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月13日上午,谭启树给沙子幸福院的19位老人送去了一头103公斤的肥猪,向老人们拜了个早年,中午,他与老人们一起,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摆下了3桌“刨汤宴”。这是继2008年3月28日和29日中央电视台千里迢迢来对他进行采访后,这个只有0.6米高的“男子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小川 《农村青年》2013,(4):18-21
“她背起药箱,他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这是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辞。获此殊荣的是重庆市北碚区一对特殊夫妇,妻子周月华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终身无法正常行走,  相似文献   

3.
涂序波 《时代风采》2010,(16):17-17
2010年4月19日上午,大理市泰安桥北侧建筑工地现场,浓眉大服、脸色红润的大理市第一建筑公司工人赵华标,为我们表演了他自创的“之”字型接头焊法。  相似文献   

4.
凤儿 《农村青年》2013,(10):41-44
10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他已在家里做家务活挣零花钱;14岁,同龄的孩子备战中考,他己在课余时间摆地摊卖孔明灯“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9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大学报到,他则手拿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公司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在父母的支持下,90后的他,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品味了创业的艰辛。也享受了学业与事业齐头并进的甜蜜。他说,创业与学习并不矛盾,学习是枯燥的,但创业可以让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工友》2011,(5):20-20
山西保德县住建局原副局长李志强借职权之便贪污、受贿,违法违纪所得高达2293万余元,且横行当地多年,刁难、凌辱,甚至殴打不顺从他的干部群众,成为一大“官霸”。随着李志强日前被保德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刑19年,这位小局长的大“官霸”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过日子总得花钱,但是不能瞎花。哪些地方该花,哪些地方不该花,要算笔细账。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外号:“陈老细”,远近闻名。 他实际上叫陈文丰,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头道沟村村委会主任,管着11个村民小组、367户、1512口人的“大日子”。不可思议的是,他从1980年开始当村长,居然一直当到现在,整整27年,在历次换届选举中都没有被“造掉”。什么原因? 不光他,还有支书任国库,当了32年村干部,“官龄”更长。同样,乡亲们自始至终都选他。为什么? 原因在于:他们两个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真心实意维护村民利益的人,从来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为此,大伙信任他们。 利用好国家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带领大家增收节支,勤俭建设新农村。有了这样的当家人,头道沟村民的日子能不红火吗?  相似文献   

7.
唐洪 《农村青年》2007,(4):12-14
38岁的江镖在江苏省镇江市打工,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是个“售后服务人员”。说白了就是个“卖保险”的。 2006年6月27日。他干了一件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惊天动地,却从此陷入困境。没有谁为他所干的这件事情“保险”。 他经常往来于乡下和城里。家里有务农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依靠他挣钱生活。而他的收入后来全部花在了一个老太太身上,并且还不够…… 鲜花,掌声。外加一份巨额赔偿账单。这就是他“见义勇为”的代价。当时他如果不“冲动”。不去奋勇追赶抢人财物的盗贼。或许会继续过着虽不富有却安稳平静的日子。 他如何看待自己,社会又如何看待他?  相似文献   

8.
唐洪 《农村青年》2007,(3):15-17
事发2005年10月,官司打到2006年年中。至今,他依然沉浸在悲痛当中。 那天夜里,他的妻子和儿子蹊跷身亡。由于传言他在外面“包二奶”,警方将他定为“杀人疑凶”。从此,他经历了人生当中最为难熬的一段岁月。 2005年12月30日,他把一个谁都想象不到的“杀人真凶”告上法庭。2006年5月30日,他终于替自己洗清了“罪名”。讨回了公道。然而,妻子和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青县曹寺镇肖庄子村有个占地40多亩、年出栏2000多头的野猪养殖基地。野猪场董事长陈民章走上养野猪的道路可谓十分偶然。如今,陈民章有了自己的野猪肉专卖店,并且注册了“老陈头”特种猪肉商标。近日,他的“老陈头”特种野猪肉食品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组委会推广(培育)为中国知名品牌。破产后他办起了养猪场6月26日,陈民章坐在猪圈边上欣赏着小野猪们在圈里“掐架”。他告诉笔者,每天他一闲下来就坐在猪圈旁,边抽烟,边看野猪打架,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他来说,看自己的“野猪”打架也是一种享受。初见50多岁的陈民章,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用不完的精神头儿。陈民章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0.
金凤 《农村青年》2009,(11):52-54
2009年7月7日,合肥市一酒店高管李予红向警方报案,要找她失踪的男友。李予红说,她的男友是位工程师,身患绝症,为了不拖累她,已经几次从她的生活里消失。民警找到李的男友时大吃一惊,此人竟是一名擦鞋匠19年间,他耍尽花招偷去对方的爱心,为给男友“治病”,李予红共给了他220万元,全被他挥霍一空……  相似文献   

11.
浓情 《农村青年》2008,(10):10-12
他叫黄伟木,今年24岁。广西贵港农家子弟,2002年到广东打工。2008年。经半年“卧底”收集证据,他大胆举报自己所在的制衣厂违反劳动法。并向厂方索赔差额工资等55334元。他“以身卫法”,上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和一个坐拥千万资产的家族之间的巅峰较量”。成为轰动网络、震撼社会的新闻人物。 黄伟木是怎样“爆发”的?他为什么要“爆发”?  相似文献   

12.
曹旭峰 《工友》2007,(4):18-21
今年45岁的邹明来系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职工。2000年,邹因未按“院规”交纳1、5万元“风险金”遭遇“待岗”;“待岗”期间,他照样每天上班,每月的工资却逐渐用来抵1.5万元“风险金”……等到他的“风险金”快抵清时,医院却又要他交纳1.5万元“增容费”。万般无奈之下,他含泪将借贷而来准备给身患癌症的妻子治病的5000元钱交了出去。然而,钱交了,他能如愿上岗吗?  相似文献   

13.
官员恨他,农民恨他,房地产开发商恨他。采矿者恨他,挖石取土者恨他,渣土车司机恨他。搞汽车修理的人恨他,开饭馆的人恨他,土杂商店经营者恨他……在与滇池有关的利益链上。他的“敌人”几乎举目皆是。这个被众人仇惯的63岁老农。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2007年被授予“昆明好人”的称号。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今年初。他被选入在美国播出的国家形象片,成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自从荣膺“中国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以来,一晃10年过去了。 10年中,与当初获取殊荣一样,他一直很低调,低调得几乎被人们遗忘。 他是如何摘得“杰出”桂冠的,10年来又做了些什么? 记者再度走近他——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一个普通农民、曾经被誉为“水稻大王”的孙斌……  相似文献   

15.
安徽肥西。 找到王兴伦时,他正在自己办的“常青阁超市”里忙碌,屋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苗圃。此前,曾有9个小记者来“群体采访”,让他感到措手不及。他要求每人只提两个问题。可是,小记者们不管不顾地提了无数个问题,都是关于他的苗木的。  相似文献   

16.
从“为既得利益者而决策”走向群众的对立面,到呈现干部群众“心连心、一家亲”,孟连县从2008年“7·19”事件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干部作风转变入手,用真心换来了比金子还珍贵的民心。  相似文献   

17.
阿友 《农村青年》2013,(12):36-39
在安徽遐迩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乡”和“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汀溪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有一位引起联合国和国家多个部委关注的传奇山民,他敬畏自然,通过40年摸索,在原始森林中的高山之巅创办“野猪婚姻介绍所”,用美国进口猪与野猪“跨国联姻”,培育出高纯度野味.畅销市场,带动乡亲脱贫。他倒贴20多万元,为父老乡亲培育出“有机稻”、“有机茶”、“有机蜜”,一株兰香茶叶的利润可购辆高配宝马轿车,他让数万父老乡亲告剐靠山吃山的传统生存模式,走上惠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8.
红孩 《农村青年》2006,(8):10-13
焦平坤是一个农民,却有近10年时间没顾上好好种地。 因为土地纠纷,他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耗资近20万元。 他连年上访,9年当中“到县城1500多次,省城38次,北京2次;给有关领导打电话600多次,向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投诉200多次”。不仅如此,他还说,他通过正常的民主蕖道维权,却“遭遇司法腐败”,并且被一些干部“厚颜无耻地索要”,使“积攒多年的血汗钱被榨尽”。 尽管这样,他仍然信誓旦旦要“不屈不挠地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9.
小川 《农村青年》2013,(7):35-39
13年前,只有19岁的湖南小伙陈用发南下打工,在深圳一家工厂里因操作不当痛失右臂,被迫成了“左撇子”。青春年少的美丽憧憬,在悲惨的命运面前戛然而止,他和大多数工伤民工一样,也无奈地绝望过。但无赖蛮横的老板却歪打正着激发起了陈用发的斗志,孤身一人的他开始学着在异乡维权、谋生。  相似文献   

20.
“胡大炮”     
这次回乡又见到老胡。老胡七十多岁了,嗓门儿依旧声若洪钟,只要他一开口说话,半个村子都能听到。在村里无论年长、年幼的见了他都叫老胡,他也从不介意,整日嘻嘻哈哈像个老顽童。老胡说话除了声高音亮之外,还喜欢有意无意地掺些“水分”,这是村里公认的。因此,大家也都叫他“胡大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