的现实困境。而要改变这种不景气的现状,青年研究必须通过范式变革走向非青年化和非学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